陸潤庠

陸潤庠

陸潤庠(1841~1915)字鳳石,號雲灑、固叟,元和(今江蘇蘇州)人。同治十三年(1874)狀元,歷任國子監祭酒、山東學政、國子監祭酒。以母疾歸蘇州,總辦蘇州商務。光緒庚子(1900)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西行途中,代言草制。後任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太保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宣統三年(1911)皇族內閣成立時,任弼德院院長。辛亥後,留清宮,任溥儀老師。民國四年卒,贈太子太傅,諡文端。其書法清華朗潤,意近歐、虞。然館閣氣稍重。

慈禧太后作畫,常命陸潤庠和同治元年狀元徐郙、探花李文田、進士陸寶忠為之題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潤庠
  • 別名:鳳石,雲灑,固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蘇州
  • 出生日期:1841年
  • 逝世日期:1915年
  • 職業:政府官員
  • 代表作品:《題鎮江焦山松寥閣》,《題揚州瘦西湖聽鸝館》
人物生平,一舉得魁,仕宦生涯,政治主張,晚年生活,書法風格,聯集作品,代表詩詞,詩歌作品,

人物生平

一舉得魁

元和(今江蘇蘇州)有家姓陸的,亦儒亦醫,頗有名氣。大清帝國晚期,陸氏家族中有個叫陸懋修的,考入官學學習,太平軍北進,陸懋修隨家人逃難上海,窮困潦倒,遂以家傳醫術為人治病謀生。他醫術高明,在上海一帶很有名。治病之暇,他研討《黃帝素問》等醫學典籍,著述不綴,有《內經運氣病釋》等專著問世。
陸潤庠半身照陸潤庠半身照
陸懋修有個兒子,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生於鎮江丹徒(今江蘇鎮江)學舍。鎮江,古稱"潤州";地方學校,古曰“庠”。故取名“潤庠”。學舍中有宋乾道二年(1166)《熊克風石圖贊》,故以“鳳石”為字。陸潤庠聰明好學,10歲便讀完了儒家的《九經》;對家傳醫學,他也用心學習,頗懂醫術。他憑藉儒學根底考中鄉試,成為一名舉人。同治十三年(1874)二月,會試中式。四月二十一日,殿試在保和殿舉行,陸潤庠一舉奪魁,成為大清王朝第一百零一名狀元。此科進士共337名,是同治皇帝的最後一批門生。

仕宦生涯

陸潤庠中狀元後,按慣例入翰林院為修撰,掌修國史,開始了他的仕官生涯。這年,他33歲。這時的大清帝國危機日重,英、法、俄、美、日等列強,覬覦我邊疆地區,大肆侵吞,中國邊疆出現危機。 而這時的同治皇帝也已病入膏肓,他染上了可怕的性病,且已不可救藥了。陸潤庠就在這種局面下,這種時刻進入仕途。他入仕不久,同治皇帝便於十二月五日病死,年方19歲。他的母后慈禧太后把年僅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扶上帝位,年號“光緒”,軍國大權操縱在她的手中。
光緒皇帝即位後,陸潤庠屢次出為鄉試考官,光湖南、陝西就各典試兩次。後入值南書房,侍從光緒皇帝作文繪畫,擢為侍讀。後出為山東學政。督學山東不久,老父病死,陸潤庠離職服喪。服闕,累遷到國子監祭酒。老母罹病,乞假歸養。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請諭令各省設立商務局,各府州縣在水陸通衙之處設立通商公所,興辦實業,官督商辦
署理兩江總督南洋大臣張之洞率先行動,奏派通州(今江蘇南通)人、光緒二十年狀元張謇在通州設立商務局,陸潤庠在老家蘇州設立商務局,去官在家的禮科給事中丁立瀛鎮江(今屬江蘇)設立商務局。丁立瀛在鎮江無所作為,而張謇在通州興辦了大生紗廠,陸潤庠在蘇州創辦了蘇綸紗廠和蘇經紗廠。這便是轟動一時的"狀元辦廠"。
但是,陸潤庠和張謇不同,張謇熱衷於辦實業,雖然沒有完全脫離政治,但主要精力放在興辦工廠、學校等上面;陸潤庠雖然創辦了兩個紗廠,但他熱衷的還是仕途。光緒二十四年(1898),起仕,再為國子監祭酒。不久擺內閣學士,署理工部侍郎。
這時,義和團運動風起雲湧。慈禧太后對列強幹預她廢黜光緒帝極為憤恨,試圖藉助義和團來教訓一下洋大人,對列強宣戰。八國拼湊了一支2000餘人的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出德勝門倉皇而逃,奔往西安。陸潤庠輾轉奔赴西安,慈禧太后被陸潤庠的忠心所感動,委任他為禮部侍郎。慈禧太后還京後,陸潤庠出任最高監察官左都御史,後又奉命署理工部尚書,成為一品大員。

政治主張

康有為梁啓超等人掀起的“戊戌維新”被慈禧太后鎮壓後,“君主立憲”運動並未消歇,很快便又重新興起。而資產階級革命派也日漸壯大。對這兩股勢力,清廷不能不注意了。若要在二者中選擇一個的話,清廷自然要選擇君主立憲。但是清廷不願真心的實行君主立憲。於是,清廷玩了“預備立憲”的騙局,來麻痹立憲派,打擊革命派。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十三日,清廷頒詔宣布“預備立憲”。
按清廷的說法,“預備立憲”的首要任務是改革官制。慈禧太后命陸潤庠為嫠訂官制大臣。不久,公布中央官制,最高統治機構軍機處照舊不變,舊的部名稱作了更改並增為11部:外務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禮部、學部、陸軍部、法務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理藩部,工部裁省,陸潤庠署理工部尚書一職撤銷,以尚書銜領順天府尹。翌年,授吏部尚書、參預政務大臣。他上疏說:“捐錢買官,仕途就良莠混雜了。有些官員學識淺陋。請制定道府以下考試章程,考試不及格者不差遣官職,設立仕學官教習他們。”
作為當朝一品大員,陸潤庠對方興未艾的立憲運動不能沒有看法。他說:“成規不可墨守。而實行新法也需要斟酌。若不研究中國歷史,不從中國實際出發而進行變革,改革是難以成功的,且將使問題更糟。”從這裡看,陸潤庠主張改革,但反對激進,主張穩重。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皇帝在流台涵元殿駕崩,終年38歲。慈禧太后選中醇親王愛新覺羅·載灃的兒子愛新覺羅·傅儀為新的帝位繼承人。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壽終就寢。十一月九日,傅儀登基,年號“宣統”。最大的守舊分子慈禧太后死後,要求改革變法的呼聲日高,資產階級革命運動也更加高漲。在這種局勢下,陸潤庠日漸反對改革變法,成為一個守舊分子。
宣統元年(1909),陸潤庠入閣為協辦大學士,進為體仁閣大學士,轉東閣大學士。宣統三年設弼德院,參預機務。弼德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顧問大臣32人,參議10人,秘書廳秘書長一人。陸潤庠出任弼德院院長,還充任毓慶宮授讀,教宣統皇帝讀書。在此期間,陸潤庠就軍國大政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曲阜新建"曲阜學堂",他上疏說;“曲阜是聖地,新建的曲阜學堂必須以弘揚經術、提倡正學為宗旨。若雜聘外國人為教習,異言殊服,喧賓奪主,有害於聖教;若聖教漸滅,將是朝廷之憂。”
關於官制改革,他認為:“董訂官制應保存都察院。有人說既然有了國會,不需再有言官。豈不知議員職在立法,言官職司監察。議院開會,不超過三個月,言官卻隨時可以進諫。行政裁判,乃事後決斷,言官則奏諫於事前。朝廷想廣開言路,那么,都察院就不可裁;諸臣要鞏固君權,那么也會贊同保留都察院。即使他日國會成立,也應使都察院為獨立衙門,不要被那些邪說所迷惑。”
對於當時出國留學風潮,他貶斥說:“遊學外國的學子,在實業上學成而回來的,寥寥無幾;回來後又所學非所用。學成後歸國最多的是法政科。法政各國不一,都是根據本國的風土人情而制定的。今留學的學子根底很淺,對於中國的經典未曾誦習,傳統道德風尚知之甚少,徒學人家皮毛,妄言改革,甚或包藏禍心,鼓吹民權、革命,視國家與君主為西途,在國內發展他們的黨徒,圖謀造反。各部院大臣以為朝廷銳意改革,非重用那些留學回來的人不足以成大事。於是異端邪說流行,遍及朝野,日子長了必然會動搖國本,生靈塗炭。”
朝廷財政困難,入不敷出,陸潤庠把財政危機歸因於實行新政,借財政危機指斥改革,鞭撻新政。他說:“今日之禍,是因為督撫無權,朝廷無權。庫儲空虛,寇賊橫行,是尤為明顯的。編練新軍,所用的都是沒什麼經歷的學生,他們的韜略僅是紙上談兵,用兵則局限於條條框框,還有的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一旦有事,督撫非但不能調遣,甚至倒戈回響,他們不可信用是顯而易見的。如此,則不如停辦新軍,仍使用從前的巡防兵。當然,對他們需加以整頓。新的審判機構任用的都是未曾聽訟的法官,黑白混淆,是非顛倒。舊時幹練的老吏,督撫都不敢使用。州縣的捕快都被遣散了,把緝拿盜賊之事交給巡警。巡警大都無能,且僅省會城市及通商口岸有巡警,豈能顧及鄉里?將來勢必遍地皆盜,人民無可控訴。如此,則不如撤銷新的審判,象從前那樣,把斷獄、緝捕之事交給州縣。諮議局設立後,各地推舉的都是不諳掌故的議員,肆意放言,宿制官員,督撫對他們無可奈何。於是,他們借籌款之名,魚肉鄉里;打著自治的旗號,樹立私黨。去年資政院開會,有人竟然張牙舞爪,破口大罵,藐視朝廷。他們以能言善辯為通才,以橫加譏議為輿論,蜩螗沸羹,喧鬧嘈雜,莫可究結。如此,則莫如停辦國會,把言事之責仍歸於都察院。新設的學堂,聘任的都是不通經史的教員,他們用的教科書,僅能啟發愚昧而已;廢《五經》而不讀,其禍等於秦始皇焚書;暑假星期天,學生毫無約束,他們都是些未成熟的少年,哪能不結夥生事,為非作歹?而一伙食費、學費百倍於前,那些貧窮而有才的人,進身無路。如此,則不如停辦中國小堂,仍實行科舉取士,凡此都與財政有關,而禍害不僅在財政,若不早點了斷,必然導致威權下移,大局不可收拾!”

晚年生活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陸潤庠指斥的新軍在武昌起義,攻占武漢三鎮,全國各地紛紛回響。十一月十日,獨立各省代表在南京公推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
民國元年二月十二日,宣統帝在養心殿舉行了清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後,宣布退位。
陸潤庠年老,對宣統帝忠心不渝,奉隆裕太后懿旨,照料毓慶宮事務,仍充任宣統帝的師傅,並接受了太子太保的官銜。
民國四年,陸潤庠病死,享年74歲。
陸潤庠儉樸,雖貴為一品,衣著如寒士。他性格內向,即使生氣,也抑鬱於內心,從不外露。病重後,終日正襟危坐,瞑目不言,也不吃喝,數日而死。
已經退位的清帝追贈陸潤庠太子太傅,諡號“文端”。

書法風格

陸潤庠能書法,擅行楷,方正光潔,清華朗潤,意近歐陽詢虞世南筆法。
在蘇州留下墨跡較多。嘗為留園獅子林網師園等園林書聯。如為拙政園寫“十八曼陀羅花館”七個擘窠大字,下款署“陸潤庠書於鄙寓小懷鷗舫”,又為“遠香堂”寫52字之長聯一付,曰:“舊雨集名園,風前煎茗,琴酒留題,諸公回望燕雲,應喜清游同茂苑;德星臨吳會,花外停旌,桑麻時閒課,笑我徒尋鴻雪,竟無佳句續梅村。”
喜交藝友,或論詩文,或作書畫,一時如同治元年狀元徐郙吳蔭培葉昌熾潘遵祁潘曾瑩以及太倉陸增祥等,時有往來。
因陸潤庠從科舉中來,在光緒初至光緒三十年左右,曾屢典試事,又充會試副總裁,故幾十年來文字結構變化不大,館閣氣息較濃,講究光黑精麗,勻圓豐滿,大小一律的明、清官場書體棗儘管這種書體(館閣體或稱台閣體),為明、清最高統治者們所常識。現故宮內布置或留存陸潤庠書法不少。
慈禧太后晚年喜好作畫,常命陸潤庠和同治元年狀元徐郙、探花李文田、進士陸寶忠為之題志。

聯集作品

代表詩詞

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勝概;
伊闕雲連。
題洛陽龍門石窟
風生碧澗魚龍躍;
月照青山松柏香。
贈余似山
迎春地暖花爭圻;
茂苑鶯聲雨後新。
蘇州拙政園十八曼陀花館
顧緒一甌春有味;
春風百里雪初晴。

詩歌作品

欲除後悔先修己;
各有因緣莫羨人。
鎮江焦山松寥閣
綠印苔痕留鶴篆;
紅流花韻愛鶯簧。
揚州瘦西湖聽鸝館
玉壺買春,酒為歡伯;
琅玕吐秘,詩雜仙心。
贈奏廷大人
在山泉清,出山泉濁;
陸居非屋,水居非舟。
虎丘月駕軒石波艇子
閣部監齋,處處不到;
酒色財氣,種種俱全。
戲贈徐郙
懇志誦經,勵精行道;
慧鏡無垢,慈燈照微。
同是宦遊人,到此一空天地界;
坐觀望釣者,蒼然如對海山秋。
近郭古招提,毗連滸墅名區,漁火秋深涵月影;
傍山新結構,依舊楓江野渡,客船夜半聽鐘聲。
蘇州寒山寺
舊雨集名園,風前煎茗,琴酒留題,諸公回望燕雲,應喜清游同茂苑;
德星臨吳會,花外停旌,桑麻閒課,笑我徒尋鴻雪,竟無佳句續梅村。
蘇州拙政園遠香堂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代表字畫
陸潤庠《行書七言聯》陸潤庠《行書七言聯》
陸潤庠《楷書八言聯》陸潤庠《楷書八言聯》
陸潤庠《書法四屏》陸潤庠《書法四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