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巷村(蘇州市東山鎮陸巷村)

陸巷村(蘇州市東山鎮陸巷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陸巷村,隸屬於江蘇省蘇州市東山鎮。距離東山鎮中心12公里,背山面湖,東邊是莫厘峰,南邊是碧螺峰,西邊是太湖,南宋時漸成村落,明清時名人輩出,明正德初大學士王鏊的故里即在此村。古村內寒谷山莊、北箭壺、觀音堂等“72堂半”明清高堂巨宅鱗次櫛比,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有30餘處,是吳縣古建築群中數量最多、保存較好、質量最高的一個村莊,是香山幫建築的經典之作,也是環太湖古建築文化的代表, 被譽為“太湖第一古村落”。還是明代首輔王鏊的故里。村中還有一條長達一里的明代古街,建有“探花、會元、解元”三座明代牌樓。

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建築風格,名字由來,著名人物,名勝古蹟,人民生活,旅遊資源,生活習俗,交通路線,

村情概況

東山鎮陸巷村擁有31個村民小組,1510戶,現有人口4710人,現有幹部12人,黨員130名,現有水稻面積/余畝,養殖面積1300餘畝,綠化面積1500餘畝,果樹3800畝,農業承包戶30戶,工業企業落戶4家,擁有村固定資產450萬元,三業淨上交100多萬元。
2008年12月,陸巷村被評為蘇州十大美麗鄉村。

建築風格

古村建築順應地形,隨高就低,交錯穿插,極具歷史和藝術價值。民宅外觀簡潔而造型精巧,廳堂色調雅素明淨,門樓磚雕精美,窗戶梁架等彩畫秀美,雕刻細膩,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築風格。陸巷民宅的平面布局,一般以縱軸線為準繩,自外而內次第安排照牆、門廳、轎廳、大廳、樓廳、界牆。軸線上的房屋,陸巷人謂之“正落”。正落左右各有一條縱軸線,往右為書房雜屋,左為女廳廚房。左右兩邊的房屋,陸巷人謂之“邊落”。正落與邊落間,用備弄連線。這類大型住宅,前後四進,每進房尾都用天井分隔。大廳後面的庫門,是內宅和外宅的分界線。大廳是住宅的主要建築,樓廳是住宅的最高建築,大廳和樓廳是內宅的中心,形成典型的蘇派建築風格。

名字由來

南宋南遷時途經太湖,見東山雄峙湖中,風光秀麗,戰火又不易涉及,大批官兵家眷在後山太湖邊定居下來,並在村中築有六條直通湖畔的巷弄,因而起名陸巷。
另一種說法是明代王鏊母親姓陸,其村得名陸王村,後訛傳為陸巷村。至今,陸巷仍完整保留著王鏊的故居惠和堂。這占地2000平方米的巨宅是標準的明代官宦宅第的代表。

著名人物

王鏊祠堂王鏊(1450~1524年),字濟之,明代吳縣東山陸巷人。成化間鄉試、會試皆第一,成化十一年(1475)一甲三名進士及第。弘治初,任侍講學士。充講官時,中貴李廣導帝游西苑,鍪講文王不敢盤於游畋,反覆規勸,帝為之動容。正德元年(1506),升任戶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土。
因秉性耿介,遭權臣嫉忌和讒言誹謗,漸被冷落。鏊博學有識鑒,文章爾雅,議論明暢,使弘治、正德間文體為之一變。著有《姑蘇志》、《震澤集》、《震澤長語紀聞》、《震澤編》、《守溪文集》等。卒於家鄉,追封太子太傅,諡號“文恪”。其墓在今東山樑家山。
王鏊的門人中最著名的有唐寅、沈周、文徵明等,民間杜撰的“唐伯虎點秋香”就是發生在這裡。

名勝古蹟

現存有陸氏宗祠、衡南陸公祠、惠軒書室、陸蘇九宅第、石板道、白沙碼頭、水井等7個具有代表性的文物點。陸氏宗祠坐落在村口,坐西北向東南,面寬23.4米,進深26.6米。是目前市普查隊開展文物普查工作以來發現保存最完好、占地面積最大的宗祠。衡南陸公祠在陸氏宗祠右後側,建於1894年(光緒甲午仲秋穀旦),比陸氏宗祠晚建十年,坐西向東,面寬11.4米,進深23.5米。
惠軒書室坐落在村中心靠村尾位置,坐西南向東北,面寬11.52米,進深13.5米,是目前四會市普查隊開展文物普查工作以來發現保存最完好的書室。陸蘇九(清末民初本地富商)宅第位於村中心,坐西南向東北,面寬11米,進深11.7米,雖為磚木結構,但建築用料和工藝非常考究,牆體的水磨青磚四角分明、橫豎磚線平直,牌樓式橫門,粗大勻稱的排凜,密排雙層瓦,室內木雕裝飾精美。
因為古村就山近水,所以物產特別豐富。紅橘、楊梅、枇杷名聞遐邇,碧螺春茶葉享譽海內外,太湖三寶早已蜚聲國際。
電視劇《橘子紅了》的拍攝,招徠了眾多的遊人,村邊上、太湖旁,有不少農家旅館,這裡還拍過《紅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如果從東山鎮徒步到陸巷的話,途中可欣賞到楊梅林、碧螺春茶園、枇杷林、桔子林,間或有三兩青竹點綴其中。

人民生活

如今的村民也以陸姓和王姓為主,家家都種有橘樹,茶樹,橘子是江南有名的陸巷橘,這裡出產的茶就是天下著名的江南碧螺春了。靠山吃山,很是自然,可這裡的村民也能靠水吃水,因為這裡還有江蘇第一大淡水湖-太湖。
村裡有許多人家有魚船,他們或是打魚,或是捉蝦,充分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一切,享受這詩一般美好富足的生活!

旅遊資源

古村建築順應地形,隨高就低,鱗次櫛比,交錯穿插。陸巷村有許多大型住宅建築,頗具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些民宅具有鮮明的明清建築風格,外觀簡潔而造型精巧,建築藝術主要表現在內院和室內,門窗梁架等彩畫秀美,雕刻精緻,門樓磚雕精美,廳堂色調雅素明淨。陸巷的明清住宅的平面布局,一般以縱軸線為準繩,自外而內次第安排照牆、門廳、轎廳、大廳、樓廳、界牆。軸線上的房屋,陸巷人謂之“正落”。
正落左右各有一條縱軸線,往右為書房雜屋,左為女廳廚房。左右兩邊的房屋,陸巷人謂之“邊落”。正落與邊落間,用備弄連線。這類大型住宅,前後四進,每進房尾都用天井分隔。大廳後面的庫門,是內宅和外宅的分界線。大廳是住宅的主要建築,樓廳是住宅的最高建築,大廳和樓廳是內宅的中心,形成典型的蘇派建築風格。

生活習俗

大紅燈籠高高掛
家家戶戶門前一個接一個的紅燈籠,高高掛著,在冬日雨後濕冷的空氣中散發著溫暖的氣息。只有在這裡,孩子們尚且能含糊地說出“掛燈籠嚇年獸”的典故來,因此將紅燈籠看作是過年時的必要配備。門前,倒是還立著一個“年”,石頭雕的整根立柱,正對著弄堂,據說有壓住邪物吃小鬼的效用。
豬油糕上紅綠絲
早些時候,臘月十六過去之後,村子裡的老人們定會忙活趕大集辦年貨。然後掃屋子以祈望掃除一年的晦氣,接著磨點米粉做年糕,保佑孩子越長越高,蒸些饅頭祭奠天地先祖,闔保一家平安幸福…… 現在省略了不少,只是撣檐塵、送灶、“過節”等簡單易行的內容。
人們做糕用的米粉是現磨的,放在蒸屜上,用紗布墊著,略微夯實後,夾一層豆沙,再鋪米粉,最後撒上核桃仁、葡萄乾、松子肉、瓜子仁、小塊豬油、紅棗肉、紅綠絲……花花綠綠煞是好看。
村里過年老規矩,鄰裡間要互贈一些手工製作的食物,以前做法還要講究,現在是“古法新做”了,即用比較新式的器皿按照老辦法操作。小年夜之前豬油糕、年糕、八寶飯都要準備停當,提前給人送去,亦是年禮一份。
這裡年年大年初一要祭天,魚、肉給祖先,自家則要吃些甘蔗、豬油糕、年糕,討個新年節節高的好彩頭。
一身紅衣迎新年
過節時孩子們手上抓一把“狗尾巴”或是響炮,隨便找哪個角落就玩起來了——小巷小村里向來沒有那么多限制,橫衝直闖可以,點燈“放火(放炮仗)”。過年時,幾乎男女老少都穿上了紅衣服,裁縫店裡掛著的唐裝以及小棉襖、羽絨服外殼,也以大紅色為主,香艷得很。
過了年初一,一年一度的“祭猛將”活動最最精彩。與其他民間信仰的神不同,他們信奉的猛將姓劉,據傳是抗金名將,死後顯靈驅蝗,被南宋王朝封為“揚威侯天曹猛將”,在民眾心目中是一位可親可近的神。人們祭祀他,又同他一起娛樂、遊戲。
陸巷村(蘇州市東山鎮陸巷村)
春節祭猛將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可延續到元宵節後,由村里人把猛將老爺抬出來,或背著他跑、跳,同他開玩笑,儀仗以杏黃大纛(旗)為引導,敲鑼打鼓,繞村場遊行一周,放鞭炮。村與村之間猛將還要互訪,代表村民互相祝賀,互道吉祥;初九,猛將“搶會”,由村里身強力壯、機智靈活的人參加,爭搶中即便把猛將老爺跌得粉粉碎。活動雖然主要由男性村民參加,其他人也不會閒著,身穿新衣,相互拜年。

交通路線

到陸巷可從火車站乘公車502路直達東山,也可以在蘇州汽車南站乘公車62路直達東山,再乘東山環山旅遊車500路到陸巷古村。車程大約2小時。如果你是自駕車,從城區出來,沿著“湖濱大道”或“東山大道”就可以直達。
行車路線:滬寧高速公路——蘇州繞城高速(東)——蘇滬高速——蘇嘉杭高速——繞城高速(東)——S230——湖濱路——陸巷
陸巷古村門票價格:
陸巷古村門票50元/
門票說明:
①兒童票25元(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1.2米以上購兒童票)
②學生票50元/預訂價40元
③蘇州市70歲以上老年人免票(外地半票),60歲以上25元/人
④軍人憑相關證件免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