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湖古城

陶家湖古城

陶家湖古城位於應城市區西約18公里的四龍河中游。城池呈橢圓形,南北最大距離約5000米,東西寬850米,總面積約67萬平方米。城垣為土築,殘存城垣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護城河環繞,城內南部有大面積台地,在此地面發現有大量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物,認定為屈家嶺文化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家湖古城
  • 位於:應城市區西約18公里的四龍河中游
  • 總面積約:67萬平方米
  • 東西寬:850米
古城位置,遺址勘探,古城布局,古城價值,古城保護,

古城位置

陶家湖古城遺址位於應城市區西18公里的四龍河與陶家湖交匯處,西距湯池鎮2.5公里,南距漢宜公路6.5公里,隸屬湯池鎮方集村。方位:東經113°21′,北緯30°45′,海拔高40.9—44.2米。據《光緒應城志》載:“古城在縣西南湯池團陶家湖,城址尚存,故老猶能指其處,但城名無考,不知何代置。”

遺址勘探

1958年在修建四龍河水庫時,發現並確定這裡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979年和1981年孝感地區文物普查時確定為新石器時代屈家嶺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時期遺址;1998年12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勘探,發現這裡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大型古城遺址。

古城布局

陶家湖古城遺址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最寬處約850米,整個古城遺址平面呈橢圓形,總面積67萬平方米。古城垣為土築城垣,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濠溝環繞。古城遺址大部分保存完好,古城址內的地下文化層分布廣,面積大,堆積厚,文化內涵豐富。
陶家湖古城遺址自然環境優美,濃縮了低崗丘陵,河谷平原和濱河窪地三種地貌,突現了鄂中丘陵,江漢平原北緣豐富的自然景觀。
古城址內有三處較大面積的台地,現代村落陶東灣、陶西灣坐落在城址南部台地上;窯大灣坐落在北部的台地上。台地的河溝斷面4—5米深處有大量的紅燒土和完整的陶器,器形有鼎、碗、圈足盤、豆、盆、瓮、紅陶杯等。其中窯大灣台地最深達6米,文化層深處從屈家嶺文化早期,逐層迭壓止於石家河文化中期。
陶家湖古城遺址東為自然古河道(即四龍河故道);北和西為河谷平原、三角濕地;中部台地為低崗。整個城址地貌環境宜人居住和有利從事農耕、畜牧。正是這些良好的水文生態、自然地理環境,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在此築城,開闢水稻農業聚落,這是文明進步生存的選擇。陶家湖古城遺址是新石器時代江漢地區水稻農業聚落,水文、生態的絕好的展示園。

古城價值

陶家湖古城遺址是整個鄂中、東部地區僅發現的一處屈家嶺早期文化遺存,這裡從屈家嶺文化早期到石家河文化中期文化地層的疊壓關係,讓觀賞者可見識新石器時代文化發展,文明演進的歷史軌跡,這種文化地層展示景點,在整個江漢地區很難見到。
陶家湖古城垣以其城垣面積大,跨越歷史久遠而突顯屈家嶺文化的特色。古城垣周長約2900米,最高4米(除城東北為四龍河水庫淹沒外),建築規模大氣壯觀。古城垣西北保存最為完好,城垣、城門、濠溝建造雄偉,功能兼具,在這裡可以領略整個兩湖(湖南、湖北)地區罕見的史前原始古城景觀。
陶家湖古城遺址是江漢地區農耕聚落原生態展示園,優雅的原生態自然風光,又能強烈感受到歷史文化演變滄桑的名勝景觀,可與目前應城“湯池溫泉”名勝“相輔相濟”。湯池溫泉療傷、陶家湖古城遺址療“痛”;前者“養身”,後者“養心”。
陶家湖古城遺址對研究鄂中、東部地區屈家嶺文化面貌及其發展淵源關係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陶家湖古城遺址對我們研究兩湖地區新石器時代古城的產生、歷史背景和其社會屬性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古城保護

陶家湖古城遺址於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陶家湖古城遺址早在1995年就有村民在灣後河道上開墾荒地做水田時,就發現了一古代玉鋮,並不斷有古代物品被發現,古物的流失非常嚴重。
陶家湖古城遺址的保護工作做得十分不好。
陶家湖古城遺址現在還沒有政府參與進行開發,目前狀況還有待相關部門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