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字

道字

吐字;咬字。 唐 李白 《對酒》詩:“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字
  • 外文名:The word
  • 拼音:dào zì
解釋,拼音文字,簡介,緣起,

解釋

1. 吐字;咬字。 唐 李白 《對酒》詩:“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2. 一種將字拆開的文字遊戲。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我拆白道字,辨與你個清渾…… 君瑞 是個肖字這壁著個立人,你是個木寸馬戶屍巾。”《金瓶梅詞話》第二回:“從小兒也是個好浮浪子弟,使得些好拳棒,又會賭博,雙陸象棋,抹牌道字,無不通曉。”

拼音文字

道字 dào zì
注音:ㄉㄠˋ ㄗㄧˋ

簡介

清末,廣東新會人陳澄波所創造的拼音文字“道字”分國音、粵音兩種,由聲頭聲尾拼合而成。國音有聲頭二十五個,聲尾三十四個;粵音有聲頭二十二個,聲尾三十四個。每字均用一筆,寫字快捷,其拼音方法完全根據人類自然發聲的機能,所以學習容易,有如“道路之為人所共行,道理之為人所共曉,不外順應自然之道,故名曰‘道字’”陳澄波百餘年來,陳澄波及兒子陳瑞祺、孫子陳經綸一直不遺餘力推廣這種獨特拼音字。

緣起

清末,民不聊生,新會貧苦農民陳澄波去香港謀生,與人合夥在香港、越南開辦米行,漸漸積累了財富,成為富商。很快,陳澄波回到新會家鄉辦了不少慈善事業
“他在新會、佛山都有做生意。”42歲的張錦源在陳經綸中學教授陳氏中國拼音字12年,他說,鴉片戰爭後,陳澄波等一批有識之士意識到中國的落後,大量老百姓不識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而讓更多人識字,學習文化成為首要任務。
當時的漢字筆畫多,對於初學者來說很難,陳澄波決心改革文字。經過與一些文化人士交流,陳澄波後來創造了一種簡化的字型,時稱“道字”。據悉,中國人的漢字拼音運動就是始於那個時期的文字改良運動。
在清代光緒末年,佛山出現過一種類似蝌蚪文的文字,字形書法只用一兩筆而成,例如“鐘”字則寫作“乙”字型,這類字便稱為“道字”。
張錦源說,當時佛山鎮黃傘大街潘巷斜對面還設立了一間“道字研究社”(現福賢路市保健院),由陳澄波主持,他還請來教師免費教育農民子弟識道字,並發放課本。直到民國十年(1921年)後,粵桂軍閥混戰,“道字”社校才停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