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街道(陳江鎮)

陳江街道

陳江鎮一般指本詞條

陳江街道位於廣東省惠州市西南部,交通四通八達,距離惠州西湖10公里,臨近深圳、東莞、南海大亞灣,是仲愷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深莞惠中心合作區。

陳江人傑地靈,是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故鄉。廖仲愷是國民黨左派的旗幟,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曾主導著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廖仲愷先生是國父孫中山的得力助手,曾任國民政府廣東省省長,中華民國財政部部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陳江街道
  • 別名:陳江鎮
  • 行政區類別:街道辦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下轄地區:轄11個村,4個社區,153個村民小組
  • 面積:83平方公里 
  • 人口:戶籍人口4萬多人,外來人口16萬多人 
  • 方言客家話粵台片新惠小片—惠陽話 
  • 著名人物廖仲愷廖承志廖暉廖夢醒
  • GDP:294億元(2017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城市人口,建設概況,經濟建設,交通概況,文化教育,體育設施,

歷史沿革

秦代至清代時期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在嶺南設立南海郡,鎮境屬南海郡博羅縣。
廖仲愷先生廖仲愷先生
東晉鹹和六年(311年),析南海郡置東官郡,鎮境屬東官郡欣樂縣。
南朝陳(557-589)改欣樂縣為歸善縣,此後至清,縣以上的郡、州、府等名稱迭變,鎮境終屬歸善縣。
宋代(960-1279),鎮境已有人定居、開發。
明代(1368-1644),人煙漸稠。附近設有欣樂驛,已通郵。
乾隆末至道光年間(1790-1850年),形成東閣圩,是鎮境最早的圩市(1850年後散圩)。
道光年間(1821-1850),形成甲子圩。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建黃涵頭圩(民國年間散圩)。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歸善縣改為惠陽縣(當時鎮境屬惠陽縣鎮隆都,鎮隆都是依清未之舊)。
中華民國12年(1923年),鎮境始通公路(惠樟公路),設有汽車站。是年,始出現“陳江”地名。
中華民國35年(1946年),鎮境歸屬惠陽縣第一區甲子鎮(1948年甲子改名潼湖)。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1年,改潼湖區為甲子區。
1958年,含鎮境在內的東風人民公社成立,政社合一。同年,改名潼湖人民公社。
1959年,潼湖人民公社分出鎮隆人民公社,鎮境仍在潼湖人民公社境內。
1960年,潼湖人民公社分出陳江人民公社,今陳江鎮轄境內自此確定。
陳江街道陳江街道
1983年11月,陳江人民公社撤銷,改為陳江區。
1987年4月2日,陳江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同時撤區改鎮,設立陳江鎮。
1994年5月,惠陽縣撤縣改市,成立惠陽市(縣級),仍轄陳江鎮。
2003年6月12日,舉行陳江鎮行政區劃調儀式,陳江鎮行政區劃調至惠城區。
2006年4月28日,陳江撤鎮改辦事處,下轄2個社區,11個村,惠城區仍轄陳江辦事處。
2010年2月26日,舉行惠州仲愷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工作啟動大會,陳江街道劃調至惠州市仲愷高新區。

行政區劃

陳江街道屬惠州市仲愷(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地域總面積83平方公里,轄11個村,4個社區,153個村民小組。

城市人口

陳江街道總人口20萬多人,其中戶籍人口4萬多人,外來人口16萬多人。
陳江街道

建設概況

街道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先後投入8億多元,完成了21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建成城區面積達18平方公里,城市綠化率達35%以上。全街道供電、供水、醫療、教育、娛樂等設施一應完善,道路網路四通八達。尤其是近年來,大力實施“優二進三”發展戰略,推動了城市建設的發展,使“市級公共服務次中心”地位進一步凸顯。地理優勢突出、交通網路發達。陳江東北距惠州市區12公里,南離深圳66公里,東南至大亞灣(惠州港碼頭)45公里,西至東莞樟木頭30公里、東莞市區70公里、廣州135公里,惠鹽高速、惠河高速、莞惠高速、國道G205、省道S120、S357等主幹公路在陳江交叉而過。京九鐵路貫穿陳江全境。轄區內還建成仲愷大道、曙光大道、陳江大道、五一大道等城鎮主幹道,並實現村村道路硬底化。陳江街道幸福村辦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同步發展。大力建設文化大鎮,投入4000多萬元建設了陳江文化廣場、陳江大會堂、陳江圖書館等一批高檔次文化陣地,成立了惠州市首個基層文聯——陳江文聯。擁有省一級學校1所,市一級學校3所、區一級學校2所。陳江醫院被評為全省百家文明衛生院,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100%。2007年,陳江街道被評為省第六批城市體育先進社區(街道),街道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2008年6月18日,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是惠城區第一個成功申報省教育強鎮的鎮(街道)。
陳江街道
陳江街道

經濟建設

陳江街道以開展 “產業最佳化升級年”活動為契機,大力推行領導與企業掛鈎聯繫制度,積極引導主導產業加快轉型和升級,鼓勵重點企業增資擴產,確保工業經濟在逆勢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2009年全街道共有限上企業95家,比2008年新增27家,實現產值達374.43億元,占工業總產值97.2%。經濟成長呈現逐步增長的良好態勢,陳江也慢慢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陳江將以惠城區產業轉移園陳江片產業園、惠州燈飾汽配城和惠達電鍍基地等大項目作為開發建設的重點,繼續引進與電子、燈飾相配套的企業,有利於形成產業鏈、符合專業鎮建設發展的企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陳江片產業園規劃200萬平方米,首期開發60萬平方米,主要以節能、高效技術為主的產業區。該街道共引進外資項目8宗,增資企業3家,實際利用外資2729.8萬美元。特別是引進內資項目方面態勢良好,全年共引進投資50萬元以上的內資項目81宗,實際利用內資12.75億元,增長28.8%。其中,總投資達12億元、首期投資達3億元的光耀荷蘭小城房地產項目,投資1億元的華立物流園項目和總投資10億元的“萬麓湖”房地產項目均已動工建設。去年12月份,五金機電綜合市場已進行土地調整並辦理髮改立項,該項目總占地達45萬平方米,總投資額達9億元,項目的引進將有效整合全街道的五金機電銷售資源,將其打造成為粵東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專業批發市場。陳江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積極打造“電子燈飾專業鎮”,2007年被評為“廣東省技術創新(燈飾產業)專業鎮”。在工業的帶動下,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7.62億元;工業總產值156.32億元;農業總產值2.4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15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23元。經濟實力位居惠州市各鎮辦前列,是惠州市各鎮辦經濟發展的排頭兵。
陳江街道(陳江鎮)
陳江街道(陳江鎮)
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多年位居惠州市前列、仲愷高新區首位。2013年,GDP和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別突破200億和1000億,成為惠州市首個“千億大鎮”。2017年全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4億元,比增0.9%(占全區46.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14億元,比增0.3%(占全區52.5%),固定資產投資53億元,稅收總收入33.96億元,比增4.1%,國稅收入28.97億元,地稅收入4.99億元,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交通概況

陳江位於廣東省惠州市西南部,毗鄰大亞灣、深圳、東莞。地處珠三角東南部、惠州西南部,位於惠州通往東莞、深圳的要道之上。外部交通網路發達,廣梅汕鐵路和京九鐵路貫穿陳江全境;惠鹽高速、惠河高速、廣惠高速形成圍合之勢。除此之外,這一片區內部還有仲愷大道、曙光大道、金湖大道、陳江大道、五一大道等城鎮主幹道,交通網路完善順暢。陳江、仲愷、瀝林、鎮隆、潼僑等鎮區已連成一片,陳江-仲愷作為惠州城市規劃中的重要組團之一已經初步成型。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總體規劃的明確,相信片區的整合力量會加強。仲愷已經對周邊惠台、平南、松山等幾個工業園進行了整合,作為一個規劃思路,潼湖華僑農場將成為仲愷的備用土地。此外,在新的商業網點規劃出台之後,陳江-仲愷組團與惠城區組團、惠陽-大亞灣組團並列為惠州未來三大功能組團,同時,陳江已被規劃為“市級商業副中心”。
陳江有優越的區位優勢,已完成了21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建成中心區域面積達18平方公里,東北距惠州市區12公里,南離深圳66公里、距香港80公里,東南至大亞灣(惠州港碼頭)45公里,西至東莞樟木頭30公里、東莞市區70公里、廣州135公里。惠河、惠深、惠莞、惠廣等幾條高速公路及京九鐵路也從陳江穿境而過,轄區內路網密集、四通八達,實現了村村道路硬底化,設有客運站和貨運站,是惠州市西南部重要交通樞紐。莞惠城際鐵路在陳江鎮南部的仲愷大道上設有仲愷站,已建成通車,可直達惠州市區、江北以及東莞。

文化教育

擁有省一級學校1所,市一級學校3所、區一級學校2所。
陳江街道(陳江鎮)

體育設施

惠城區體育館位於仲愷區陳江大道中,占地約4.42萬平方米,計畫2009年6月底竣工,2010年春季正式投入使用。
惠城區體育館是惠州承辦第13屆省運會重要比賽場館之一,是一座可容納3000人的綜合型體育館。
陳江街道(陳江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