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裕公全集

陳忠裕公全集

別集名,明陳子龍(謚忠裕)作。三十卷。騷賦二卷,詩十七卷,詞、曲一卷,文十卷。並卷首一卷(錄有《明史本傳》等),年譜三卷,卷末一卷(錄有諸家評論等),清嘉慶間王昶刻。另有《湘真閣稿》六卷,非足本。今有校點本《陳子龍詩集》,影印本《陳子龍文集》,均根據《陳忠裕公全集》而來。《全集》對原刻本的差錯有所訂正,但其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全,如重要的文集《安雅堂稿》在《全集》付梓時雖已發現而不及增入,而《兵垣奏議》、《論史》、《〈詩〉問略》等則當時尚未發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陳忠裕公全集
  • 創作年代:明末
  • 文學體裁:別集
  • 作者陳子龍
作者簡介,書籍簡介,版本,相關作品,

作者簡介

陳子龍(1608-1647年),字臥子,號軼符,晚號大樽,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愛國詩人,師法黃道周陳子龍夏完淳的老師,與錢謙益吳梅村齊名。
陳子龍於天啟三年(1623年),十六歲舉童子試;崇禎元年(1628年),與湖廣寶慶府邵陽知縣張軌端之女結婚;崇禎十年(1637年)丁丑科進士,選得廣東惠州府司理。崇禎年間,他曾參加以張縛為首的復社,後與夏允彝等組成畿社。南明弘光帝時,他任兵科給事中,見朝政腐敗,辭職歸鄉。南京被破後,陳子龍在松江起兵,稱監軍。事敗後,他躲避在山中,集結太湖兵準備抗清。事情敗露,陳子龍在蘇州被捕,押解途中,他趁機投水而死。
陳子龍著作有《詩問略》、《白雲草廬居》、《湘真閣稿》等。

書籍簡介

《陳忠裕公全集》,明代陳子龍撰別集,共三十卷,包括賦、騷二卷,詩十七卷,詞曲一卷,文十卷,由清嘉慶年間王昶輯刻。
陳忠裕公全集
陳子龍有多篇詩歌論文,反映其文學主張。他比較重視詩歌的社會作用,主張“導揚盛美、刺譏當時,托物聯類而見其志”(《三子詩序》),要求詩歌創作有感而發,“古人之詩也,不得已而作之;今人之詩也,得已而不已”(《青陽何生詩稿序》)。他傾向於前後七子的復古理論,但更主張詩要有獨造,在《仿佛樓詩稿序》中指出詩歌“色彩之有鮮萎,丰姿之有妍拙,寄寓之有淺深,此出致人工,各不相借”。他的詩作,有不少反映了對明王朝腐敗政治的不滿,和對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如《小車行》、《白靴校尉行》、《遼事八首》等,都是關注現實的篇章。明亡後的詩作,感時傷事,悲憤蒼涼,感人至深,著名的有《秋日雜感》十首等。集中以七古和七律最為出色,七古或狀物,或托意,氣勢跌宕,音調促迫,如《蜀山行》、《大梁行》、《高梁橋行》,頗近岑參風調;《贈孫克哉》、《匡山吟寄燈岩子》、《寄獻石齋先生》五首,則以人物刻畫為主,又似李頎風範。陳子龍的七律則清麗沉雄,胡應麟評為“格高氣逸,韻遠思深”(《詩獲》),如《高郵州》、《晚秋雜興》等,都是體現其詩歌特徵的名作。所以,前人以明詩“殿軍”讚譽。
陳子龍的詞學觀念比較保守,堅待“詩莊詞媚”,要求婉約濃逸。這在他的《三子詩餘序》、《王介人詩餘序》、《幽蘭草序》中,均有體現。但他的出發點,則是針對明人詞曲淆亂、率爾命篇的不良風氣,如他提出填詞有四難,即用意難、鑄詞難、命篇難、設色難,就具有糾明詞之弊的意義。故其詞多婉麗工致之作,如《洗溪沙·五更》、《踏莎行·寄書》、《少年游·春情》等篇的離情別緒,《小重山·憶舊》、《柳梢青·春望》、《天仙子·春恨》等篇的故國情思,在晚明詞壇上獨占風標,為雲間詞派之領袖。所以王士禛評價他:“神韻天然,風味不盡,如瑤台仙子獨立卻扇時;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綿邈淒側。”(江順詒《詞學集成》附錄引) 陳子龍的散文大致宗尚前後七子,無大的建樹。但文集中《橫雲山石壁銘》、《沁蜂文》、《仙都山志》等篇,也屬頗見工力之作。

版本

《陳忠裕公全集》於嘉慶八年(1803年)問世,其中詩詞搜羅較為完備。1988年,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將其與陳子龍安雅堂稿》、《詩問略》、《兵垣奏議》等,合編成《陳子龍文集》二冊,列入《上海文獻叢書》影印出版。另有施蟄存所編《陳子龍詩集》,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相關作品

另外,《全集》對原刻本的差錯有所訂正,但其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全,如重要的文集《安雅堂稿》在《全集》付梓時雖已發現而不及增入,而《兵垣奏議》、《論史》、《〈詩〉問略》等則當時尚未發現。且為避清朝忌諱詩文頗多竄改或空缺的文字。今施蟄存、馬祖熙先生的校點本《陳子龍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是對《全集》中十八卷的詩歌、詩餘部分首次進行標點整理,開拓之功自不待言。其不足就是缺乏與明刊本的校勘,很少校記,許多應該校改與校補的文字皆闕如。
近年明刻本《安雅堂稿》、《壬申幾社文選》、《雲間三子新詩合稿》、《湘真閣稿》等九種合集與別集陸續現身,再結合有關文獻加以考證,表明陳子龍的著作絕大部分還是留存了,有的原刻本雖不存,但其作品仍被收錄在諸合集中。而明刻本的出現,又可對《全集》本進行校訂與校補。這都為編纂一部大體齊全的《陳子龍全集》提供了可能。筆者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應人民文學出版社之邀,承擔了編纂整理《陳子龍全集》的任務。《陳子龍全集》以清嘉慶《全集》為主體,補充了《安雅堂稿》、《兵垣奏議》、《論史》、《〈詩〉問略》等數種《全集》漏收的著作。
安雅堂稿》十八卷,又名《安雅堂文集》。莊師洛《〈全集〉凡例》云:“公《安雅堂文集》,其名見姚太史宏緒《松風餘韻》,而書已失傳。”其實明末刻本尚存,今藏上海圖書館,《續修四庫全書》收入。其最大的優點是未加竄改,無因忌諱而刪減的字眼,符合原貌。缺點是刊刻不精,時有誤刻。《安雅堂文集》還有宣統本,最大問題是不全,其長處是刊刻較精(特別是宣統二年版),可訂正明末本的差錯。《兵垣奏議》二卷,其每篇奏議後註明的年月皆撰於崇禎十七年(1644)六月至八月間,次年乃有原刻本。今所見書為光緒二十三年(1897)融齋精舍刻本,存上海圖書館。《論史》一卷,宣統元年(1909)時中書局本將其納入《安雅堂稿》,作為卷十五,今存上海圖書館。其主要內容是對東漢人物的簡略品評,評及100多個政治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