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扇

卻扇

成語典故 --- 卻扇釋義:卻扇,舊時婚俗,新娘出嫁,須得蒙頭遮面,其用意有兩種:第一是“遮羞”,第二是“避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卻扇
  • 來源:成語典故
  • 含義:舊時新娘出嫁,須得蒙頭遮面
  • 屬性:詞語
基本信息,典源,示例,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 卻扇

典源

卻扇一俗早在古老的神話中就有傳說。唐人李冗《獨異志》中說:“宇宙初開之時,止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與妹上崑崙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為夫妻,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是菸頭悉合。其妹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人娶婦,用內外方巾花髻為扇,象其事也。”女媧氏是神話中的人物,這個故事當然是荒唐無稽的神話,不足為據,不過可從中知道,新娘蓋面,乃是為了掩蓋含羞的表情。
《世說新語·假譎》說晉人溫嶠的堂姑母委託溫嶠為其女兒物色夫婿。幾天后,溫嶠說已經物色好,門第與身世不低於自己。婚禮時,新娘用手撥開紗扇,發現新郎就是溫嶠。這就是"卻扇"一詞的出典。清代平步青的《霞外攟屑》說:"古時婚禮,侍兒以紗扇蔽新婦,徹扇曰卻扇。"南北朝庾信的《為上黃侯世子贈婦》詩說:"分杯帳里,卻扇床前。"也是用溫嶠娶婦的典故。

示例

梁何遜《看伏郎新婚詩》云:“霧夕蓮出水,霞朝日照梁。何如花燭夜,輕扇掩紅妝。良人復灼灼,席上自生光。所悲高駕動,環佩出長廊。”
唐楊師道《初霄看婚詩》云:“洛城花燭動,戚里畫新娥。隱扇羞應慣,含情愁已多。輕啼濕紅粉,微睇轉橫波。更笑巫山曲,空傳暮雨過。”
《資治通鑑》卷二百九.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下景龍二年:丁巳晦,敕中書、門下與學士、諸王、駙馬入閣守歲,設庭燎,置酒,奏樂。酒酣,上(唐中宗)謂御史大夫竇從一曰:“聞卿久無伉儷,朕每憂之。今夕歲除,為卿成禮。”從一但唯唯拜謝。俄而內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自西廊而上,扇後有人衣禮衣,花釵,令與從一對坐。上命從一誦《卻扇詩》數首。扇卻,去花易服而出,徐視之,乃皇后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上與侍臣大笑。詔封莒國夫人,嫁為從一妻。俗謂乳母之婿曰:“阿沖”,從一每謁見及進表狀,自稱“翊聖皇后阿沖”,時人謂之:“國沖”,從一欣然有自負之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