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巳生

陳巳生

近代企業家,中國民主促進會的發起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巳生
  • 出生地:浙江海寧
  • 出生日期:1893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人物介紹,學徒,經商,掩護地下黨,反內戰,不解之緣,抗美援朝,

人物介紹

陳巳生於1908年前往上海做學徒、工人。期間進入基督教青年會夜校學習英文,並受洗成為基督徒。後在上海、鄭州青年會中擔任主任幹事、總幹事。他還曾前往歐美多國遊歷,於1929年回國。此後開始從事工商業,歷任上海平安輪船公司副總經理,寧紹人壽保險公司副經理,大安木材公司、大安保險公司、安通運輸公司、關勒銘金筆廠董事長、總經理等。抗日戰爭期間參加了各種救亡組織。1945年參與發起了中國民主促進會並任常務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過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華東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53年逝世。

學徒

陳巳生1892年6月17日生於海寧縣城(現鹽官鎮),祖輩開染坊。父親陳汝康(1865年-1899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舉人。光緒二十年赴京,任刑部候補主事。光緒二十四年中進士,復經殿試,被授予翰林院翰林。
甲午戰敗,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陳汝康作為舉人,參加 “公車上書”,並同康有為、梁啓超等數十人,加入了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強學會”,呼籲國人在民族危機之時維新變法。光緒二十四年六月,他作為維新派的重要成員、翰林院翰林,參與了光緒帝的“百日維新”。九月“戊戌變法”失敗,西太后下令大肆捕殺維新派譚嗣同等慷慨就義,陳汝康遂潛回海寧躲避,繼續宣傳維新圖存的思想。次年因肺病逝世。民初編修的《海寧州志稿》記陳汝康:“時國家毅然變法,汝康亟於仕進,巍然列名於‘強學會’,及下令捕黨人,恐罹禍,遂南歸,咯血卒。然海寧之談新政者,要自汝康始。”
因陳汝康常年旅京,幼年陳巳生的教育便由他的伯父陳汝楨照應,陳汝楨雖是本縣的一位教書先生,但子侄們的學業則設家塾授之。陳巳生的啟蒙老師是他們家的姻親、日後成為國學大師的王國維
癸卯學制頒行,陳巳生進了本鄉的公立學校,國小沒有畢業,因家境清寒,被迫棄學。1908年,年僅16歲的陳巳生來到上海,在他一位表叔開設的同興洋貨號當學徒。據趙朴初先生1953年8月6日在陳巳生同志公祭大會中所述:“當學徒的時候,他上基督教青年會夜校讀英文。他讀英文的動機原為了他職業上的需要,但漸漸地增加了社會知識,他認識到洋貨行業不過是販賣洋貨,替外國人發財,是不對的。雖然那時他已經滿了師,可以拿高薪待遇,但他決心放棄這個行業,經父執張元濟先生的介紹,重新到商務印書館印刷工廠當學徒,學銅版印鑄工作。在工廠兩年,他參加並組織各種工人業餘活動。在這期間,他受了青年會的影響,正式受洗,成為基督教徒。”

經商

“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爭取陳巳生到青年會去工作,八年中由練習幹事升到主任幹事。接著就由基督教全國協會派他到鄭州創辦青年會,在那裡任總幹事七年。以後他就到歐美各國留學和遊歷。”趙朴初先生所說的“上海八年、鄭州七年”,其間陳巳生在上海和鄭州兩地基督教青年會是同時任職的。陳巳生遺孀徐劍英生前曾留下一份材料:“1915-1927年,陳巳生受聘到上海基督教青年會,1922-1929年,他被派到鄭州基督教青年會任總幹事。”可以看出1922-1927年他是身兼兩職。
因會務活動,陳巳生與駐豫的著名“基督將軍”馮玉祥相識相交。1927年,經青年會全國委員會總幹事余日章推薦,到歐美遊歷和留學。1930年獲美國俄亥俄大學文憑。陳巳生家鄉海寧刊登文章,說是他獲得哈佛大學文憑,不知依據在哪?“俄亥俄大學肄業”是陳巳生自己在履歷里填寫的,應該不會錯。
回國後,陳巳生擔任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委員會助理總幹事。1934年陳巳生經族親介紹到上海平安輪船公司任副經理,進入工商界。

掩護地下黨

陳巳生的血脈里既有讀書“基因”,又有經商的遺傳。進入工商界,他便以一貫的勤懇、認真的態度對待事業。平安輪船公司創辦於宣統二年(1910年),起初叫平安輪船局,後改名為平安輪船公司。先後購置平安、新寶華、平陽、寶華、康泰、平文等輪船,行駛長江、沿海航線。陳巳生任職時,正值業務興旺時期。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行駛於長江沿海的平陽、新寶華、寶華3輪相繼被日軍擄扣、沉失。陳巳生因不肯向敵偽登記,毅然脫離。
1940年末,陳巳生應胡詠琪之邀,到寧紹人壽保險公司任副總經理。寧紹人壽保險公司有位謝壽天是中共地下黨員,與陳巳生相處甚篤,經常一起參加社會活動。他們還同鄭振鐸、許廣平、王任叔、雷潔瓊、趙朴初等進步愛國人士聚餐。同時,陳巳生還參加工商界人士盛丕華、蕢延芳等組織的“星五聚餐會”,以聚餐為掩護,談論國事。1940年,他參加了憲政促進會。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形勢更加嚴峻,但經濟卻畸形發展,集聚在上海的社會遊資急於尋找出路,美、英、法籍的保險公司都被日寇接管,而日資保險公司一時還替代不了它們。陳巳生、謝壽天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以寧紹人壽保險公司為基礎,發起在滬華商各保險公司,組成了大安物產保險公司。1944年,陳巳生以大安保險公司名義投資關勒銘金筆廠,並擔任總經理。他利用關勒銘金筆廠掩護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劉曉(化名劉鏡清)、省委組織部長王堯山。他倆分別擔任該廠常務董事和職員。而陳巳生本人在社會上的形象,正如當年龍文書局編輯《上海百業人才小史》所述:“對推銷術學驗俱豐雲”。外界對他印象完全是位有地位的工商界人士。

反內戰

1946年6月,國民黨政府陰謀發動內戰。人民沒能休養生息,又將捲入戰爭的旋渦。上海各界人民團體紛紛抗議,決定推派代表赴南京,向國、共和馬歇爾三方面呼籲和平。代表團11位成員中有一位是陳巳生兒子,叫陳震中,是學生代表,聖約翰大學醫科學生。
6月23日,上海5萬多(一說是10萬)名民眾,各界知名人士集會,集會後遊行。當時遊行隊伍的開道車就是陳巳生派遣安通運輸公司的汽車。安通運輸公司開辦是1945年的事,地下黨出資大部分,陳巳生出資一部分,任總經理。安通運輸公司除若干小拖輪、小鐵駁外,還有十幾輛汽車。當時趙朴初的華通運輸公司也參與。因華通運輸公司與安通運輸公司同在一處辦公,地點在廣東路。集會遊行的當天沿路散發的印刷品傳單,也是由陳巳生投資的另一家公司,叫做中國文化投資公司印刷的。
當晚,上海人民和平請願團到達南京下關車站時,遭到國民黨特務包圍毆打達5個小時,馬敘倫等4名代表受重傷,造成了震驚中外的“下關事件”。周恩來聞訊後即與董必武、鄧穎超到醫院慰問,並向國民黨當局提出抗議。參加請願的民建成員有盛丕華和日後加入民建組織的蕢延芳。蕢延芳還將代表團請願意見當面向蔣介石陳述。

不解之緣

1945年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時,陳巳生是發起人之一。在民主促進會成立大會簽名錄上,清晰地留下了他的名字,寫在居中的位置,右起第14位。加入民進,為馬敘倫介紹。後來他擔任民主促進會全國委員會中央委員,民主促進會上海分會常務理事。
陳巳生是民建上海組織的創始人之一。他填《入會志願書》是54歲,上海習慣填虛歲,應該是1946年。當時住址在南黃陂路(今黃陂南路)恆慶里66號,電話是82390,職業是寧紹人壽保險公司。他的入會介紹人是楊衛玉,另一位是王卻塵。在民建中央宣傳部編的《中國民主建國會史稿》第四章第二節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民建成立後不久,就推派常務理事楊衛玉赴上海發展會員。先後有盛丕華、張絅伯、包達三、陳巳生、徐永祚、沈子槎、盛康年、李正文、莫藝昌、潘公昭、陳維稷、朱德禽、周肇基、郝玲星、顧留馨、秦柳方、笪移今等加入民建。”這與陳巳生自己填寫的內容是一致的。
1946年1月10日,民建總會函請在滬理、監事推動上海會務工作。27日,在滬會員舉行首次大會,盛丕華、王卻塵、陳巳生、胡西園、楊衛玉等21人為上海分會籌備委員。從此,陳巳生與民建結下不解之緣,直至他生命的終結。上海解放後,民建上海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他被推選為常務委員。同時是組織委員會的主任委員。1949年12月,施復亮離滬赴京,陳巳生接替任臨工委的第三召集人,第一召集人為盛丕華,第二召集人為胡厥文。1953年3月,民建上海市分會成立,陳巳生當選副主任委員。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運動已經載入史冊,但有一個細節直至改革開放後才披露,即捐獻飛機大炮是誰提出來的?1983年6月,陳沂同志在《文匯報》上撰文,追憶廖承志在抗美援朝中帶領慰問團的往事:“1951年3月,廖公和我們在一起,同志願軍司令部和政治部的同志談了好些問題,突出感到我們還沒有打破美軍的空中優勢,我軍還需要飛機、大炮。廖公和我們大家一起商量,特別是一起去的工商界的同志商量。我們回國後,是否可以開展一個捐獻飛機大炮的運動,有我們慰問團的一位工商界同志,在彭總(德懷)為我們舉行的宴會上提出。” 文章提到的工商界人士,即是陳巳生。當時,他擔任華東抗美援朝總分會第二副主席,還任中國人民第一屆赴朝慰問團華東暨上海慰問分團團長。他在朝鮮親聞目睹中朝戰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情景,異常激動。在前沿陣地,即以上海工商界代表資格和民建會員的身份,向上海和全國各界人士發出捐獻飛機大炮的倡議。由他首先提出的這個倡議,得到全國人民的回響和支持,後來成為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布六一號召的一項重要內容。
陳巳生還擔任過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第一屆常委和第二、三屆委員。1953年8月3日因患腸癌離世,終年60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