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墨香

陳墨香

陳墨香,中國著名京劇作家,曾與荀慧生等多位京劇大家合作,一生改編創作劇本100多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墨香
  • 別名:敬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湖北安陸
  • 出生日期:1884年
  • 逝世日期:1942年
  • 職業:京劇作家
  • 主要成就:一生改編創作劇本100多部
  • 代表作品:《墨香劇話》《活人大戲》《梨園歲時記》
  • 性別:男
藝術經歷,創作風格,改編、創作劇目,主要著作,活動年表,

藝術經歷

陳墨香(1884一1943) 名輅,字敬余,安陸城關人。早年從父陳學棻在京啟蒙讀書,後拜其父門人、山東滕縣翰林高熙哲為師,攻讀經史。讀書時就對古典戲曲產生愛好,後在老師的鼓勵下,開始試編劇本。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入京,他隨父扈駕入陝,返回潼關時其父病歿,清廷欽命子侄護柩回鄉。守制期滿赴京,賜戶部主事,陳堅辭不就,終日閉門讀書,研究戲曲藝術。他苦讀10餘年,為編寫劇本積累了許多資料。1920年前後,寫成《秦良玉》.《哭秦庭》。陳自號“觀劇道人”,常看旦角王瑤卿演唱,繼則跟王學戲,專攻旦角。後應北京南城熙春票社社長陳虎陽邀約,飾演《破洪洲》中的穆桂英,頗具風采,獲得“輕歌妙舞效瑤卿”的雅譽。1923年與北京“春生社”戲班京劇名-旦荀慧生結識,兩人交往甚洽,並遷居與荀為鄰,日夕切磋技藝,同編同演,宛如一家。
1924年,在新文學思潮的影響下,社會上對流行的折子戲已不滿足,陳決意進行改革。於是閉門謝客,伏案編戲,首將《嫖院》、《贖身》、團圓》、《起解》、《會審》等幾部折子戲剔除其淫穢部分,合編成全本《玉堂春》,交荀慧生演出後,譽滿京城。荀因此而進入四大名旦行列,陳也獲得社會好評。後在王瑤卿、荀慧生的配合與支持下,相繼編成《女兒國》、《釵頭鳳》、《紅樓二尤》、《美人一丈青》、《荀灌娘》、《孔雀東南飛》、《魚藻宮》等55部劇本。這些作品大都以揭露封建社會“倫理道德”的虛偽性和殘酷性為主題,對受迫害的婦女寄予深切同情。陳墨香不僅在北京地區享有盛譽,而且在全國乃至海外也倍受讚譽。日本以及歐美的戲劇界人士常有書信前來請教,國內同行稱讚說:“當今之編者,當首推墨香也。”
在表演藝術上,他和苟慧生致力於改革創新,如在“二黃”中插入快板,突破原來旦角行當程式,依劇情將青衣、花旦、閨旦融於一體,逐漸形成京劇“荀派”藝術。
陳墨香
兼通崑曲梆子。能演青衣花旦刀馬旦。作為票友,曾與余玉琴劉春喜等人合作演出。1924~1935年間,與荀慧生長期合作,為荀氏編寫過50餘個劇本,也為程硯秋王玉蓉編寫過劇本。總計一生改編、創作了100多個京劇劇本,著有《墨香劇話》、《活人大戲》、《梨園歲時記》、筆記《陳氏野乘》、《慈禧後記》等。與潘鏡芙合編《梨園外史》(1930年由天津百城書局出版)。晚年意欲改編《三俠五義》未竟即逝。
潘鏡芙、陳墨香合著《梨園外史》潘鏡芙、陳墨香合著《梨園外史》

創作風格

題材主要源於古典戲曲和小說。劇本主要人物以婦女為主。他的唱詞特點是不固襲舊套,不堆砌詞藻,形成了個人的獨特風格。

改編、創作劇目

作品有《紅樓二尤》、《霍小玉》、《魚藻宮》、《棒打薄情郎》、《杜十娘》等。陳墨香曾將《游湖借傘》至《合缽》改編為京劇劇目《白娘子》。

主要著作

著有《墨香劇話》、《活人大戲》、《梨園歲時記》等。

活動年表

1925年,農曆乙丑年:《梨園外史》單行本出版
北京京華印書局印製的《梨園外史》一冊單行本出版,共十二回。封三著作權頁的著作者署名為“作劇先生”和“觀劇道人”。“作劇先生”是江蘇吳縣的潘鏡芙的化名,“觀劇道人”是湖北安陸陳墨香的化名,除曹心泉荀慧生等五人的序外,還有陳墨香的序(卻並非以自序形式出現):
“《梨園外史》小說家言也,紀道鹹以來伶官故實。其間事跡,詢之老伶未盡符合,然其描摹優人之狀態,討論戲曲之源流,至為詳細,誠非老於斯事者不能道其隻字。紀事小有牴牾,奚足為病!昔太史公傳優孟,世且摘其謬誤,況此固以稗野自命者乎?施耐庵曹雪芹之小說,摹繪得神,亦但能得盜賊、兒女之性情耳;至事跡之有無,直同鏡花水月。而此書所紀,尚不盡蹈空,欲考梨園掌故者豈可忽諸?方今之世,風俗淫靡,梨園以旦為第一流,讀此編‘胡喜祿掃盡鉛華’一章,知作者蓋有隱痛焉!余出入伶官之家將三十年,於若輩之情偽,知之甚深,只以賦性疏懶,未克獨力撰作。是書之成,實為先獲我心,故援筆樂為之敘。墨香氏題。”
1930年7月,農曆庚午年:《梨園外史》擴展本出版
天津百城書局出版了上、下兩冊的《梨園外史》,共三十回,由“吳縣潘鏡芙、安陸陳墨香合著”。書雖已從十二回擴展到三十回,仍然只是半部,全書似乎沒有最後完成。
1937年4月21日,農曆丁丑年三月十一日: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吳富琴程硯秋王少樓並掛頭牌,成員有曹二庚慈瑞泉李四廣侯喜瑞程繼先鮑吉祥、哈寶山、李多奎蘇連漢、鐘喜久、鐘鳴岐、扎金奎、俞振飛、劉永利張蝶芬;司鼓白登雲琴師周長華任志林,大鑼高文誠,舞台監督高登甲。不久崑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珏蓀易之。張春彥鮑吉祥哈寶山慈瑞泉年邁以慈少泉繼之,以孫甫亭代已故老旦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李克昌
編劇事宜雖由金仲蓀先生統籌,由於金主持中華戲校、戲曲研究所和《劇學月刊》常務,勢難分身,遂先後延聘杜穎陶、陳墨香,特別是翁偶虹先生參與新劇的編撰工作。
1989年6月,農曆己巳年:《梨園外史》再版
寶文堂書店再版潘鏡芙、陳墨香合著的《梨園外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