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樓(京劇老生)

王少樓(京劇老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少樓,較常見人名,著名者主要有三人,都在戲曲方面有突出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少樓
  • 出生日期1911年
  • 逝世日期1967年
  • 職業:京劇老生、教師
  • 性別:男
  • :兆霆
簡述,藝術經歷,藝術特色,代表劇目,學生,紀念,

簡述

王少樓(1911年1967年),男,京劇老生、教師。字兆霆。祖籍山東,1911年11月8日,宣統三年(辛亥)九月十八日生於北京,1967年1月22日,農曆丙午年十二月十二日逝世。 出身梨園世家。祖父王順福旦角演員;父親王毓樓武生。姑母王明華梅蘭芳夫人。王少樓的夫人徐詠芬是梅蘭芳大師的琴師徐蘭沅先生的長女。
王少樓先生劇照王少樓先生劇照

藝術經歷

少樓從小受到良好的藝術薰陶,稍長,曾在梅宅觀看姑夫與余叔岩排練《游龍戲鳳》和《打漁殺家》等劇目。1919年張春彥為師學戲,家中先後延請了李鳴玉雷喜福李洪春等前輩教授文武昆亂各種老生戲,同時由父親教練武功
1923年,他12歲時正式拜余叔岩為師,從此時得余叔岩親自指授,同年3月開始掛牌公演。不久入斌慶社科班,邊演出邊學藝,與李萬春合作多年。出科後曾向高慶奎學戲,又特聘名琴師陳鴻壽操琴,並隨陳鴻壽精研譚鑫培、余叔岩派系唱腔。遂成為蜚聲藝壇的優秀青年鬚生,因天賦極佳又兼功底深厚,而受到京劇界內外特殊的重視。首次赴滬演出40天52場戲35個劇目,場場爆滿,在京劇界傳為奇聞。京、津、滬的報刊好評如潮,《半月戲劇》為他特發“王少樓專號”。他曾為荀慧生尚小雲雪艷琴等配戲,1930年5月參加程硯秋的“鳴和社”,與程硯秋合作達10年之久。
不料,1934年,正當王少樓聲譽日隆之際,他的父親去世,他悲傷過度,嗓音失潤,致使無法再正常發展自己的演出事業,1942年後,他勉強維持了一段舞台生涯,雖然以自己的功力依然與程硯秋、荀慧生等合作,但是終不如前,因家境困難,竟淪落到參加北平的彩頭班演出的境地。新中國成立後,他於1952年被聘任為私立藝培戲曲學校教務主任兼老生教師,1953年“藝培”由政府接管,改為北京市戲曲學校,他在學校辛勤耕耘15年,成為我國傑出的戲曲教育家,他謙誠和藹,業精德高,在京劇界享有盛譽。

藝術特色

他扮相清秀俊雅,眼神奕奕,表情生動,嗓音圓潤有韻味,並且文武兼備,唱念做打取法乎上,以余叔岩為宗,他充分繼承了余派“韻味醇厚,獨樹一幟”的聲腔特點。善於運用唱腔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情感。同是西皮慢板,《捉放曹》中陳宮唱來是激越奔放,《空城計》里孔明口中則是從容不迫。被戲迷們稱作“小小余叔岩”。被當時權威評論家陳彥衡蘇少卿、徐筱仃、吳幻蓀等一致認為是難得的“全才”、“美才”、“學余最為神似”、“唱做不愧為余派真傳”,是“將來可傳余派衣缽之第一人”。

代表劇目

他長於余派戲《捉放曹》、《失·空·斬》、 《罵曹》、《珠簾寨》、《戰太平》、《探母》、《打魚殺家》、《烏盆記》、《問樵鬧府·打棍出箱》、《 桑園會》、《武家坡》、《梅龍鎮》等戲。曾與程硯秋合演《朱痕記》、《賀後罵殿》、《汾河灣》、《法門寺》、《二進宮》、《探母》、 《寶蓮燈》等,均膾炙人口。

學生

王少樓先生教學極為認真、細緻,而且非常敬業,就是在他高血壓非常嚴重,醫生一再要求他全休一個月,必須馬上住院治療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給四個班級的老生行學生上課。從1957年患病到“文革”初期停課,他不但堅持每天6點到學校指導學生喊嗓子練功,而且從一個班的學生到同時為四個班的老生組教學,甚至還要在家為畢業的張學津、李崇善等補課。每節課都是用舞台上的調門來教唱、念,每教一句唱,他就要連續唱二十遍以上,就這樣他一直堅持到“文革”初期,就在“文革”中,許多師生都停課了,當時學校一片混亂,惟有王少樓先生的課堂依然在按部就班地上課教唱。王老師說,只要學校不宣布停課,我們就要上好每一節課,那怕只有一個學生我們也要認真上課。由於當時的形勢使老師和同學們都不敢上課了,而王少樓先生則堅持到最後一個離開教室。他是那樣忠誠於自己的教育事業,所以他的言傳身教是我們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他以全副心血培育出張學津李浩天、楊汝震、陳柄楠、宋元斌、蔡寶傑、李崇善安雲武趙世璞譚孝曾李寶春沈寶禎、蔣弘翔、沈長春梅葆玥黃文俊、白宗承、湯佐仁、楊洪鈞、鮑文壽等優秀演員,這些演員現如今已是花甲古稀之年,有的還留在學校任教,有的已從京劇院退休,他們又培養出一批批新的人才,使王先生的藝術得以傳承下去。
王少樓與學生王少樓與學生

紀念

2001年教師節,北京市戲曲學校、北京京劇院、北京振興京昆協會和長安大戲院聯手紀念王少樓90誕辰,也是他逝世三十五周年的紀念。一年前起,王少樓生前的學生張學津、李崇善和安雲武、楊汝震、譚孝曾、李寶春等就開始與北京戲校校長孫毓敏、北京京劇院院長王玉珍商議並籌備紀念這位德高望重的京劇前輩。
9月8號,張學津、譚孝增等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在北京長安大戲院出演了全本的《四郎探母》,由張學津、安雲武、趙世璞、譚孝曾扮演四郎;張學海扮演六郎;李玉芙趙乃華閻桂祥扮演鐵鏡公主;馬小曼扮演蕭太后趙葆秀扮演佘太君李宏圖扮演楊宗保。9號晚上由王少樓的第二代學生穆宇主演的《擊鼓罵曹》開場;接著是譚孝曾與名淨王文祉合演《空城計》;安雲武將與特邀的郝壽臣親傳弟子、袁世海的愛徒黑永寬合演的《黃金台》壓軸;最後的大軸子戲是張學津、王怡合演《梅龍鎮》。
2011年是王少樓先生百年誕辰。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為紀念王少樓在創辦學校和教學中的卓越貢獻,於12月25日在長安大戲院舉辦余派鬚生經典唱段演唱會並出版發行《王少樓老唱片精選》和《王少樓百年誕辰紀念圖文集》。這次紀念演出,李崇善、李浩天、趙世璞、譚孝曾、李寶春等和他們的學生演唱王先生所授的余派經典劇目,同時,譚、梅兩大家的掌門人譚元壽梅葆玖孫毓敏、關靜蘭、趙葆秀等京劇名家也友情助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