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村

陳伯村

陳伯村(1909—1992),男,四川岳池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9年參加革命,解放戰爭期間任中共東安地委副書記兼土改工作總團團長。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東北人民政府人事部部長、中共旅大市委第二書記。1954年受“高饒事件”株連。1979年起任電力部副部長、黨組成員。1983年退居第二線,被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伯村
  • 別名:原名石柱國,曾用名胡阿榮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四川岳池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92年6月7日
  • 職業:原電力工業部副部長
  • 畢業院校:上海大學、延安中央黨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領導東安土改;建國後為電力工業做出貢獻;主持《遼瀋決戰》編輯
  • 代表作品:參與編輯《張聞天東北文選》,《遼瀋決戰》
  • 性別:男
  • 配偶趙志萱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青年時代就投身於革命,延安歲月,東北的艱難歲月,逆境歲月,重新走上領導崗位,情系密山老區人民,人物貢獻,人物評價,婚姻家庭,

人物生平

陳伯村(1909—1992.6.7),,原名石國柱,四川岳池石埡鎮人。1928年畢業於岳池中學,1929年在上海參加地下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共青團江蘇省委秘書、共青團上海市閘北區委書記、共青團江蘇省委巡視員。當革命處於低潮時期,他毅然投入革命洪流,前後4次被捕入獄,在白色恐怖下,經受了嚴峻的考驗。
1937年奔赴延安,歷任陝北公學黨總支委員、陝北公學關中分校政治部組織科長、中央黨務委員會秘書、中共中央組織部幹事、中共中央紀委秘書、中共西北局組織部幹部科副科長。他在從事黨的組織、幹部工作中,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培養、選拔了大批優秀幹部。
1945年調赴東北工作,歷任中共中央北滿分局組織部、中央東北局組織部幹部科長,中共東北局土改工作團團長兼中共安東地委副書記、勃利地委書記,合江省委民運部長、組織部長、省委副書記等職。他在擔任上述職務期間,積極宣傳、發動、組織、帶領民眾進行減租、減息、土地改革、發展生產、支援前線、擁軍優屬、參軍參戰,為建設和鞏固東北革命根據地做了大量工作。
1949年後,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組織部副部長、東北局紀委副書記、東北局人民政府人事部長、中共旅大市委第二書記。1954年受“高饒事件”株連,1955年被降職降級,調任哈爾濱水泥廠副廠長,1958年任哈爾濱熱電廠廠長。“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歷史問題得到澄清,1979年調任電力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為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983年退居第二線,被選為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受組織委託,參加考核有關省、市領導班子的工作。他到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對鄉(鎮)企業作調查研究,熱情支持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主持《遼瀋決戰》全卷100餘萬字的編輯工作。陳伯村熱愛家鄉,關心家鄉的“兩個文明”建設。1984年10月回岳池探親時,視察水利工程和母校(岳池中學)後,參加史志座談會,會後寫了“努力編好岳池縣誌”的題詞,藉以勉勵修志工作者,並為《岳池縣誌》寫了序言。1992年6月7日,因患病醫治無效逝世,終年83歲。

人物事跡

青年時代就投身於革命

陳伯村在上海大學讀書時在鄧中夏惲代英的影響下,入團入黨。在周恩來、陳雲的領導下,在上海從事黨的秘密工作,曾擔任過中共江蘇省委委員,共青團書記,黨中央組織部的負責人。1932年,由於叛徒告密,黨組織遭到破壞,為掩護楊尚昆同志,陳伯村與陶鑄、王鶴壽焚燒黨內檔案時被國民黨反動派拘捕入獄,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打得鼻口出血,他堅持領導獄中鬥爭,堅持絕食,要求改善待遇,他始終沒有承認自己的身份,國民黨判處陳伯村有期徒刑15年,與陶鑄、王鶴壽等60多名黨的幹部被關押在國民黨南京高級軍人反省院坐牢一直到國共合作,經葉劍英、董必武代表黨中央營救出獄到達延安。

延安歲月

延安時期,李維漢擔任陝北公學校長,陳伯村擔任組織部長,陳伯村後調中央組織部擔任常務委員會秘書,負責審查黨的七大代表,結束後擔任中組部幹部科副科長,陝甘寧邊區組織部副部長,他們主要從事幹部教育和組織工作。在延安生的長女、長子都在中組部託兒所和延安保小長大。陳伯村女兒陳蔚媛回憶,從延安往東北的行軍途中,是他爸爸的老警衛員牽著驢,他與弟弟分別坐在兩邊大筐里,吊在驢身上一邊一個,陡峭的山路連驢都不敢走,往下一看是萬丈深淵。過國民黨封鎖線,怕小孩兒哭,暴露目標,用棉衣把嘴堵上。她說,爸爸陳伯村是一個幹部隊的隊長,文年生(原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將)是指導員,這個隊有一千餘人,他爸爸在山下能看見、喊聲能聽見,毛驢就是不敢走,翻道山就是一天,有許多中組部託兒所的小夥伴都死在行軍的路上。

東北的艱難歲月

陳伯村到東北先在東北局擔任幹部科長。1946年6月率土改工作團200餘人到東安地區擔任團長併兼任副書記職務。陳伯村後來擔任勃利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中共合江省委副書記兼民運部部長,妻子趙志萱擔任合江省婦女工作部部長。陳伯村回東北局擔任組織部副部長兼人事部部長、監委第二書記,負責組織調集幹部南下接任新解放區工作。還參與了選拔青年幹部赴蘇聯學習的工作,第一批李鵬、鄒家華、林漢雄,葉楚梅等21人就是陳伯村送往莫斯科的。

逆境歲月

高饒事件時,陳伯村時任旅大市委書記,與張秀山、張明遠趙德尊郭峰馬洪一起成為中央決議點名的幾名大將。陳伯村被降職六級使用,擔任哈爾濱水泥廠、熱電廠的副廠長,趙志萱弟弟是國民黨裝甲兵司令,丈夫陳伯村又是“反黨分子”,趙志萱先後擔任三大動力的廠長,卻不能看黨內檔案,限制使用。陳伯村女兒陳蔚嬡回憶,那時,父母就是認真的學習馬列毛主席著作,檢討錯誤,提高認識。那時父母成了“瘟疫”,昔日的戰友同事再也不來往了,真正成了孤家寡人。陳蔚嬡回憶說,印象深的敢來往者一是吳亮平,二是余秋里。那時吳亮平在中央工作,無論他到哈爾濱出差,還是父母到北京都主動看望,吃頓飯,談談心,囑咐父母要經得起黨內鬥爭的考驗。結合他的經歷,告訴父母,對黨內某個人有意見,不是反黨,為此事父母感動一輩子。余秋里那時在大慶當石油總指揮,缺領導幹部,乾脆向中央組織部提出要父親到大慶當領導幹部。父母文革期間都慘遭批鬥能倖存下來真是命大。

重新走上領導崗位

陳雲胡耀邦的過問下,陳蔚媛父母平反到北京重新走上領導崗位。在延安,陳雲擔任中組部長,陳伯村擔任中組部黨務委員秘書和幹部科副科長職務。胡耀邦那時是總政幹部科科長,與陳伯村工作聯繫較多。他們都對陳伯村很了解。1978底,中央給陳伯村平反重新安排工作,出任水電部常務副部長。陳蔚媛回憶說,陳雲伯伯的夫人于若木、胡耀邦伯伯的夫人李昭、田家英和他的夫人董邊、李力群都與父母在陝北公學有著師生情誼,對媽媽趙志萱坎坷一生都非常同情。我的妹妹陳剛,在陳雲伯伯的家吃住讀的國小、中學和大學。陳蔚媛說,父母對黨的忠誠,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對人民的熱愛;對鄧小平南巡談話的學習理解,確實值得學習。

情系密山老區人民

東安(密山)解放戰爭時期對革命貢獻非常大,密山土改後還是我黨的空軍、裝甲兵誕生的搖籃,我黨的第一座電器製造廠、發射藥廠都在這裡建設的。陳伯村對密山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陳伯村1981年還回訪密山(東安),到二人班半截河看望了當年的土改積極分子,對邊境老區人民的困難掛在心上,他以全國政協常委的名義給國務院領導陳俊生寫信反映情況,讓他接見密山市領導同志解決實際困難,如計畫單列,撤縣設市幫助發展教育等等。建設項目問題他幫助市里找李鵬、鄒家華、房維中、黃毅誠、史大楨、李貴鮮、陳元等。陳伯村女兒陳蔚媛回憶說,父親當年看到報刊發表介紹密山教育事業取得的成就,和周建南部長互相打電話通告此事,井說重視發展教育,老區才有希望。多次自費購書複印內部資料郵給密山市裡的主要領導,他希望密山老區儘快發展起來。
陳伯村接受採訪陳伯村接受採訪

人物貢獻

參與籌建遼瀋戰役紀念館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聯合下發了(廳字【1985】139號)《關於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批覆》,同意在錦州修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
遼瀋戰役紀念館遼瀋戰役紀念館
1986年4月8日,經中共中央組織部、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陳伯村同志先後列席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第三次和第四次會議,研究討論了建館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中顧委常委、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主任伍修權,及建館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一起解決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建設過程中陸續出現的諸多難題,為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的順利建成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
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隆重舉行,陳伯村同志出席了典禮儀式。
參與編輯《遼瀋決戰》
《遼瀋決戰》《遼瀋決戰》
1983年8月,在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的陳雲同志的提議下,組建了《遼瀋決戰》編審小組。陳伯村同志出任《遼瀋決戰》編輯部副主編,在陳伯村同志及《遼瀋決戰》編審小組其他成員和《遼瀋決戰》編輯部組成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由中共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遼瀋決戰》編審小組和解放軍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合編的《遼瀋決戰》(上、下)一書,於1988年10月遼瀋戰役勝利四十周年之際由人民出版社順利出版,並在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時28分,遼瀋戰役紀念館新館落成典禮上首發。
主編《張聞天東北文選》
張聞天東北文選張聞天東北文選
陳伯村同志主編的《張聞天東北文選》1990年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收入了張聞天1945年--1950年在東北工作時期的重要著作、講話、電報等共50篇。

人物評價

陳伯村解放戰爭期間曾擔任中共東安(密山)地委副書記兼土改工作總團團長,是東安土改、建黨建政的主要領導人。陳伯村建國後身處逆境,但他不計個人得失,長期堅持深入生產第一線,同工人一起研究解決生產中的問題。陳伯村受“高饒事件”株連,蒙冤25年之久,他卻毫無怨言,仍忘我地為黨工作,前人有言:“要除煩惱須無我,歷盡坎坷好為人。”此語可作陳伯村一生精神風貌的寫照。“文化大革命”中,他雖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迫害,但始終堅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堅信黨的領導,毫不動搖。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歷史問題得到澄清,1979年調任電力工業部副部長,經常深入基層,了解生產建設情況,對分管的工作克盡職責為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退休後,不顧年高多病,主持《遼瀋決戰》全卷100餘萬字的編輯工作,為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婚姻家庭

陳伯村與趙志萱延安時期在陝北公學相愛結婚,育有四個子女,老大、老二生在延安,老三生於東安(密山),老四生於瀋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