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廟

陝西廟,又名春秋祠、陝西會館,市民常叫“三旅舍”,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原用於供奉以忠義寫春秋的關雲長,為陝西在畢商人籌資修建。位於畢節七星關城區中華南路41號,座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1876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700餘平方米,整個建築形制規範、造型秀雅、工藝精湛,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貴州省現存的古建築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於其所具有的突出建築特點,1983年畢節縣(今七星關區)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陝西廟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茶馬古道”貴州畢節段的17個文物景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廟
  • 地理位置:畢節七星關城區中華南路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畢節陝西廟不僅僅供商人聚集議事,還是廣大民眾上香祈福、看戲娛樂的場所,會館裡戲樓和大殿似乎還能讓人感受到當年的熱鬧。會館裡面的鐘鼓樓,居高臨下,每到打更時刻,伴隨著更夫的敲打,鐘聲響遍全城,陝西廟裡傳出來的鐘聲也一度成為了畢節市民判斷時間的標準。
上世紀30年代,畢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貴州地下黨的第一個黨支部創始人林青、徐健生、秦天真等,創立的革命組織“草原藝術研究社”便是以陝西廟為基地,他們在此為開展革命活動和建立地下黨組織創造了條件,培養了幹部,為支援紅軍、動員優秀兒女參加紅軍作出了積極貢獻。
2011年9月,為更好地保存和展現畢節厚重的歷史文化,在畢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向省文物局爭取修繕經費110萬元,市政府撥款170萬元,啟動了對陝西會館的修繕和保護工作,這個修繕改造項目也是迎接畢節2012年全省旅發大會而啟動的項目之一,由畢節市文物局負責組織實施,具體由蘇州思城古代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施工。在修繕過程中,工程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按照“修舊如舊”的總體思路,對大殿和戲樓損壞木柱進行修補和加固。戲台樓口百子圖這組浮雕,人物鐫刻最深處有3公分,人物造型神情兼備,惟妙惟肖,刀法精湛,體現了明清時期畢節木雕工藝的極高水平。在修繕過程中,能工巧匠們按照原樣精雕細刻重現了百子圖昔日的風彩,而舊百子圖將作為文物收存。
修繕過程中,在拆除亂搭亂建的殘磚破瓦時,陝西會館又重顯了幾十年不見的秘密:大殿在天花頂上重現藻井,在戲台樓口上檐約80厘米的木枋上,去除上面覆蓋的石灰,露出了呈曲線型的兩層木雕,將石灰掩蓋數十年木雕上的高浮雕、圓浮雕等呈現出來,其花卉圖案、戲曲人物圖像栩栩如生,堪稱木雕經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