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

基本介紹

拼音:bēi pí pō

注音:ㄅㄟ

部首:阝,部外筆畫:5,總筆畫:7

五筆86:BHCY

五筆98:BBY

倉頡:NLDHE鄭碼:YXI

筆順編號:5253254

四角號碼:7424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42

常用詞組

◎陂陀 pōtuó

(1)傾斜,不平坦。

(2)台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陂
  • 拼音:bēi 、pí 、pō
  • 注音:ㄅㄟ、 ㄆㄧˊ、 ㄆㄛˋ
  • 五筆86:BHCY
  • 倉頡:NLDHE
  • 筆順編號:5253254
  • 統一碼:CJK 統一漢字 U+9642
漢字釋義,詳細字義,地名,古籍解釋,

漢字釋義

◎陂 bēi
“陂”字的字形對比“陂”字的字形對比
(1)池塘:~塘。~池。千頃之~。
(2)水邊,水岸:東海之~。
(3)山坡,斜坡:“~南~北鴉陣黑,舍西舍東楓葉赤”。
(4)地名:廣東省陸豐市陂洋鎮。
(5)“陌陂”(mò bēi),地名:河南南陽社旗縣陌陂鎮。
◎陂 pí
大多作為地名用字,如:
(1)“黃陂”(Huángpí):地名,湖北省武漢市市轄區,是木蘭故里二程故里盤龍城文化之源。
“陂”字的字源演變“陂”字的字源演變
(2)“傘陂”(Sanpí):地名,河南省潢川縣轄鎮,有“魚米之鄉”之稱。
◎陂 pō
(1)如:陂陀(pō tuó): 清 葉燮 《原詩》:“故即跌下陂陀,沙礫石確,使人褰裳委步,無可盤桓。”
◎陂 bi 用於方言
(1)“陂西”(bixi):鎮名,在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

田字格中的“陂”字田字格中的“陂”字

詳細字義

◎陂 bēi
〈名〉
(1)形聲。從阜,從皮,皮亦聲。字亦作。“阜”指土堆、小丘。“皮”本指“動物皮張”,轉義為“彈性起伏”。“阜”與“皮”聯合起來表示“土丘像動物皮張那樣有彈性地隆起”。本義:土地隆起處。)
本義:山坡;斜坡。
(2)同本義。
陂,阪也。——《說文
百姓曼衍淫荒之陂。——《淮南子·俶真》
陂南陂北鴉陣黑,舍西舍東楓葉赤。——宋·陸游思故山
(3)池塘。
毋漉陂池。——《禮記·月令》。註:“畜水曰陂。”
陂唐污庳。——《國語·周語》
夫尋常之污,不能溉陂澤。(小水坑裡的水,不能灌滿大的池澤。)——《鹽鐵論·貧富》
(4)又如:陂塘(水塘);陂池、
期思陂:我國最早見於記載的灌溉工程。公元前七世紀末楚莊王時孫叔敖所主持興建。
孫叔敖決*期思之水而灌*雩婁之野。”知故址當在今河南商城及其附近一帶。杜佑《通
典》認為期思陂就是今安徽壽縣南的古芍陂,誤。久堙。”見中文百科“期思陂”——《淮南子・人間訓》“
(5)湖泊。
十頃之陂。——《淮南子·說林
後又穿長安城,引內 灃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漢書
(6)邊際;旁邊。
彼澤(水聚集的地方)之陂,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故濱於東海之陂。——《國語·越語》。註:“崖也。”
騰雨師,灑路陂(旁)。——《漢書·禮樂志》

地名

“陂”字作為地名用字時,並沒有統一規範,各地地名中,“陂”字讀音不盡相同,這裡略作說明:
大陸國語區域,讀pí居多,如新華字典中提到的黃陂,還有傘陂、演陂、焦陂、官陂、白陂等。方言一般讀bi。
粵語區域讀bēi居多(因粵語的“陂”指“陂塘”),如東陂車陂、高陂等,注意無論是國語還是粵方言都發“”字的音。
讀pō的只有極少數。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彼為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說文》阪也。一曰池也。《玉篇》澤鄣也。《風俗通義》陂者,繁也。言因下锺水,以繁利萬物也。今陂皆以漑灌。《書·禹貢》九澤旣陂。《禮·月令》毋竭川澤,母漉陂池。《注》畜水曰陂。
又地名。《左傳·成四年》許人敗諸展陂。《注》展陂,許地。
又《昭十三年》次於魚陂。《注》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
又《正字通》黃陂,縣名,今黃州府。
又《前漢·禮樂志》騰雨師,灑路陂。《注》路陂,路傍也。
又《集韻》或作波。《史記·貨殖傳》水居千石魚陂。
又《灌夫傳》陂池田園。《前漢書》作波。
又《前漢·景十三王傳》游雷波。《注》波讀為陂。雷陂,陂名。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陂池,旁頹貌。
又《集韻》《韻會》滂禾切,音坡。《集韻》與同。陀,不平也。《爾雅·釋地》陂者曰阪。《揚子·方言》陂,衺也,、楚、荊、揚曰陂。《釋名》山旁曰陂,言陂陁也。《玉篇》陂陀,靡迆也。《唐韻正》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本作頗,唐明皇攺為陂。韻補曰:古義字皆音俄,周官注亦音俄,故古文尚書本作無偏無頗遵王之義,以葉俄音。唐明皇以義字今音為乂,攺頗為陂,以從今音,古音遂湮矣。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
又《集韻》一曰山坡,或作岥。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陂陁,不平。
又《廣韻》《集韻》《韻會》彼義切《正韻》兵媚切,音賁。《玉篇》傾也,邪也。《正韻》不平曰險,不正曰陂。《易·泰卦》無平不陂,無往不復。《周禮·春官·典同》陂聲散。《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bei,平聲。地名,比如:江西省信豐縣古陂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