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逾陀國

阿逾陀國:梵名Ayodhya^ ,巴利名Ayojjha^ 。

地理位置,考古歷史,

地理位置

中印度古國,其地為印度古文明中心之一。又作阿毗陀國、阿毗闍國、阿逾闍國、阿喻馱國、阿迎闍國。意譯難勝國、無斗國、靡勝國、不可戰國。依據大唐西域記卷五所載,此國周長五千餘里,國都周長二十餘里,榖稼豐盛,花果繁茂,伽藍百餘,僧徒三千,兼習二乘之學,有天祠十所,異道寡少。此國曾為佛教大德止住之地,如室利邏多於都城西北數里之伽藍造經部毗婆沙論。無著於都城西南五六里大庵沒羅林中,聽受彌勒之瑜伽師地論、大乘莊嚴經論、中邊分別論等。世親亦於此地,依無著而歸依大乘,造大乘論百餘部。

考古歷史

阿逾陀國之原語,近世學者亦有主張為 Ayuda 者。關於其都城,英國考古學家康林罕(A. Cunningham)推定在今孔坡(Cawnpore)西北三十餘公里之喀古旁(Ka^ku^pun )。英國印度學學者史密斯(V.A. Smith)則認為當在今法提浦(Fatehpur)東南約五十公里之阿伏伊(Aphui)。[雜阿含經卷十、水沫所漂經、眾許摩訶帝經卷一、大寶積經卷一一八、婆藪盤豆法師傳、玄應音義卷五、S.N. Majumdar: Cunninghams/ 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 T. Watters: On Yuan Chwang; T.W.Rhys Davids: Buddhist India]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