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摩衍娜

《羅摩衍那》被稱為印度的“第一部詩作”。這部古老的史詩是印度神話的寶庫,是後世印度文藝作品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其作者傳說是蟻蛭(約生活在公元前五到公元前二世紀)。羅摩衍那,意思是“羅摩的遊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摩衍娜
  • 類型:詩歌
  • 梵語::रामायण,Rāmāyaṇa
  • 作者:蟻垤,Valmiki
譯文,譯文,作者資料,詩歌背景,

譯文

悉多之歌
—— 孫用譯
你知道嗎?神聖的、偉大的羅摩英勇無比,
大海一樣地深不可測——我就是他的髮妻!
你知道嗎?高貴的羅摩過著聖潔的日子,
榕樹一樣地高大、莊嚴——我就是他的髮妻!
巨臂、寬胸,佩著長弓和寶劍,他那么威武,
象是凡人中間的獅子——羅摩是我的夫主!
明月似地潔白,他的言行沒有一點玷污,
那么勇敢又那么高尚——羅摩是我的夫主!
你的無常的一生已經蒙上陰暗的命運,
不然你怎能發狂地向武士的妻子求婚?
你可以將吞噬著小牛的餓獅的牙拔下;
你可以掰開咬住獵物的眼鏡蛇的毒牙;
是呀,你還可以將崢嶸的大山連根拔起;
這些都比占有武士羅摩的妻子更為容易!
你可以用針刺你的眼睛,刺得頭痛欲裂;
你可以用刀割你的舌頭,割得直流鮮血;
你可以從陡峭的山峰投入汪洋的大海;
你可以從青天之上將日球和月球搶來;
你可以用你的衣服包住了熊熊的火舌;
卻不能將羅摩的妻擄到你的龍潭虎穴!
你可以在刀山劍樹上跨著輕鬆的腳步;
你卻怎么也擋不住羅摩的心頭的怒火!

譯文

羅摩安慰婆羅多
——季羨林譯
能控制身心的羅摩,
看到了痛苦的婆羅多,
尊嚴高貴,愁苦不已,
為了安慰他又把話說:
“一個人不能滿足願望,
他也不是自己的主宰;
命運反正總是把他
擺了過去又擺了過來。
所有的積累都會消減,
所有的升高都會下落,
聚會的結果總是分離,
死亡就是生命的結果。
那些熟透了的果子,
怕就怕的是落地;
同樣,降生下來的人,
除了死亡一無所懼。
正如柱子結實的房子,
年代一久就會倒塌;
人一老,一接近死亡,
他們也就會倒下。
在這裡對一切生物來說,
白天和黑夜一去不回;
生命總是迅速的消逝,
象盛夏的炎陽蒸發水。
你要先為自己擔憂,
為什麼替別人發愁?
你的生命也在消逝,
不管你是停下還是走。
死同你一起走路,
死同你一起坐下,
死同你走很長的路,
死又同你一起回家。
皮膚長出了皺紋,
頭髮轉成了白色,
年紀一老人就要垮,
有什麼辦法去阻遏?
太陽升起,人們歡喜;
太陽落下,人們歡樂;
人們可是一點都不知道,
在這當兒生命已經走過。
新的季節一個接一個來,
人們看到了心中歡喜;
由於季節的輪流轉換,
生物的生命也就逝去。
好象是在海洋里,
一塊木頭同另一塊相遇;
它們偶爾碰到了一塊,
時候一到他們又會分離。
同樣,老婆和兒子,
親屬們,還有財富,
碰到一起,又分離,
同他們分離肯定無誤。
在這裡,沒有哪個生物
能夠向著命運進攻;
在它跟前誰也沒有權利
去哀悼自己的祖宗。
好象一個人站在路上,
對著過往的商隊把話喊:
‘我也將要走到那裡去,
就跟在先生們的後面。’
這就是我們的父祖們
從前必須走的道路;
走上這條路怎能難受?
這條路誰也逃脫不出。
一旦墮入生命就不能回頭,
就象是河裡的水不能回流;
你就盡情的享受享受吧!
生物就是被教導來享受。
這位以達磨為懷的國王,
用純潔的儀式,豐盛的饋贈,
把自己的罪孽滌除以後,
我們的父親就登上了天庭。
他不在豢養奴僕們,
不再保衛芸芸眾生,
不再依法收取賦稅,
父親走上了最高天庭。
他舉行各種的祭祀,
他獲得了很多快樂,
他達到了耄耄之年,
國王就升入天國。
我們的父親丟棄了
他那老朽的軀體;
他獲得了天國幸福,
能在梵天來往遊戲。
任何一個這樣聰明人,
都不應去把他哀痛;
象你這樣一個人也不應該,
你博學多聞,智慧出眾。
這樣各種各樣的悼傷
痛哭哀悼一個人的死亡;
你這樣聰明人無論如何
也要避免這樣的情況。
振作起來,不要發愁,
回到你那城裡去住!
能說會道的人啊!
這是父親的遺囑。
我呢,那虔誠的人
指定我去做什麼,
按照父親的遺命,
我就那樣去做。
克敵制勝的人!我不能
丟掉他那正確的命令;
他是親屬,是我們父親,
你也要經常把他尊重。”

作者資料

蟻垤,又譯跋彌(梵文: वाल्मिकी )是一位古印度詩人。相傳是《羅摩衍那》的作者,其身份不詳,有很多傳說,有人說是語法學家,或古代仙人。 相傳蟻垤出身婆羅門家庭,因靜坐修行數年不動,身上成了螞蟻窩的小土丘,故以蟻垤為名。另一種說法原本是個棄兒,被山中野人收養。長大成家後,以偷盜為生,專門搶劫朝聖者,後來被一位瑜伽士開導。一般專家傾向《羅摩衍那》是漫長歷史累積的產物,由歷代宮廷歌手和民間詩人不斷添加擴充,直至最後定型。蟻垤有可能是史詩原始形式的“最初的詩人”,也可能只是一位虛構的作者。

詩歌背景

羅摩衍那[(梵語:रामायण,Rāmāyaṇa,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另一部是《摩訶婆羅多》。作者是詩人蟻垤,或譯跋彌(Valmiki),共分為七章,24,000對對句。內容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羅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對印度文學、宗教的發展有相當大的作用,中國文學作品中的《西遊記》也受到它的影響。羅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當於耶穌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羅摩衍那成書不早於公元前300年,第二章到第六章是原作,第一章和第七章可能是後來(不早於公元前200年)補充進去的,原作將羅摩描繪成一位理想的英雄,但後來補充的部分將羅摩說成是毗濕奴的化身,兩部分的文筆也不一致。
原書依據吠陀體系推算,羅摩和羅剎魔王羅波那(Ravana)之間的戰爭發生在距2005年880,147年之前,印度傳統的曆書都是根據這種推算編制的,但是並不為現代歷史學家所接受。
印度傳統認為羅摩是毗濕奴的化身,他殺死魔王羅波那,確立了人間的宗教和道德標準,神曾經答應蟻垤,只要山海還存在,人們就仍然需要閱讀羅摩衍那。
20世紀70年代中國大陸梵文學者季羨林、黃寶生翻譯《羅摩衍那》,為全世界迄今除英譯本之外,僅有的外文全譯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