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多·迪亞茲

阿曼多·迪亞茲

阿爾曼多·迪亞茲Armando Diaz(1861一1928),義大利國防大臣,元帥。畢業於那不勒斯軍事學院和都靈軍事學院,參加過意土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任意軍作戰處處長,後任總參謀長,1918年擊退奧地利的進攻,並發動強有力的反攻,1921年被授予“勝利公爵”稱號。墨索里尼上台後,1922年任國防大臣,1924年晉升元帥。同年因健康原因辭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曼多·迪亞茲
  • 國籍:),義大利
  • 出生日期:1861
  • 逝世日期:1928
軍旅生涯,勝利公爵,

軍旅生涯

義大利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義大利軍隊第二任總司令。1861年出生在那不勒斯的一個海軍軍官家庭,早年在都靈王家軍事學院學習炮兵,1884年進入第10炮兵團服役,1890年晉升上尉,1899年晉升少校,1905年晉升中校。後參加意土戰爭,在利比亞戰場中負傷,1914年晉升少將,進入義大利總參謀部,輔佐路易吉·卡多爾納進行戰爭準備。1916年他要去去第一線作戰部隊,6月晉升中將並指揮第49師,不久升任23軍軍長,在伊松佐河作戰,1917年第12次伊松佐河戰役之後取代路易吉·卡多爾納擔任總參謀長。
1918年,俄國退出戰爭,德國將其在義大利的軍隊調往西線,奧匈帝國再一次獨自面對義大利軍隊,此時的義大利軍隊經過迪亞茲和副總參謀長巴多格里奧的重組,其面貌已經煥然一新,英法的援軍也已經到達。反觀奧軍,特倫蒂諾方向上的弗蘭茨·康拉德·馮·赫岑多夫和皮亞維河方向上的指揮官斯維托扎爾·馮·博羅耶維奇,均要求增加兵力以實施決定性的進攻。奧軍總參謀長約瑟夫大公搞了一個折中方案,允許兩人同時進攻,由於山地間缺乏橫向交通線,難以相互支援,可使用的預備隊不得不一分為二。這一結果使得兩位指揮員誰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兵力以保證戰役的勝利。這次攻勢在發動之前就注定要失敗。雙方的兵力相當——奧匈約60個師(其中許多師不滿員)對義大利的50個師和協約國其他國家的6個師。奧匈火炮稍多,協約國的飛機稍多。但是意軍占有內線陣地和良好交通條件的優勢,而奧匈軍防線大部在山地,無法及時轉移預備隊。
1918年6月15日,皮亞維河戰役打響,迪亞茲事先從奧軍逃兵那裡獲得了奧軍的作戰計畫,他嚴陣以待,康拉德在山地取得一些進展,但很快在迪亞茲的反擊中喪失;奧匈軍一度在皮亞韋河彼岸寬大正面上建立一個危險的橋頭堡。但意軍擁有後備力量和機動能力,7月6日的反攻拔除了橋頭堡,奧匈帝國這場垂死掙扎的攻勢陷於失敗。這次戰役使得奧地利白白損失了10萬人外一無所獲。同時也打消了德軍獲得奧軍增援的想法。

勝利公爵

在夏秋兩季剩下的時間裡,迪亞斯精心準備對倒霉的奧匈軍發動一次進攻,1918年9月28日,西線盟軍突破興登堡防線,德國求和。10月24日(即卡波雷托周年紀念日),迪亞茲指揮進攻充分準備的盟軍(以義大利軍隊為主)發動全面反攻,英國將官卡范勳爵指揮的第10集團軍(含4個英法師和一個美國團)強渡皮亞韋河的最初幾次嘗試知難而退了。在山地的一次進攻也受挫,但最終還是以英軍和法軍打頭陣建立了幾個橋頭堡。奧軍防線被割裂。25日義大利增援部隊利用不斷擴大的缺口發動進攻。到29日,奧軍的抵抗崩潰,災難、崩潰和瓦解接踵而至。匈牙利族軍隊拒絕戰鬥。維多里奧·威尼托鎮於30日被攻占,此役即以該鎮名稱命名。奧匈軍的退卻變成了潰逃。11月3日,西面的義大利第6集團軍攻到特倫特山地,奧匈軍全線土崩瓦解,退至伊松佐河彼岸直到卡爾尼施山,多達26萬人的軍隊損失掉,而義大利只損失了3.8萬。同一天,奧皇卡爾一世接受了義大利的停戰條件。
戰後,迪亞茲獲得了很多榮譽,1921年封公爵,1922年被任命為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的陸軍部長,1924年4月因健康願意辭職,同年11月4日義大利特設陸軍元帥一職,將他授予卡多爾納和他兩人。一般認為迪亞茲的能力不如卡多爾納,但他總能精心籌劃作戰並細緻的區分使用兵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