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圖事件

阿拉木圖事件

1986年12月17日—18日發生在前蘇聯哈薩克加盟共和國首都阿拉木圖的一起重大民族抗議事件,又稱作傑勒托克桑事件(哈薩克語:Желтоқсан көтерілісі) 是當時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下令撤銷時任哈薩克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維奇·庫納耶夫的職位,並代之以一位俄羅斯人戈那迪·科爾賓。一些哈薩克族學生走上街頭抗議示威,很多民眾也加入進來,但不久即遭到武裝軍警襲擊,釀成流血衝突。整個事情由抗議演變為騷亂,整個事件中有2人被打死,近200多人受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拉木圖事件
  • 外文名:Желтоқсан көтерілісі
  • 別稱:傑勒托克桑事件、1986年12月事件
  • 地點:前蘇聯哈薩克阿拉木圖
  • 時間:1986年12月17日—18日
  • 傷亡:2人死亡,200多人受傷
  • 事件影響:戈巴契夫改革受阻等
  • 後果:大量學生和工作者遭到刑罰和槍決
名稱來源,事件背景,哈共中央,庫納耶夫,會議決議,事件過程,燎原之勢,衝突加劇,愈演愈烈,媒體反應,事件處理,社會影響,

名稱來源

“阿拉木圖事件”的名字來源於事件發生在阿拉木圖市;別稱“傑勒托克桑事件”則是因為“傑勒托克桑”是“Желтоқсан”的音譯,是“十二月”的意思,所以該事件也稱作“1986年12月事件”。

事件背景

哈共中央

1986年12月16日,哈薩克共產黨中央全會在阿拉木圖召開了創紀錄的短會。與會者只用18分鐘,便一致同意解除領導哈薩克斯坦幾近30年的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維奇·庫納耶夫黨中央第一書記的職務。又一致選舉蘇共中央提名的烏里揚諾夫斯克黨組織領導人蓋納季·瓦西里耶維奇·科爾賓接替他的職務。

庫納耶夫

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維奇·庫納耶夫,1912年1月12日生於阿拉木圖的職員家庭.哈薩克人,莫斯科有色金屬和黃金學院畢業,當過鑽床工、技師和車間主任,巴爾喀什煉銅廠所屬科烏布拉達礦礦長和總工程師,里捷爾斯克礦礦長和列寧諾戈爾礦井管理處主任。作為一個生產的天才組織者和精通業務的專家,他被任命為哈薩克斯坦加盟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副主席、部長會議副主席,後來又擔任部長會議主席。論文答辯通過後,他成為技術科學博士、加盟共和國科學院院士,而後又成為該科學院院長。八枚列寧勳章和三次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表明他對加盟共和國、對全蘇功勳卓著。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哈薩克斯坦,在哈薩克共和國他的名字老幼皆知。
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維奇.庫納耶夫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維奇.庫納耶夫

會議決議

哈薩克黨員代表們是在哈薩克斯坦黨中央全會上才知道,共和國要換新領導了:蘇共中央組織黨務工作部部長拉祖莫夫斯基宣布庫納耶夫辭職——當然是“本人申請”,並代表蘇共黨領導人和黨中央委員會推薦科爾賓任哈薩克共和國黨的第一書記。與會者當然也就遵守黨的紀律,唯命是從地投票通過了推薦的人選。但是,正如在此之前提到的完成這一程式的18分鐘,破壞了哈薩克斯坦的安定局面,推動了類似事件後來在其他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發生。

事件過程

燎原之勢

事件的發生髮展非常突然而迅速。全會召開的時間是1986年12月16日,而17日一早七八點鐘,黨中央大樓前的廣場上便出現了第一批青年人,主要是首府高校的學生,約兩三百人,打著反對中央全會決定的標語,對選舉科爾賓表示不滿。
阿拉木圖自由女神紀念碑阿拉木圖自由女神紀念碑
1986年12月17日11時30分遊行示威者離開廣場,奔向城市各街道。13時30分青年隊伍突破卡車築成的路障,又回到原來的地方。這時遊行隊伍已增至5000人。沒有參加環城遊行的好奇的路人也開始在廣場聚集,很快又出現了“援軍”:一大隊青年從和平街方向向廣場湧來,從哈薩克大學也來了約600人。他們一字一頓地喊:“阿烏耶利別科夫,納扎爾巴耶夫!”遊行者舉著標語牌:“列寧同黨在一起!”“我們——為哈薩克斯坦!”
許多人原以為這是支持改革的例行民眾集會,但是另外的標語——比方說“庫納耶夫在哪裡?”——推翻了最初的想法。遊行者要求庫納耶夫出來見他們,就艱苦的生活條件、住房困難、使用本族語言範圍受限等問題向他提出了要求。這些要求反映在用哈薩克語和俄語書寫的口號中:“任何民族不得有任何特權”“要尊重列寧的民族政策原則!”“列寧思想萬歲!”“共和國應有自己的領袖!”遊行的人們手無寸鐵,他們舉著列寧像,唱著民歌。在事件發展的這個階段並沒有出現對其他民族的攻擊;沒有號召推翻國家制度,也沒有出現流氓行為。

衝突加劇

軍警接到了封鎖廣場的命令,不準進出。新來的遊行隊伍企圖衝破封鎖,進入廣場,於是發生了小衝突。廣場內的人幫助新來的隊伍衝破封鎖,緊張的局勢便出現了。內務部長沃拉索夫下令將全國八個城市的內務部特種部隊派往阿拉木圖。部隊來到廣場,裝備是防彈背心、鋼盔、盾牌、警棍。兩輛專用車上還有專用裝備——煙幕彈、信號彈、催淚瓦斯“稠李樹”。同軍人一起的還有一組執勤犬。
事件紀念碑事件紀念碑
從15時到17時,哈薩克斯坦黨中央執行局的成員卡馬利堅諾夫、緬恩德巴耶夫、穆卡舍夫納扎爾巴耶夫一直都站在廣場觀禮台上。他們呼籲集會民眾解散,但回應的是一片噓聲和口哨聲。雪球和冰塊飛上觀禮台。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穆卡舍夫向集會民眾講話,他說遊行民眾提出的要求是沒有道理的,號召大家解散。
這一切都沒有起作用:集會者侮辱保衛觀禮台的士兵和軍校學員,搶他們的帽子。民警從人群中抓了那些帶頭鬧事的人,民眾又企圖把他們搶回去,於是便開始了肢體衝突。士兵接到命令把人群趕出廣場,但民眾向他們投擲石塊、磚頭、灰泥塊。有人受傷了。
此時,觀禮台上的卡馬利堅諾夫、葉利米索夫、巴薩羅夫一個接一個地呼籲集會者散去,警告說不然將使用武力。一些著名的文化活動家也發表了講話。但這一切全沒奏效。人群誰的話也不聽,只堅持一點——趕走科爾賓。所有要求的實質歸於一點——讓哈薩克人取代俄國人做哈薩克斯坦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有人呼籲讓庫納耶夫回來,建議納扎爾巴耶夫、卡馬利堅諾夫進共和國領導班子。

愈演愈烈

集會民眾同護法機關的衝突漸漸地演變成殘酷的惡鬥。而後在廣場上集會的民眾大喊大叫地開始衝擊黨中央大樓,企圖衝垮士兵、民警、邊防戰士的橫隊。毆鬥愈演愈烈。木棒、鋼筋、石塊全派上了用場。士兵被迫使用皮帶和警棍。瘋狂的暴徒燒了幾輛汽車,搗毀了兩個商店的櫥窗。打砸搶的人在增加。
事件發生現場事件發生現場
安撫人群的企圖沒有奏效。雙方都有人受傷,也沒能避免死人:糾察隊員薩維茨基——地方電視台的工作人員被野蠻地毆打致死。16歲的俄羅斯男孩在遠離廣場的公共汽車上被刺。他對乘務員說了句粗魯話,站在旁邊的人就向他心臟捅了一刀。三天后一位在廣場毆鬥中受傷的哈薩克人死亡。

媒體反應

阿拉木圖事件紀念宣傳畫阿拉木圖事件紀念宣傳畫
1986年12月18日蘇聯《共青團真理報》這樣寫道:“昨天晚上和今天白天在阿拉木圖市,在民族主義分子的煽動下一群學生走上街頭,對1986年12月16日通過的哈薩克斯坦布爾什維克中央全體會議的決議表示不滿。流氓,不務正業者和其他對社會不滿的人利用了這種情況,與保護秩序者對抗,之後燒毀了食品店,私有汽車,對城市居民進行侮辱和虐待。”

事件處理

抗議青年學生們的命運是悲慘的,1986年12月18日蘇聯調動了包括克格勃在內的令人恐懼的強力部門進行了鎮壓,武裝到牙齒的警察和安全部隊對手無寸鐵的示威遊行的學生和民眾大打出手。其中最令人髮指的是對女青年進行猥褻甚至強暴,在事後進行了波及面非常廣的追究迫害行為。大量無辜的學生和工作者被審問和虐待,被放逐,甚至被槍決。
四位被認為是“主謀”的大學生四位被認為是“主謀”的大學生

社會影響

阿拉木圖事件在哈薩克歷史上的地位時特殊的,儘管其最終的歷史意義和地位還未有定論,但時任哈薩克斯坦第一任總統的納扎爾巴耶夫的話可以代表人民的心聲:“傑勒托克桑事件(指阿拉木圖事件)不僅僅是勇氣的標誌,也是民族國家地位的體現。”
20周年紀念幣,50堅戈20周年紀念幣,50堅戈
阿拉木圖事件之後的五周年紀念日,即1991年12月16日哈薩克斯坦發表了《主權宣言》,從此成為了獨立的國家。歷史就是如此奧妙,偶然中存在著必然,以國慶日的形式來慶祝傑勒托克桑運動,成為對此最好的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