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茶

阿婆茶

阿婆茶是江南水鄉周莊的傳統飲茶風俗。在周莊流傳著吃阿婆茶的習俗,農村更為盛行。婆婆、嬸嬸婦女們喜歡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談這談那,做著針線,拉著家常。嘴渴了,喝口茶。這就叫吃“阿婆茶”。如今,阿婆茶成為周莊一張文化名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婆茶
  • 分類:飲茶
  • 地區:周莊
傳說,阿蒲說,金口說,廟會說,名目,春茶,滿月茶(剃頭茶),撬臀茶,監生茶,壽頭茶,農閒茶,狀元茶,定親茶,望朝茶,回門茶,十二早茶,新月茶(滿格茶),元寶茶,擔盤茶,元宵茶,分家茶,進屋茶,生日茶,做壽茶,吃講茶,庚申茶,文化,習俗,吃茶講究,品茶,現狀,

傳說

“茶”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因為“”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來說說商榻獨一無二的阿婆茶吧!聽聽它美麗而動人的傳說。
阿婆茶

阿蒲說

據說,很早很早以前,風景秀麗的澱山湖中有一座美麗的山,山上的風景可迷人了!看了不禁讓人心曠神怡,一個叫阿蒲的人就住在這風景如畫的山上。她在山上種了許多他心愛的朋友 --------茶樹,碧綠碧綠的,可好看了。
每當田裡農忙完工,村裡的每家每戶便要喊吃茶,今天這家,明天那戶,一家家地挨著輪。那都是婆婆、嬸嬸婦女們的事,叔伯公公男人們是從不參加的。她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談這談那,做著針線,拉著家常。嘴渴了,喝口茶。這就叫吃“阿婆茶”。
阿蒲是一位誠實,善良,心腸好的老婆婆。到了每年春季採茶的時候,阿蒲總會帶上她的茶葉到四處走一走。
路經商榻時,她看見一群窮苦的鄉親們,就順手送了一些茶葉給他們。以後每年都這樣做。
到了冬天,阿蒲就回到那迷人的山上,與茶葉朋友相伴“冬眠”了。
從那以後,商榻就有了茶葉,鄉親們也開始用茶解渴的習慣了。
後來。幾經滄桑,澱山湖中那秀麗的山就不知去向,留下水平如鏡,碧綠的澱山湖了,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風味”,阿蒲老人不知哪裡去了?山,人也像從人間蒸發掉了,成了我們商榻兒女永遠的不解之迷。但這喝茶的習俗卻在商榻“生根發芽”了。牢牢扎在我們心中,一代一代傳下去。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好心腸的阿蒲婆婆,就把喝茶叫做“阿蒲茶”
後來,覺得這樣直呼其名,不太尊重老婆婆了。就大膽的把“蒲”改成了“婆”。從此商榻人喝茶又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阿婆茶。就這樣阿婆茶就叫開了。
我們應該向這位阿蒲的老婆婆致以最真誠,最崇高的敬意和謝意,為了我們商榻傳下了這獨一無二的習俗。謝謝您——阿蒲老婆婆。

金口說

據說,乾隆年間,皇帝帶著幾名大內侍衛來到江南小鎮——商榻。那天,太陽把田園大地曬得乾枯乾枯的。乾隆,他口乾舌燥,精疲力竭,侍衛們更是走得快斷氣了,但就是找不到喝茶的地方。
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看見對面一個屋子裡有一幫老媽媽正津津有味地喝著茶,她們手舉著杯子,品著香茶,有的還在嗑著瓜子呢?皇帝看見如此請情景,便叫侍衛飛奔過去。侍衛邊跑邊想,呀,太棒了,有水喝了。
皇帝跑到他們跟前,當然老媽媽們是不知道身旁站著的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皇帝因口渴得厲害,匆忙間把話說錯了,他把“阿婆,喝口茶好嗎?”說成了“阿婆,茶”。
那些阿婆們以為那人是一個不懂禮貌的,所以猶豫不決,可他們看這一身高貴的打扮,想必也是富家子弟出生,就把茶雙手遞了過去,原因是怕得罪不起。
瞧!皇帝接過茶,咕嘟咕嘟地喝了起來,杯子裡的水還不時地往外流,從他的嘴裡流到下巴,又從下巴流到了脖子,總之,他用飛快的速度把茶喝完,侍衛們看到了都眼讒,乾隆喝完後,向阿婆又要了幾杯給侍衛,喝足後,他對那些老媽媽誠懇地說了聲:“謝謝”便掉轉馬頭準備回宮。
後來,人們才知道前來討茶的是乾隆皇帝,就把一種不引人注目的風俗習慣——吃茶叫做了“阿婆茶”,還把這個風俗時時代代傳下去。

廟會說

石人廟,位於商榻急水港的南岸,這座廟與大多數的廟不同,這座廟大雄寶殿的正門朝東,為何要朝東呢?因為在它的東面有個煙波浩淼澱山湖,朝東意為是保佑進出澱山湖的漁船、商船的平安。石人廟的名聲很大,商榻的村民和過路的商船都要進廟燒香拜佛,以求平安.
燒香拜佛的人很多,但規模最大的要算庚申日,庚申日是按天干地支排算,六十天是一個周期,在那一天那些老婆婆們帶上香燭和供奉用的食品,那供奉用的食品有糕點,水果和鹹菜.三五個人家合搖一隻小船,從各自的村莊出發,每逢庚申日, ,急水港邊泊滿了小木船,石人廟人山人海, 那一天戲班子也前去唱戲,場面非常熱鬧 .廟裡的和尚對香客招待的是清茶一碗,那一碗普通的茶,十分的靈驗,有求必應,能保平安.為了喝到那一碗茶,香客們耐心等待,不吃到是不肯起錨上船回家的。
庚申日又到了,老婆婆們又和往常一樣,準備好了香燭和供奉用的食品,那裡知道天氣突變,狂風大作,閃電雷鳴,這種天氣是過不了急水港的.這可急壞了老婆婆們,可是也沒有辦法,只得等下一個庚申日了,. 六十天過去了,庚申日到了,老婆婆們那裡料到又是這種天氣.說來也巧,庚申日天氣突變,連續幾年都是這樣,這可急壞了老婆婆們,也急壞了石人廟裡的和尚.該怎么辦呢?
後來有一高僧路過石人廟,還是他指點了迷津,他說庚申日如遇天氣不好,不來石人廟也無妨,只要平日裡,到廟裡燒香時,請點茶葉回去,自家泡了喝,也能保平安.以後每遇這種天氣,本來合乘一隻船的老婆婆們,便聚在一塊兒,點點香燭,拜拜佛.當然還要泡一碗從石人廟裡求來的茶.求得平安.
不知過了多少個年頭,這種庚申日遇天氣不好,老婆婆們聚在一起喝茶的習俗流傳了下來,商榻的人們就叫他阿婆茶.

名目

阿婆茶是在千年古鎮周莊流傳著一種獨特的飲茶習俗,有很多名目。

春茶

是每年春節到來之際的飲茶儀式。茶客們從大年初一開始喝茶,每天輪換一家,直到附近的每一戶人家都輪到,才告收場。輪到舉辦"春茶"的主人家,天一亮就得派人逐戶上門相請,這叫"喊吃茶"。

滿月茶(剃頭茶)

是主人家為新生嬰兒滿月時舉辦的一種飲茶方式,用以慶祝新生嬰兒滿月。
喜茶 男女雙方正式舉行婚禮後,於第二天一清早進行的喝茶前,左鄰右舍的鄉鄰們總要先入新房“道喜”,向新婚夫婦說上幾句吉祥如意的話,然後,由新娘引領鄉鄰們入座,喝茶時,主人要為為每位來客端上一碟由女方帶來的茶點,然後,新娘在婆婆的引領下為每位來客斟茶。

撬臀茶

女兒長大了,到了出嫁的年齡。在舉行結婚儀式的前幾天,新娘娘家的左鄰右舍為了表達對新娘的依依不捨,或白天或黃昏,叫將要出嫁的新娘吃茶,同時叫上左鄰右舍的鄉鄰同去。和睦的鄰里關係可見一斑。

監生茶

生了小孩要請鄰居吃茶。生小孩有接生婆,在傳說中還有監生娘娘,在場監生小孩出世才太平,吃茶既謝監生娘娘,同時讓茶客們看看小孩生的怎樣,這一天,本家還宴請親朋好友吃飯。

壽頭茶

當小女孩長到13周歲後,小姑娘已婷婷玉立,父母就邀左鄰右舍吃茶,一般吃茶的規模比較大,有好幾桌,晚上還得邀請親戚朋友吃飯。這標誌著小姑娘已長大,應保持姑娘家應有的矜持。

農閒茶

每年新秧插落,農活忙完,農婦們閒著沒事,自發喊吃茶,一般規模不大,五六個人左右,平日裡關係比較好,今日你請,隔日她邀,很是熱絡。

狀元茶

是指兒子,女兒通過十多年寒窗苦讀,考上大學,為了慶祝,表示喜慶,邀左鄰右舍吃茶,前去的婦女們也相當懂得樹立榜樣來教育人的道理,總會帶上尚在國小階段讀書的娃娃們。

定親茶

男女雙方經過協商決定親事後,男女雙方都要請鄰居吃茶,把婚事公布於眾。

望朝茶

姑娘出嫁後的第一天,兄弟或弟弟要去探望,看看新娘的婆家的家境如何,新娘是否稱心。新郎也會請來一班小弟兄陪伴第一次上門的舅子吃茶。

回門茶

姑娘出門後的第二天要回娘家 探望父母親,以表示今後會來娘家看望,娘家會請鄰居來陪著剛出嫁的女兒吃茶。

十二早茶

結婚後的第十二天新娘又要回娘家探望父母親,十二天代表十二個月新娘回家後要請鄰居陪新娘吃茶,在熱烈的氣氛中茶客們還詢問新娘十二天在婆家的情況,待人如何等等。

新月茶(滿格茶)

結婚後一個月,即滿月時新娘的左鄰右舍會輪流請新娘子吃茶,一是表示團圓紮根的意思,同時也是新娘第一次走出家門,取得了從今往後可隨意走動的資格。

元寶茶

大年三十,吃過年夜飯,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茶,桌上擺放著尚好的茶點,在和融的氣氛中談一年來的收益狀況,家長要給子女發壓歲錢,成了家的子女也給老人送錢。家長會囑咐幼小的子孫好好念書。全家人還要討論新的一年如何持家理財的打算等。

擔盤茶

親事決定後由男女雙方選定結婚的日子,男方將備辦好財禮由介紹人用盤送給女方,並通知已經測定好的結婚日,俗稱擔盤。這次男女雙方都要請鄰居吃茶。

元宵茶

正月半的吃茶,一般由老人長輩召集,東鄰西舍的女主人都得出席。晚上要放野火,這種鬧元宵的方式為防火燭,確保全全,在放野火前家長們總要向孩子們叮囑一番,待到天黑大人在家接灶君,孩子們則到田頭放野火,每到這時田野里到處都是火把,孩子們點著火把,在田埂邊兜圈,“炭炭田角落,一畝三石六。”

分家茶

弟兄成家後一般是要分家的,房屋家產分定後,請來吃茶的茶客們都會看看問問,最為關心的是老人怎樣住,有的還親自走入老人的房間看看,以圓老人滿意,全家歡樂。

進屋茶

新房子造好後,全家搬進新居後安排妥當後就要請鄰居來吃茶,茶客對老人居住的安頓情況很敏感,老人住的好與茶直接影響著茶課們的情緒。

生日茶

做生日,現在很普遍,本家要請鄰居和好友來吃茶,一邊祝福生日快樂,一邊分享清香的茶和糕點。

做壽茶

一般高齡老人,如六十大壽,七十、八十高壽,做兒女的請有關人吃茶,以祝賀老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吃講茶

吃講茶是一種調解糾紛的傳統的好方式,村與村,戶與戶之間發生的爭執,為避免官司一般由威望高的老長輩出面,召集當事雙方到指定地點一邊吃茶,一邊調解,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達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私了的方式調解來處理好糾紛。這種解決內部矛盾的方式的廣泛運用深受民眾的歡迎。

庚申茶

庚申茶,是按六十花甲子排列,每六十天中就有一天。庚申日這天老年婦女集中在壽堂或廟宇吃茶,俗稱坐庚申吃的喝的均她們自己帶來。早年,要數石人廟的規模最大,人數最多,他們搖船風雨無阻。

文化

2.5萬次播放
02:59
江蘇周莊的阿婆茶迎四方遊人

習俗

俗話說:“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莊。”在周莊,喝過“阿婆茶”的人才能品出水鄉古鎮的韻味來。周莊人愛喝茶,而且吃茶的方式很講究。茶具越古越好,煮水要用陶器瓦罐,燃料要用竹片樹枝,沏茶要先點茶頭,隔數分鐘後,再用開水沖泡,這樣可以使茶色香味濃。無論市鎮和農村,人們經常看到六七十歲老太聚在一起吃茶,因此稱為"阿婆茶"。現在周莊此風更盛。 周莊人喝“阿婆茶”的歷史源遠流長,如今深宅大院裡珍藏著的青花瓷蓋茶碗、玲瓏精巧的茶盅、古樸典雅的茶壺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盤,都足以證明“阿婆茶”的悠久歷史。“阿婆茶”雖是民間習俗,但喝茶方式頗為講究。東道主定於某日請喝“阿婆茶”,數天前就四出邀請,籌備茶點。是日,洗滌茶具,擺設桌椅。賓客從四面八方而來,賓主相互招呼,依次就座。喝茶時,主人先在桌上放上幾碟醃菜、醬瓜、酥豆之類的小吃,作為佐茶菜,所以周莊人喝茶不叫“喝茶”而稱之為“吃茶”!沖茶時必先點茶釀,後沖滿杯子,表示真誠待客。客人喝“阿婆茶”至少要喝“三開”(即沖3次開水)方可離席,以示禮貌。“阿婆茶”的流行,使許多農村中老年婦女加入行列,她們圍著八仙桌,嗑嗑瓜子,喝喝茶,一邊做針線,一邊聊家常,其樂也融融!好一派大家庭似的溫馨!當然,大家會輪流作東,以表示親密無隙的姐妹情、街坊誼。 這些年,“阿婆茶”重在周莊盛行,張廳、三毛茶樓等都有“阿婆茶”。尤其是在中市街上的三毛茶樓,因台灣女作家三毛曾來過周莊,留下她許多書信筆墨和動人故事,於是三毛茶樓的茶客源源不斷,而茶樓主人又是位鄉土作家,曾與三毛有過書信往來,因而在三毛茶樓喝一杯清香純淨的“阿婆茶”,真是有滋有味,別有一番情趣在茶中。

吃茶講究

吃阿婆茶是比較講究的,十分重視水質、茶點,水一定要用河裡提起來的活水,水壺往往是祖上傳下來的銅吊。爐子是用爛泥稻草和稀後塗成的,叫風爐。據說可以省柴,燒起來又快。用乾菜箕柴燉茶,火燒得烈烈的,很旺,銅吊里嗵嗵地熱氣直冒。一邊吃、一邊燉,這樣那茶才釅、才香呢,真是別有一番風味。村裡的每一位男子都有一手塗風爐的絕活。
茶點往往是村裡的“傳統貨”:鹹菜莧、酥豆、醬瓜、菊紅糕……每年春天,田裡的油菜開始抽蕊吐蕾時,每家每戶便要去摘菜莧、醃菜莧了,往往一醃就是幾大缸。那菜莧名氣可不小哩,方圓幾十里無人不曉,今天的瓶裝菜莧已成了出口創匯產品。

品茶

輪著的東道主一早就忙開了;淘米、牽磨、做菊紅糕。用模子壓製出來的菊紅糕堆在盆子裡,顏色鮮艷,形狀漂亮,真像一朵朵盛開的菊花,一口咬上去,香、甜、糯、軟,十分誘人。
下午,被邀客人便從四處嘻笑著陸陸續續趕來了,每人還帶了針線活,有的扎鞋底,有的插花,有的納衣……她們圍著八仙桌一一入座,吃阿婆茶就開始了,做著針線,扯著家常,嚼著鹹菜,喝著香茶;熱烈地談著,朗朗地笑著,真是其樂融融,鄰里之間一派和睦和親熱……
談論的話題無疑是一些家庭瑣事,田裡收成,最多的還數是兒女婚事。大多數的姻緣就是在這茶桌上牽線搭橋撮合成的,而且還都美滿幸福呢。極個別的青年男女談不擾,也是雙方母親在這茶桌上吃杯茶,說了聲:造個不是就散夥。這也許算得上是“民間婚姻介紹所”吧?
阿婆茶成了水鄉農村的一種良好風尚,並且一直延續至今。

現狀

今天,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阿婆茶也在逐步變化著。泥風爐被各種新型灶具取代了,茶點再也不僅是那些“傳統貨”了,增加了各種上海糖果、蘇式蜜餞,甚至還有進口洋貨呢。變化最大的要數是談論話題了,已不再是那些兒女婚事,家庭瑣事,她們也談論政策形勢、發家致富、科學技術,還有國際局勢哩……然而,阿婆茶所特有的那種濃郁、古樸的鄉情和溫馨、甜蜜的氛圍依然存在。
當年,“阿婆茶”用來消遣解悶,說鄰里,道街坊;聊行情,通市面,促進睦鄰相親,增進鄰舍友誼。如今, “阿婆茶”是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社交公關、文化娛樂的渠道。隨著經濟的發展,旅遊的開發,周莊阿婆茶已推向市場。台灣著名女作家三毛來到周莊,對阿婆茶產生特殊感受,愛吃“阿婆茶”的茶點。周莊人為了紀念她對周莊的戀情,開設了“三毛茶樓”’讓眾多的中外遊客相聚一起,飲用阿婆茶,品嘗阿婆茶的茶點,領略水鄉古鎮的韻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