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秦艽湯

防風秦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三。具有祛風解毒,清腸止血之功效。主治1.《外科正宗》:痔瘡不論新久,肛門便血,墜重作疼者。2.《醫宗金鑒》:腸風下血,糞前點滴而出者。

基本介紹

  • 名稱:防風秦艽湯
  • 出處:《外科正宗》卷三
  • 組成:防風、秦艽、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連翹、檳榔、甘草、梔子、地榆、枳殼、槐角、白芷、蒼朮
  • 功用:祛風解毒,清腸止血
  • 主治:1.《外科正宗》:痔瘡不論新久,肛門便血,墜重作疼者;2.《醫宗金鑒》:腸風下血,糞前點滴而出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加減化裁,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防風、秦艽、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連翹各一錢(3g),檳榔、甘草、梔子、地榆、枳殼、槐角、白芷、蒼朮各六分(1.8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盞水二鐘,煎至八分,食前服。
2.現代用法:用水400ml,煎取320ml,空腹時服。

功用

祛風解毒,清腸止血。

主治

1.《外科正宗》:痔瘡不論新久,肛門便血,墜重作疼者。
2.《醫宗金鑒》:腸風下血,糞前點滴而出者。

加減化裁

便秘者,加大黃二錢。

附方

名稱:防風秦艽湯
組成:防風、秦艽、當歸、生地、白芍、茯苓、連翹、黑山梔、蒼朮、槐角、地榆各10g,川芎、白芷、枳殼、檳榔各6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風火熏迫大腸,便血如濺,血色鮮紅,兼見唇乾燥,口渴飲冷,大便秘結,舌苔薄黃,脈弦滑
出處:《醫宗金鑒》
功用:祛風涼血止血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驗方新編》:“防風秦艽湯,治腸風下血,一切痔瘡。防風、秦艽、當歸、生地、自芍、川芎、白芷、赤茯苓、連翹各一錢,檳榔、甘草,地榆、槐角、枳殼、梔仁,制蒼朮各六分。”
2.《中華醫學望診大全》:“風火燥結,望診:排便時可見有物脫出肛邊,滴血或血流如箭,大便乾燥秘結,數日一行,形如羊糞,排出困難。伴見口舌乾燥,心煩,腹脹,小便短赤。舌紅少津,苔黃燥。治法:內治宜疏風瀉火,潤燥涼血。方如防風秦艽湯(《外科正宗》)加減。”
3.《雜病廣要·臟腑類》:“一男子患痔,凡遇勞發腫作痛,以枳殼湯熏洗,內服防風秦艽湯,數服腫痛俱減,令彼常洗前湯,每月五六次,納與六味地黃丸加黃柏、知母服之,不發。”
4.《中醫治法精粹》:“通絡宜用防風秦艽湯、蠲痹湯等。防風秦艽湯主治風中經絡,喁僻不遂;蠲痹湯治療風邪留滯經絡。關節、肌肉遊走疼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