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廣西北部灣港)

防城港(廣西北部灣港)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防城港位於廣西北部灣畔,既沿海又沿邊,地處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協經濟圈的結合部,是中國唯一與東協各國陸海相連的城市,也是中國內陸腹地進入中南半島東協國家最便捷的海陸門戶。隨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加快、泛北部灣區域經濟的合作與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開放開發,以及泛珠三角經濟合作、西南地區經濟合作和西部大開發,正成為一片投資熱土。

防城港是中國的深水良港,是中國25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海岸線580公里,中國西部地區第一大港,西南地區走向世界的海上主門戶,是連線中國,東協,西部的物流大平台。港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港口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防城港
  • 外文名稱:Fangchenggang
  •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 所屬地區: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 下轄地區:港口區,防城區,東興市,上思縣
  • 政府駐地:港口區迎賓街
  • 電話區號:0770
  • 郵政區碼:538000
  • 地理位置:廣西南部沿海
  • 面積:6173平方千米
  • 人口:86.69萬人(2010年常住)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山半島,簕山古漁村,白浪灘,金灘,仙人山公園等
  • 火車站:防城港火車站、防城港火車北站
  • 車牌代碼:桂P
  • 吞吐量:1.15億噸(2014年)
  • 最大碼頭:40萬噸級
  • 行政區碼:450600
  • 學校:廣西財院防城港校區、防城港電大
建港歷史,港口概況,發展前景,

建港歷史

1968年,由周恩來總理決定並經毛澤東主席批准,中央決定興建防城港,定名為“廣西322工程”,作為開闢援越抗美海上隱蔽運輸航線的主要起運港口建設。1972年,防城港正式投入轉運援越物資的任務,當時被稱為“海上胡志明小道”。1975年,廣西第一個萬噸級泊位防城港1號泊位建成。1979年,防城港1至7泊位相繼建成出水。1983年10月1日,防城港正式對外輪開放。2015年4月15日,防城港市和北部灣港務集團就戰略合作協定舉行簽約儀式,儀式上,我國第4座40萬噸級碼頭正式落戶防城港。項目總投資35億元,預計2019年完工。

港口概況

防城港共擁有西灣北、南作業區,東灣港區、雲約江港區等三大港區,擁有泊位41個,其中生產性泊位37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26個,泊位最大靠泊能力為20萬噸級。靠泊的最大船舶是2010年2月到港的“河北宏圖”號貨輪,載重噸位為28.1萬噸。碼頭庫場面積超400萬平方米,年實際通過能力超過8000萬噸,其中貨櫃通過能力55萬TEU。防城港是全國沿海港口裝卸貨種最齊全的港口之一,交通運輸部列入統計口徑的16類貨種在防城港都有作業。擁有4個15萬噸級深水泊位和1個20萬噸級深水泊位,是現今華南沿海惟一可同時接卸5艘滿載的好望角型船舶的港口。
防城港碼頭一角防城港碼頭一角
防城港是廣西最大的海港,和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往來貿易,防城港北接黔川,西靠雲南,東臨粵、瓊、港澳,南瀕北部灣,是聯接中國大陸資源豐富的大西南和經濟活躍的東南亞地區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便利,南防高速公路直達港口,與西南公路出海大通道相連,這使得防城港可以直接與全國公路聯網。海運開闢有聯接“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經濟圈的國內航線;並已與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20 個港口通航,海運網路覆蓋全球。貨櫃航線開闢了東南亞、東北亞、中東、歐洲、美西、美東、澳門、香港的國際直航或中轉班輪航線以及防城港—蛇口/赤灣—全球貨櫃公共快線。

發展前景

為提高港口核心競爭力,防城港實施“以港立市”戰略,防城港計畫從2009年至2025年,籌措1000億元重點發展企沙港區、江山港區,統籌建設茅嶺、竹山等中小港口群,加快推進30-40萬噸級深水碼頭群,30萬噸級深水航道等建設,形成一批20—30萬噸專用公共泊位和40萬噸級乾散貨碼頭,建成在北部灣經濟區乃至整個亞太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超10億噸現代化國際樞紐大港。
防城港進港大門防城港進港大門
新建設的企沙東島南港區位於企沙半島東南部。東島為通過圍填海方式建造的人工離岸島,規劃面積約為62.25平方公里,新增港口岸線約25.36公里,可建成1-40萬噸級泊位76個,設計年吞吐能力3.4億噸,產業初定的方向為建設現代能源化工基地,預計年產值超2000億元。企沙南港區為連陸域港區,規劃面積約為37.69平方公里,新增港口岸線約36.29公里,可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24個,設計年吞吐能力5.96億噸,初步規劃定位為現代化公共港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