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非洲西南端岬角)

好望角(非洲西南端岬角)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好望角(葡萄牙文:Cabo da Boa Esperança,英文Cape of Good Hope)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位於34°21′25″S,18°29′51″E處。北距南非共和國開普敦市52千米。因多暴風雨,海浪洶湧,故最初稱為“風暴角”。

1939年這裡成為自然保護區,好望角東方2千米處,並設有一座燈塔。

好望角是西方的探險家欲為通往富庶的東方航道,故改稱好望角,蘇伊士運河通航前,來往於亞歐之間的船舶都經過好望角。特大油輪無法進入蘇伊士運河,仍需取此道航行。

好望角常被誤認為是非洲大陸最南端,然距離其東南偏東方向約150km、隔佛爾斯灣而望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實至名歸的非洲最南端。

好望角,地處來自印度洋的溫暖的莫三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來自南極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匯合處。強勁的西風急流掀起的驚濤駭浪常年不斷,這裡除風暴為害外,還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這種海浪前部猶如懸崖峭壁,後部則像緩緩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頻繁出現,還不時加上極地風引起的旋轉浪,當這兩種海浪疊加在一起時,海況更加惡劣,而且還有一很強的沿岸流。當浪與流相遇時,整個海面如同開鍋似的翻滾,航行到這裡的船舶往往遭難,因此好望角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航海地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好望角
  • 外文名:Cape of Good Hope
  • 地理位置:非洲西南角
  • 所屬國家:南非共和國
  • 重要景點:迪亞士角、老燈塔、新燈塔
  • 鄰近大洋:大西洋、印度洋
  • 所屬國家:南非
  • 所屬城市:開普敦
  • 建議遊玩時間:2-4小時
  • 官方語言:英語,南非荷蘭語
  • 命名人: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
  • 發現者:葡萄牙探險家迪亞士
  • 氣候類型:地中海氣候
  • 最初名字:風暴角
名稱由來,探索發現,遠征背景,首次遠征,繼續探索,燈塔,著名航線,形成原因,氣候特徵,景觀特點,重要景點,實用信息,門票,開放時間,交通信息,自然保護區,城區遊覽,遊覽路線,歷史地位,生態資源,

名稱由來

“好望角”一名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有兩種:一說為葡萄牙王國的探險家迪亞士1488年12月回到里斯本後,向若昂二世陳述了“風暴角”的見聞,若昂二世認為繞過這個海角,就有希望到達夢寐以求的印度,因此將“風暴角”改名為“好望角”;另一種說法是達·伽馬自印度滿載而歸後,當時的葡王才將“風暴角”易名為“好望角”,以示繞過此海角就帶來了好運。

探索發現

遠征背景

在1000年時,歐洲開始巨變,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被稱做十字軍東征的宗教戰爭。歐洲的羅馬天主教信徒希望把穆斯林趕出現在的中東地區。由羅馬教廷發動的十字軍東征是1096年開始,前後持續大約兩百年。歐洲軍隊在中東地區的出現推動了貿易發展。
威尼斯等地的義大利商人通過為交戰各方運輸和提供物資,大發戰爭財。十字軍返回歐洲時,帶回了中東地區的香料、香水、絲綢、鋼鐵和藥品,成為歐洲搶手的暢銷品。貿易帶動了城鎮的興起,也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的歐洲商人。歐洲國家的力量不斷壯大,他們設定了軍隊和政府,靠納稅人繳納的稅款來維持。到15世紀的時候,歐洲國家已經蠢蠢欲動,做好了外出探險的準備。
葡萄牙人是最早行動的。1400年的時候,他們就想控制跟東方的香料貿易。歐洲商人想越過威尼斯和阿拉伯的中間商,直接跟東方做生意。如果他們能直接經海路前往亞洲購買這些商品,就能大大增加盈利。葡萄牙的探險努力是國王約翰一世的兒子亨利王子發起的。他酷愛航海和探險,人稱航海家亨利。亨利王子在世界各地網羅專家,進行科學研究。他還專門修建了一個天文台,觀測星象。葡萄牙的探險家們到過非洲西海岸,希望找到一條通往印度和東亞的路線。他們最後抵達了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好望角。

首次遠征

1487年8月,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Bartolomeu Dias)率探險隊奉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之命從里斯本出發,探索繞過非洲大陸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路,尋找一條通往馬可波羅所描述的東方“黃金樂土”的海上通道。當船隊航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的水域時,海面狂風大作,驚濤駭浪,幾使整個船隊覆沒。最後巨浪把倖存船隻推到一個未名岬角上,此艦隊遂延存下來。迪亞士將此地名命為“風暴角”。他認為只要轉向繼續航行,便可到達印度,但船隊彈盡糧絕,只得返回葡萄牙。
驚濤駭浪驚濤駭浪
1488年1月,迪亞士率領的船隊首先沿著以往航海家們走過的航路先到加納的埃爾米納,後經過剛果河口和克羅斯角,抵達現屬納米比業的盧得瑞次。
1488年2月間,船隊終於駛入一個植被豐富的海灣,船員們還看到土著黑人正在那裡放牧牛羊,迪亞士遂將那裡命名為牧人灣(即今南非共和國的東部海岸的莫塞爾灣)。迪亞士本想繼續沿海岸線東行,無奈疲憊不堪的船員們歸心似箭,迪亞士只好下令返航。
在返航途中,他們再次經過好望角時正值晴天麗日。葡萄牙歷史學家巴若斯在描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時寫道:“船員們驚異地凝望著這個隱藏了多少世紀的壯美的岬角。他們不僅發現了一個突兀的海角,而且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感慨萬千的迪亞士據其經歷將其命名為“風暴角”。

繼續探索

1497年11月,另一位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率領艦隊經好望角成功駛入印度洋,11月27日,達·伽馬的船隊再次繞過好望角,1498年5月20日駛抵印度西海岸重鎮卡利庫特。又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達·伽馬約於1499年9月1日前後返回里斯本。滿載黃金、絲綢回到葡萄牙。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將“風暴角”改稱“好望角”,從此好望角成為歐洲人進入印度洋的海岸指路標。好望角海域幾乎終年大風大浪,常常有“殺人浪”出現,這種浪波弱則5m-6m高,強則高達15m以上,浪頭猶如懸崖峭壁,浪背如緩緩的山坡,受其侵襲而蒙難的海船不計其數,是世界最危險的航海區域之一。
1500年,“好望角之父”迪亞士再航好望角,此回卻遇巨浪而葬身於此。如今好望角海域少有大浪,但時有大霧,甚至遮蔽燈塔射光。開普敦當局修建了一座更近于海岸且更大體積的新燈塔,上面標註了此地與世界各著名城市之間的距離。

燈塔

1849年,好望角設定了一座燈塔,因為好望角經常有霧,而不能很好地發揮它作為燈塔的作用,於1919年廢棄,改裝成觀景台,倒也物超所值。

著名航線

好望角航線————西亞阿巴丹等,途經荷姆茲海峽),東亞,東南亞,南亞—印度洋—東非(三蘭港)—莫三比克海峽—好望角(開普敦)—大西洋—西非(達咯爾)—西歐,載重量在25萬噸以上的巨輪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需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航線地圖航線地圖

形成原因

南非的好望角及其鄰近海域一直是印度洋與大西洋互通的航道要衝。隨著大噸位散貨船液貨船的日益投入,這裡的通航密度正日趨增加。鑒於航海與航運的需求,該區域的氣象與海況也受到了航海者的廣泛關注。世界著名的瑞典埃塞爾特製圖公司在它的出版物上曾將南緯40°-50°描述為強風帶。地處南緯35°的好望角一帶恰好與西風帶毗鄰,是惡劣氣象的直接受害者。
好望角好望角
2000年至2001年,該公司航經這一帶海域達四次以上,實地縱觀了它的氣象海況變化。
與好望角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在南半球中緯度地帶只有非洲的好望角、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亞南部沿岸和紐西蘭的南島位於這裡,其它幾乎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環繞,構成一個封閉的水圈通稱為南大洋,這裡終年西風勁吹,風暴頻繁。在夏季也是西風咆哮而過,冬季更是寒風凜冽,常年的西風把海水也馴服得環繞地球由西向東賓士,形成了著名的“西風漂流”。

氣候特徵

下面這段文字是經常航行在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員對那裡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描述:“烏雲密蔽,連綿不斷,很少見到藍天和星月,終日西風勁吹,一個個渦旋狀雲系向東飛馳,海面上奔騰咆哮的巨浪不時與船舷碰撞,發出的陣陣吼聲,震撼著每個海員的心靈。”
形成這種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轉對氣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風變得強烈的另一個原因是,中緯度的溫差大。向極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會明顯感到冷暖的差異,這是由於低緯度的能量在向兩極輸送中,相當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緯度地區,同時極地冷空氣不停地向南侵襲,在這兩股冷暖差別較大的氣流夾擊下,中緯度地帶就成了溫差較大的地區,冷暖氣流不斷交匯運動,極易導致風暴頻發。
好望角為什麼有那么大的巨浪呢?水文氣象學家探索了多年,終於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好望角巨浪的生成除了與大氣環流特徵有關外,還與當地海況及地理環境有著密切關係。好望角正處在盛行西風帶上,西風帶的特點是西風的風力很強,11級大風可謂家常便飯,這樣的氣象條件是形成好望角巨浪的外部原因。南半球是一個陸地小而水域遼闊的半球,自古就有“水半球”之稱;好望角接近南緯40度,而南緯40度至南極圈是一個圍繞地球一周的大水圈,廣闊的海區無疑是好望角巨浪生成的另一個原因。此外,在遼闊的海域,海流突然遇到好望角陸地的側向阻擋作用,也是巨浪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西方國家常把南半球的盛行西風帶稱為“咆哮西風帶”,而把好望角的航線比作“鬼門關”。

景觀特點

好望角是一條細長的岩石岬角,像一把利劍直插入海底。在好望角的一側,矗立著一個燈塔,頗具歷史,這個白色燈塔不僅是一個方向坐標,同時在他的告示牌上還清楚地寫著世界上十個著名城市距離燈塔的長度,如北京12933千米。
在好望角憑欄而望,可以看見遠方的海天一色,也可以看見腳下的浪花飛濺,可謂氣象萬千。好望角作為非洲的一個標誌,是每一個非洲旅遊愛好者必到的地方。俗話說,到南非不到開普敦,等於沒來過南非;到開普敦不到好望角,等於沒到開普敦。這就好比中國的北京,北京的長城,是旅遊必到的聖地。
遊客前去好望角到多是衝著“非洲最南端”“兩大洋交匯處”的名號而來,可是這卻恰好是人們所犯的一個美麗誤會。非洲的最南端事實上是距她147千米的厄加勒斯角,而兩大洋的實際交匯處也在這兩大海域中間地帶上,而非就在好望角。但是這也不能成為人們遺憾的所在,因為好望角除了這些虛名外,他還是著名的自然保護區。這裡分布著許許多多的低矮的灌木叢和一堆堆盛開的鮮艷花朵,羚羊、斑馬、鸕鶿、黑鷹等稀有動物及飛禽都在這裡幸福的生活著。

重要景點

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最尖端的點稱為Cape Point,有標明經緯度的標誌牌供遊客拍照留念。
迪亞士角:Diaz Point在好望角東面,是拍攝好望角全貌的最佳角度。
老燈塔:位於迪亞士角最高點,是好望角的標誌性景觀。
新燈塔:由於老燈塔位置太高,海上的大霧經常導致船隻根本看不到老燈塔的燈光,於是在老燈塔前端山腰間又修建了一座小燈塔。只有在觀景階梯上才能找到它的位置。

實用信息

門票

公園
2015年10月31日前,12歲以上110蘭特/天,2-11歲兒童55蘭特/天,交通工具20蘭特/車;
2015年1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南非開發共同體(SADC)成員國以外的外籍遊客12歲以上125蘭特/天,2-11歲兒童65蘭特/天;
纜車
兒童(6-16歲)單程18蘭特,往返23蘭特;成人單程45蘭特,往返55蘭特。

開放時間

好望角公園
10月-次年3月 6:00-18:00;4月-9月 7:00–17:00;
纜車運行時間
10月-次年3月 9:00–17:30;4月-9月 9:00–17:00

交通信息

好望角距開普敦市中心約50公里,近1小時車程,建議自駕前往。自駕路線請查看頁面下方的景點攻略;
開普敦綠色巴士(Cape Town Green Bus)提供接送和一日游服務,價格為460蘭特/人。上午9:30從市內的Cape Town Tourism(Burg St)集合上車,下午15:30返回到市區。費用包含往返的接送,Noordhoek Farm Village的30分鐘停留,Cape Point的門票以及在Cape Point的90分鐘停留。

自然保護區

好望角位於半島南部,有7750公頃,是規模很大的自然保護區,好望角和開普角都在保護區內。這裡除乘觀光汽車遊覽以外,任何汽車禁止入內。自然保護區內,綻放著被稱為芳百氏Fynbos、普羅梯亞木Protea、Efica Heath的花卉等各種植物;生活著南非羚羊、鹿、斑馬、貓鼬、鴕鳥、狒狒等動物。除此之外,在近海處還有海豚、海狗等在游弋,如果運氣好的話,在8月-11月期間還能看到鯊魚。

城區遊覽

在露天烤肉設施齊備的遊樂廣場,有徒步旅行線路、駕車遊玩線路、潛水用呼吸自給裝置、游泳用更衣室、餐廳、小賣店等和紀念牌。
好望角風光好望角風光

遊覽路線

先到Cape Point拍照留念,然後沿徒步小徑翻山到Diaz Point,乘坐有軌電車到山頂拍攝好望角全貌,還可以登上燈塔,一望無際的大西洋在眼前完全呈現。
留念:可在紀念品商店購買好望角紀念明信片並自己加蓋紀念章,投入電車站邊的紅色郵筒。停車場的前面,有被稱為Look Out Point的去燈塔展望台的軌道車車站,即使是步行也能很快到達;還可以到開普角前面去看看,步行也只要20分鐘左右。從展望台向北看到的白色砂石的小沙灘,就是Dias海灘,在它前面突出來的就是世界聞名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到那裡有步行道,從停車場出發步行需1小時。然而這裡有個與風景不和諧的懸崖,崖的下面立有用英文、南非阿非利加語寫著“非洲最南端、真正的最南端——在厄加勒斯角 好望角”的標牌,在這附近遭遇強風而遇難的船隻很多。

歷史地位

好望角的發現,促使許多歐洲國家把擴張的目光轉向東方。荷蘭、英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船隊都先後經過這裡前往印度、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半島、菲律賓和中國。165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掠取好望角的主權,並在現今的開普敦建立居民點,專為本國和其他國家過往的船隊提供淡水、蔬菜和船舶檢修服務。
19世紀初,在海外已攫取大量殖民地的英國人看到掌握好望角制海權的重要性,遂侵入南非將荷蘭人取而代之。在蘇伊士運河1869年開通之前的三百多年時間裡,好望角航路成為歐洲人前往東方的唯一海上通道。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這條航路的作用雖有所減弱,但仍然是歐亞之間不可或缺的重要通道,一些巨輪還必須從這裡繞道。據在好望角的南非人士講,每年仍有三、四萬艘巨輪通過好望角。西歐進口石油的三分之二、戰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糧食的四分之一都要通過這裡運輸。
在蘇伊士運河未開鑿之前,歐洲對亞洲之航線僅能自西歐經西非,再繞道南非之好望角而達亞洲,因此西非與南非之戰略價值極高。但自一八六九年法國與埃及合作開鑿完成蘇伊士運河後,即失去其戰略價值,好望角的重要性亦大為減低,其控制歐亞航路的戰略地位遂被北非沿岸與紅海沿岸地區所取代。

生態資源

好望角又是一個植物寶庫,這裡幾乎擁有全世界最古老、完全處於原生態的灌木層,有從來沒有受過人類干擾的原始植物群,擁有研究植物進化不可多得的原始條件。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里曾經描述:在許多情形下,我們對於花園和菜園裡栽培悠久的植物,已無法辨認其野生原種。我們大多數的植物改進到或改變到現今於人類有用的標準需要數百年或數千年,因此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無論澳大利亞、好望角或十分未開化人所居住的地方,都不能向我們提供一種值得栽培的植物。
擁有如此豐富物種的這些地區,並非由於奇異的偶然而沒有任何有用植物的原種,只是因為該地植物還沒有經過連續選擇而得到改進。1836年6月3日,達爾文專程來到好望角,考察這裡的植物資源及物種進化情況,並拜訪了居住在這兒進行天文研究的約翰·赫歇爾,因為正是赫歇爾,作為一個天文學家,在深入的天文研究的同時,早已敏感地意識到了物種進化問題。好望角是一個走過一次便會為之著迷的地方。
人們鐘情好望角,關注好望角,同時也為好望角的未來擔憂。儘管人們對好望角提供了最嚴格的保護——這裡除觀光遊覽車以外,任何汽車禁止入內;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砂一石都是自然遺產,哪怕帶走一段枯樹枝、一枚小石子都是違法的。但人們同時也看到,好望角的自然生態環境是如此脆弱,有時又不得不經受人類不經意的折騰。
兩年前,一位遠從萬里以外趕來觀光的歐洲人就曾不慎在這裡引起了一場火災,大面積的原生灌木林被付之一炬,時間已經過去幾年了,後果仍未恢復。甚至,幾天前又剛剛聽到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訊息,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專家們經過研究論證後明確指出,隨著南極大陸冰山融化,海平面上漲,溫室效應加劇,十年之後,好望角將變成一片荒漠。文中隔福爾斯灣與好望角相對的不是厄加勒斯角而是貝蒂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