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說門

內地民眾對“關說”一詞,想必十分陌生。在台灣的語境中,“關說”指當官者利用職權干擾正常執法或行政活動,與我們所講的“說情”意思大抵相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說門
  • 追述:《史記》
  • 釋意:搞掂某種“關係”
  • 適用地區:台灣
釋意,台灣,牽涉,

釋意

所謂“關說”,乃是用言辭打通“關節”、搞掂某種“關係”。《史記》中已有“公卿皆因關說”的說法了,這實際是現今流行的所謂“會幹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送的”之古代版。我們今天評價一個人,常常以“關係多”、“路子廣”作為能力超強的指標。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說:“中國人的倫理本位者,關係本位也。”會不會搞“關係”,喜歡還是不喜歡搞“關係”,遂決定了一個人的窮通升降。

台灣

2013年9月6日,台灣最高檢察署特偵組稱,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因涉入某背信弊案,請“立法院長”王金平向“法務部長”曾勇夫及台灣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關說,要求對柯建銘被告的一宗案子不提起訴,讓其無罪脫身。對此,曾勇夫堅稱清白,其後提出請辭獲準。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則強調絕不容政治介入司法個案關說,促請有關部門儘快查清。

牽涉

台“立法院長”王金平、民進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法務部”前部長曾勇夫等人涉入關說案(說情)愈演愈烈。此案牽涉台當局多個系統,民進黨和國民黨都捲入其中。
外界評論
台灣輿論反應兩極:或謂馬英九捍衛司法獨立,揮淚斬馬謖,對“憲政正義”的堅持難能可貴;或謂馬英九未審先判,以關說事件為契機,行打擊政治對手之實。
“政治鬥爭”的說法,轉移了事件焦點。退一步說,即便存在政治鬥爭因素,但它藉由“憲政正義”發力,也算是一個良性的政治鬥爭。
民主政治中,派系站隊現象在所難免,專制社會又何嘗免於此痼疾?在台灣,政治人物立場時常大於是非,已久被詬病。在“關說門”中的表現是,那些以“政治鬥爭”視角言說此案者,大抵迴避王金平是否存在關說事實。假議題甚囂塵上,就可能遮蔽真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