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虎屯村

關虎屯村

關虎屯東臨常寨村,南與花園路辦事處交接相連,西與文化路、經八路交接相連,北至省農科院,轄東、西關虎屯和勝崗3個自然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關虎屯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鄭州市
  • 郵政區碼:450003
簡介,知名人士,

簡介

關虎屯的名字帶有傳奇色彩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去動物園玩兒,勝崗、關虎屯便和動物園一起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
一直以為勝崗是古時為了紀念打仗勝利而得名,一次偶然的機會才聽村裡的老人道出原委:相傳很久以前,勝崗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沙崗起伏,經常有虎豹出沒。有一位皇家將領姓勝名英,外出狩獵,路過此地坐在崗上休息,也許是將軍閒來無事,便問部下此地何名。問了一圈,都無人知曉,勝英很是好奇,便對部下說:“既然沒有名字,那就以我的姓氏起名如何?”部下滿口稱讚,於是這些沙崗便全姓“勝”了。
比起勝崗,關虎屯的名字更有些傳奇色彩。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滅掉商朝後建立了周王朝。周穆王姬滿統御天下50多年,以“穆天子”之名廣為人知,他在位時曾多次遠離京城到鄭圃(今鄭州市管城區圃田村一帶)遊玩、狩獵。
有一次,周穆王在狩獵時忽然遇到一隻猛虎,穆王不禁大驚失色。為保護穆王,衛士高奔戎趕忙上前與猛虎搏鬥。最終高奔戎生擒了這隻猛虎並把虎作為禮物獻給穆王。穆王大悅,便下令暫時將猛虎就近關在東圃西邊的一個村子裡。這個村子就是後來的關虎屯。不久後,穆王又派人把村子裡的那隻猛虎運往東虞(今滎陽汜水鎮)長期關養,這就是後來的虎牢關。
這種說法廣為流傳,但《穆天子傳》里記載:“天子將至,七萃之士高奔戎,請生捕虎,必全之,乃生捕虎而獻之。天子命之為柙,而畜之東虢,是為虎牢。”《穆天子傳》並沒有提到臨時關虎的村子關虎屯,怎么解釋呢?有“好事者”稱,關虎屯到虎牢,有40公里之遙,御林軍衛士高奔戎生擒老虎後,未在當天將老虎“押解”於虎牢。如此一來,押解隊伍中途停下來,在關虎屯搞個篝火晚會,慶功一番,當是一種合理的推斷。
而當我翻開費了好大勁才找到的一本《關虎屯村志》,不禁失落起來,裡面對村名來歷的介紹非常簡單直白:“西周時,獵人獻給周穆王一隻猛虎,關在這裡,因而得名。”不管哪種說法,既然是關虎屯,和老虎肯定是脫不了干係的。幾千年後,這個地方真的關了虎,每逢節假日,關虎屯村北的鄭州動物園裡,遊人如織,而虎山景點總是以它神秘的魅力吸引人們長時駐足。
歷經戰爭和災難的村子
有著數千年歷史的關虎屯在歷朝歷代的風雨中究竟發生過多少故事,已經無從知曉,但因為花園口的緣故,近代關虎屯的演變歷程變得清晰起來。
鄭州素有“雄峙中樞,控御險要”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當時的國民政府修築了一條開封至京水(今鄭州市惠濟區花園口鎮的一個村子)的土公路。後來,這條公路向南延伸,穿過關虎屯村並把村子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於是關虎屯村便慢慢地分成了東關虎屯和西關虎屯兩個自然村。
1941年日軍一度侵占鄭州,燒殺掠奪,關虎屯因為是日軍搶運物資必經之地,多次遭到日軍洗劫。1944年日軍發動河南戰役,鄭州再陷,日軍進駐關虎屯、棗莊一帶,村民背井離鄉,流亡四方。解放戰爭時期,鄭州是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防禦城市”,地處鄭州外圍據點的關虎屯,因修築城防工事,房屋被扒,莊稼被毀,關虎屯村民有家不能歸,有地不能種。直到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村子裡的人們才開始安定下來,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1954年,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行政區的規劃設定,使關虎屯這個小村子贏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村裡的部分耕地開始被包括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內的多家廳、局級省直單位徵用。
1958 年4 月15 日,毛主席發表了《介紹一個合作社》的文章,指出這個苦戰兩年改變了面貌的合作社“很有些發人深省的東西”。為回響這一指示,1958 年4 月20 日,周恩來總理和彭德懷副總理在省、市、區領導吳芝圃、王黎之、杜德新等陪同下視察了鄭州市郊區的關虎屯農業社,並贈送了一台拖拉機。
改革開放後,隨著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農貿市場的開放,位於行政區內的關虎屯先後建起了鄭花旅社、光華旅社、農業路旅社、黃河電影院、黃河大酒樓、香江大酒樓等服務性企業,形成了規模宏大、設備齊全的租賃和服務設施。
如今,“紅極一時”的旅社、影院和酒樓已難覓蹤影,但關虎屯一帶已經成為新的城市商業區,大廈、商場、超市林立,只有中環百貨北側的鄭花大廈,還在提醒著人們不要忘記那些過往的歲月。

知名人士

每天經七路、經八路間的黃河路上都會見到許多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他們都是黃河路一小的學生。黃河路一小的前身是創辦於民國元年(1912年)的勝崗國小,當年設在村南祖師廟內,解放後不斷擴建,1958年改為鄭州市黃河路第一國小。
據說勝崗國小和關虎屯國小都是由清朝的私塾演變來的,最後的關於私塾的記載是關虎屯老人的口述資料:民國十五年(1926年),清朝末年拔貢李其賢,排行老五,曾兩次聘請柳林村私塾名師湯紹禹,在家開設私塾,學生都是富戶子弟。關虎屯國小原設在村古廟內,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關虎屯長期駐軍,學校被占。解放初期,關虎屯熱心教育人士鮑有德、李良智、張玉等人數次到區政府請求委派教師,很快借東關虎屯路北李家民房招生開學。
說起鮑有德,他可是關虎屯村的一位“國家級”名人,黃河展覽館裡還收藏有他的資料照片。那是1958年8月,黃河花園口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峰,黃河鐵路大橋被沖斷了。5日凌晨,周恩來總理冒著大雨,親臨視察,指揮搶修。當日下午,周總理又來到黃河展覽館,參觀河南省小麥展覽,當周總理看到一個白髮老漢拿著麥穗的照片時,笑了起來,說:“呵!這個老漢我認識,叫鮑有德。”沒錯,照片上的老漢正是鮑有德,他怎么能被周總理一眼認出來呢?原來三個多月前,周總理視察關虎屯時,和這位當年已經74歲的勞動模範親切交談,還風趣地說:“你大我14歲啊!”之後周總理和鮑有德老人的合影一直懸掛在村委會辦公室。
1954 年,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關虎屯村裡的部分耕地被包括河南省人民政府在內的多家廳(局)等省直單位徵用。上世紀80 年代初,根據鄭州市城市規劃,確定建設一個動物園,當時在選址時,就有人提出旁邊的關虎屯村,正是因為歷史上曾經關過老虎而得名。最後鄭州市動物園選擇在關虎屯附近建園,是不是以上原因,還是一種巧合,目前還沒一種定性的說法。
經過2005 年城中村改造,現在關虎屯一帶已經成為各種大廈、商場、超市、寫字樓林立的繁華商業區。村民變成了居民,村莊變成了社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