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元代戲曲作家)

關漢卿(元代戲曲作家)

關漢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漢卿“是字,號已齋(一齋、已齋叟), 漢族,解州(今山西省運城)人, 另有籍貫大都(今北京市)和 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等說。 元雜劇奠基人, “元曲四大家”之首,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家”。

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為他所作,無定論,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如《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一枝花 · 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為人稱,被譽為“曲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漢卿
  • 別名:關已齋、關一齋、已齋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解州(另有大都說和祁州說)
  • 出生日期:金末(1234年前)
  • 逝世日期:(1297—1307)期間
  • 職業:元代著名戲曲作家
  • 信仰:道家
  • 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元雜劇的奠基人;曲聖
  • 代表作品:《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等
  • 籍貫解州(另有大都說和祁州說)
人物生平,出身醫戶,北漂大都,流寓江南,文學成就,雜劇,散曲,主要作品,流傳劇目,主要作品,劇目版本,人物評價,國內評價,國外評價,後世紀念,故里遺蹟,院館場所,相關活動,軼事典故,嘲謔,緋聞,棺泣,藝術形象,戲劇形象,影視形象,後世影響,藝術地位,研究機構,研究專著,人物爭議,生卒考證,籍貫爭議,職業訛載,

人物生平

出身醫戶

關漢卿出生於金末,醫戶家庭的出身,生活條件明顯優越於一般百姓,才使得他能在教育遠未普及的封建社會,尤其是在一個連年戰事、社會動盪不安的時代背景下,有幸接受了教育,而且教育程度相對也比較高。元統一全國以後,按照關漢卿行醫世家的出身,被政府編入”醫戶“,實際上是一個接近民眾的普通下層醫人,編劇和演出活動只不過是兼職和謀生的手段。

北漂大都

元代大都是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旅行家馬可波羅描述了元大都的繁華景象,人口眾多,華屋巨室列布,四方異域之人會聚,而且“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無能與比。““華美絕倫的城市 ,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蒙古滅金以後,為了謀生,關漢卿來到大都,並開始專事戲劇活動。關漢卿高才風流,在大都生活的日子裡,進娛樂場所從事雜劇創作活動,甚至親自粉墨登場。他主持玉京書會時,和曲家王和卿、楊顯之、費君祥、梁進之等等有較密切的交往,常在一起商酌文辭,評改作品;他留戀於勾欄瓦肆,與一些著名藝人也相當熟悉,他可能與戲曲家王實甫有一定關係,據說兩人共同完成了雜劇《西廂記》,【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散曲可以為證。

流寓江南

元代,除大都外,南方的杭州、蘇州、廣州、泉州、揚州、鎮江等地商業也十分發達。南宋亡國以後,大批北方劇作家和表演者為了謀生,紛紛南下。關漢卿也南下揚州、杭州等地,繼續從事他的藝術活動,而南方的富庶繁華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杭州演出、遊歷後,曾以”普天下錦繡鄉,寰海內風流地”之語盛讚杭州,描繪了這座城市的秀麗風光和繁華生活。揚州,中國古代風流才子,只要拉得上關係,總愛提上一提,關漢卿在這裡見到了珠簾秀,並寫下了《贈珠簾秀》:“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才子佳人故事上演。並與珠簾秀弟子賽簾秀、燕山秀,以及侯耍俏、黑狗頭,還有尊王和卿為“伯父”的順時秀等雜劇演員相識。

文學成就

雜劇

主要內容
關漢卿雜劇涵蓋面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元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按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公案劇,揭露政治黑暗和統治者的殘暴,觸及尖銳的社會矛盾,歌頌了人民的反抗鬥爭。如《竇娥冤》《蝴蝶夢》《魯齋郎》等。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竇娥冤》,被列入世界大悲劇之中,反映了人民的鬥爭精神,控訴社會黑暗。作品寫了一個弱小無靠的寡婦竇娥,在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誣為“藥死公公”,斬首示眾。竇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義,作家以“人命關天關地”的高度社會責任感,提出了封建社會裡“官吏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這個帶普遍意義的問題,強烈地控訴了封建制度與民為敵、殘民以逞的罪惡。
關漢卿
第二類婚姻愛情劇,主要是描寫下層婦女的生活和鬥爭,突出她們在鬥爭中的勇敢和機智,肯定女性對於婚姻的自主選擇。那些貌似強大的壞人,在聰明的對手面前,一個個被簸弄得象泄了氣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帶有更多的喜劇意味。如《救風塵》《望江亭》《金線池》《調風月》《拜月亭》等。其中以《救風塵》為最有代表性。《救風塵》寫妓女宋引章與窮秀才安秀實相戀,後貪圖財物嫁給富商周舍,結果被朝打暮罵,受盡苦楚。妓女趙盼兒假意要嫁給周舍,設計救出了宋引章。宋引章嫁給安秀實。作品同情社會底層的妓女和儒生,揭露了官商的虛偽殘暴。
關漢卿(元代戲曲作家)
第三類歷史劇,通過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歌頌英雄,賦予英雄人物以拯救蒼生的使命,表達了他對社會現實黑暗的批判和對英雄再世的渴望。如《單刀會》《西蜀夢》。以《單刀會》的成就最為突出,取材於《三國志·魯肅傳》,寫吳國名臣魯肅為了索取荊州,設宴邀請關羽,關羽單刀赴會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的英雄形象。關漢卿的這些歷史劇來源於史傳,但又超越史傳。他創作的立足點不在於再現歷史的真實,而是借歷史題材融進大量的現實內容,著重體現歷史劇創作的時代精神和戲劇文字的基本特徵,這便是關漢卿的歷史劇的精華所在。在這些歷史劇中,關漢卿讚美正義的事業,歌頌英雄的業績,表現了一個正直戲劇家的愛憎感情,這和他在其他劇作里所體現的精神是一致的。
關漢卿(元代戲曲作家)
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關漢卿以農民階級的立場來批判封建統治者,對黃巢和梁山泊農民起義的看法依然擺脫不了傳統的偏見;某些劇作宣揚封建倫理道德,如《陳母教子》;有些作品存在著勾欄調笑作風,流露了低級庸俗的情趣。特別要指出的是關劇對清官、“王法”充滿幻想。靠清官、“王法”來主持公道,昭雪民冤,雖然也表現了作家的正義感,但這只不過是一種社會改良主義的幻想,不可能是醫治社會弊病的靈丹妙藥。
藝術特色
關劇是中國古典戲曲藝術的一個高峰。關漢卿嫻熟地運用元代雜劇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處理戲劇衝突、運用戲曲語言諸方面均有傑出的成就。
1. 關漢卿的劇作把塑造正面主人公放在首要的地位。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個戲曲家象關漢卿那樣塑造出如此眾多而又鮮明的藝術形象。如同是妓女,趙盼兒、宋引章、杜蕊娘、謝天香等各具不同的個性。同在魯齋郎的壓迫下,都有著妻子被掠占的不幸遭遇,但中級官吏張珪和工匠李四對事件的態度就截然不同。
2. 在處理戲劇衝突方面,關漢卿善於提煉激動人心的戲劇情節。有善良無辜的寡婦被屈斬而天地變色的奇蹟;有單槍匹馬懾伏敵人的英雄業績;有忍痛送妻子去讓權豪霸占的丈夫;有讓親生兒子償命而保存前妻兒子的母親;有被所愛的人拋棄而被迫為他去說親的婢女。這些情節看來既富有傳奇色彩,又都是紮根在深厚的現實土壤里的。
關劇的戲劇衝突還表現在它的過場戲簡潔,戲劇場面隨步換形,富於變化。這樣處理戲劇場面,搖曳多姿,變化莫測,出觀眾意想之外,又在人物情理之中,效果十分強烈。
3. 關漢卿是一位傑出的語言藝術大師,他汲取大量民間生動的語言,熔鑄精美的古典詩詞,創造出一種生動流暢、本色當行的語言風格。他是元曲中本色派的傑出代表,真正做到了"人習其方言,事肖其本色。境無旁溢,語無外假"。
關劇語言的本色風格表現:人物語言的性格化上,曲白酷肖人物聲口,符合人物身份;作者不務新巧,不事雕琢藻繪,創造了一種富有特色的通俗、流暢、生動的語言風格。
關漢卿是一位熟悉舞台藝術的戲曲家,他的戲曲語言既本色又當行,具有“入耳消融”的特點,沒有艱深晦澀的毛病。不像明清時期有些文人劇作,搬弄典故、愛掉書袋。關劇在詞曲念白的安排上也恰到好處,曲白相生,自然熨貼,不愧是當時戲曲家中一位“總編修師首”的人物。

散曲

漢卿散曲,今存約49首(一說57首),描繪都市的繁華與藝人的生活,羈旅行役與離愁別緒,以及自抒抱負的述志遣興。
主要內容
1. 描繪都市繁華與藝人生活。〔南呂一枝花〕《杭州景》與〔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二散套,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宋元時期杭州的景象。“百十里街衢整齊,萬餘家樓閣參差,並無半答兒閒田地。”正是:“水秀山奇,都市繁阜,人煙輳集,勾欄瓦舍星羅棋布,藝伎伶人大顯身手。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
2. 關漢卿描繪男女離愁別緒的散曲,寫得十分動人。感情豐富而深沉,沒有矯揉造作的虛假成分,一掃委靡纖弱的曲風,所謂“以健筆寫柔情”,是這部分作品的特色。
3. 自寫身世、抒發胸懷抱負。〔南呂·一枝花〕《不伏老》套數寫得詼諧老辣,筆力橫肆,充滿自負、自嘲、自樂的情趣,是研究關漢卿生平思想的重要依據,也是元代散曲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如【南呂一枝花】等,描寫了一個勾欄藝術家的生活境遇,抒發了一個平民戲劇家的偉大抱負:永遠和社會底層的煙花藝伎與書會才人一道,不怕壓迫折撓,奮戰不息,至死方休。這些堂堂正正的思想與抱負,是用極俏皮詼諧、佯狂玩世的文字來表現的,真是神韻獨具,妙趣橫生,活脫脫顯現了一個多才多藝的戲劇家的韌性戰鬥精神。
藝術特色
關漢卿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寫男女戀情的作品最多,對婦女心理的刻劃細緻入微,寫離愁別恨則真切動人;風格豪放,曲詞潑辣風趣;語言通俗而口語化,生動自然,很能表現曲的本色;喜用白描手法,善於寫景,所用比喻,形象生動。

主要作品

流傳劇目

1.董解元醉走柳絲亭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認先皇
5..曹太后死哭劉夫人
6.荒墳梅竹鬼團圓
7.風月狀元三負心
8.沒興風雪瘸馬記
9.金銀交鈔三告狀
10.蘇氏進織錦回文
11.升仙橋相如題柱
12.金谷園綠珠墜樓
13.漢匡衡鑿壁偷光
14.劉夫人書寫萬花堂
15.呂蒙正風雪破窯記
16.晏叔原風月鷓鴣天
17.姑蘇台范蠡進西施
18.開封府蕭王勘龍衣
19.柳花亭李婉復落娼
20.甲馬營降生趙太祖
21.賢孝婦風雪雙駕車
22.雙提屍鬼報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斷姻緣簿
25.崔玉簫擔水澆花旦
26.隋煬帝牽龍舟
27.風雪狄梁公
28.屈勘宣華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寧割席
31.白衣相高鳳漂麥
32.孫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34.唐太宗哭魏徵
35.武則天肉醉王皇后
36.翠華妃對玉釵
37.漢元帝哭昭君
38.劉夫人救啞子
39.劉盼盼鬧衡州
40.呂無雙銅瓦記
41。風流孔目春衫記
42。萱草堂玉簪記
43。楚雲公主酹江月
44。魯元公主三噉赦
45。醉娘子三撇嵌
備註:1、《董解元醉走柳絲亭》:《錄鬼簿》著錄劇名,已佚,下同。
參考資料來源:

主要作品

1.《閨怨佳人拜月亭》
2 .《閨怨佳人拜月亭》
3.《錢大尹智寵謝天香》
4.《杜蕊娘智賞金線池》
5.《望江亭中秋切鱠》
6.《山神廟裴度還帶》
7.《趙盼兒風月救風塵》
8.《鄧夫人苦痛哭存孝》
9.《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10.《溫太真玉鏡台》
11.《錢大尹智勘緋衣夢
12.《詐妮子調風月
13.《感天動地竇娥冤》
14.《狀元堂陳母教子》
15.《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16.《劉夫人慶賞五侯宴》
17.《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18.《尉遲恭單鞭奪槊》

劇目版本

《錄鬼簿》著錄關漢卿雜劇名目共62種(今人傅惜華《元代雜劇全目》著錄關劇存目共67種),今存18種,其中幾種是否關作,人們尚有不同意見。現將諸本簡介如下:
1、《感天動地竇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劇第四折寫竇天章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據《元史·百官志》與《南村輟耕錄》記載,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改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知此劇當作於1291年之後,是關漢卿晚年的作品。此劇現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陳與郊編、公元1588年(萬曆十六年)龍峰徐氏刊刻《古名家雜劇》本,明代孟稱舜編《古今名劇合選·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懋循編《元曲選》本。臧懋循曾參照多種藏本進行加工校訂,故關劇諸版本中以臧本為最佳(下同,不一一註明)。
2、《望江亭中秋切鱠》:共四折。現存公元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明代息機子編《雜劇選》本、明王驥德編萬曆顧曲齋刊《古雜劇》本和《元曲選》本。前兩本劇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鱠旦》。
3、《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共四折。現存版本,有《古名家雜劇》本與《元曲選》本。
4、《包待制智斬魯齋郎》:四折一楔子。《錄鬼簿》於關漢卿名下未著錄此劇,故本劇是否關作,有人持懷疑態度。但明代《古名家雜劇》本和《元曲選》本都題“關漢卿撰”;《今樂考證》、《曲海總目提要》諸書也題“關漢卿撰”。從劇作藝術風格看來,也與關劇肖似。且第三折張圭唱詞中曾引用與關氏“莫逆交”的楊顯之《酷寒亭》劇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發現之前,可暫定為關作。現存主要有《古名家雜劇》本與《元曲選》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四折一楔子。孟稱舜、曹棟亭刊本《錄鬼簿》未著錄此居,故有人疑非關作。但天一閣本《錄鬼簿》、《太和正音譜》、《古名家雜劇》及《元曲選》均題關漢卿撰,故可以肯定為關作。現存有《古名家雜劇》及《元曲選》本。
6、《杜蕊娘智賞金線池》:四折一楔子。現存有《古名家雜劇》本、顧曲齋《古雜劇》本、《古今名劇合選·柳枝集》本及《元曲選》本。
7、《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四折一楔子。現存《古名家雜劇》本及《元曲選》本。
8、《溫太真玉鏡台》:四折。現存《古名家雜劇》本、《古雜劇》本、《古今名劇合選·柳枝集》本與《元曲選》本。
9、《尉遲恭單鞭奪槊》:四折一楔子。現存明趙琦美《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和《古名家雜劇》本、《元曲選》本。後二本題尚仲賢撰。尚仲賢所作為《尉遲恭三奪槊》,現存《元刊雜劇三十種》本,故從趙琦美鈔校本,定為關作。
10、《關大王獨赴單刀會》:四折。現存《元刊雜劇三十種》本、《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及近人王季列編《孤本元明雜劇》本。《錄鬼簿》與《元刊雜劇三十種》著錄本劇名目為《關大王單刀會》,脈望館本作《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11、《王閏香夜月四春園》:四折。《錄鬼簿》有《錢大尹鬼報緋衣夢》,即本劇。天一閣本《錄鬼簿》簡名《非衣夢》,題目正名為“王閨香夜昂四春園,錢大尹智勘非衣夢”。說集本、孟稱舜本《錄鬼簿》簡名《緋衣夢》,《也是園書目》作《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現存《古名家雜劇》本、《古雜劇》本與《脈望館鈔校古今雜劇》本。
12、《劉夫人慶賞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劇是否關撰,尚不能肯定。劇中較多描寫了關劇其他本子中未出現過的農村生活場景,還採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這在關劇中屬破例。
13、《鄧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現存有《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與《孤本元明雜劇》本。
14、《山神廟裴度還帶》: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賈仲明也有《裴度還帶》劇,天一閣本《錄鬼簿續編》題目正名為“長安市璚涯報恩,山神廟裴度還帶”。因此有人認本劇為賈作。現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與《孤本元明雜劇》本。
15、《狀元堂陳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劇名目孟稱舜本、曹棟亭本《錄鬼簿》俱不載,思想傾向、藝術風格和關漢卿其他喜劇不類,疑非關作。現存《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本與《孤本元明雜劇》本。
16、《閨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實應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僅存曲詞及部分科白。
17、《詐妮子調風月》:原本未分折目,實應為四折,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僅存曲詞及部分科白。
18、《關張雙赴西蜀夢》: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無“題目正名”及科白,僅有四套曲詞。

人物評價

國內評價

自稱:“我是個普天下的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 粒銅豌豆”。
元代
鐘嗣成: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帥首,捻雜劇班頭。
熊夢祥: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是時文 翰晦盲,不能獨振,淹於辭章 者久矣。
賈仲明:珠磯語唾自然溜,金玉詞源即便有,玲瓏肺腑天生就。風月情,武慣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驅梨 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
貫雲石:關漢卿、庚吉甫造語妖嬌,適如少女臨杯,使人不忍對殊。
楊維禎:其於聲文,綴於君臣、夫婦、仙釋氏之典故,以警人視聽,使痴兒女知有古今美惡成敗之觀 〔勸」懲,則出於關、庚氏傳奇之變。
郝經:《青樓集.序》中評說關漢卿云:不屑仕進,乃嘲風弄月,留連光景。
陶宗儀:高才風流人也。
明代
朱權:關漢卿之詞,如瓊筵醉客。觀其詞語,乃可上可下之才。
劉揖:至元、金、遼之世,則變而為今樂府。其詞擅場者,如關漢卿,庚吉甫、貫酸齋、馬昂夫諸作,體 雖異而宮商相宜,此可被於弦竹者也。
何良俊:關之詞激厲而少蘊籍,白頗簡淡,所欠者俊語,當以鄭為第一。
孟稱舜:漢卿曲如繁弦促調,風雨驟 集,讀之音覺韻冷冷,不離耳上,所以稱為大家。
清代
凌廷堪:時人解道漢卿詞,關、馬新聲競一時。振鬣長鳴驚萬馬,雄才端 合讓東籬。
張漢:靈均之為聲也,以騷;子云之為聲也,以賦;少陵之為聲也,以詩。……迨騷、賦、詩一變而為樂 府,而關漢卿之流作焉。
吳梅:嘗謂元人劇詞,約分三類:喜豪放者學關卿,工研煉者宗實甫,尚輕俊者號東籬。
王國維:一無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為元人第一。

國外評價

《法國拉魯斯大百科全書》:關漢卿為第一流的偉大戲劇大 家。
《日本世界大百科事典》:關漢卿塑 造人物的手法是創新的,獨特的,尤其成功的是他對女性心理的描述。 關漢卿的劇作通 過演員表演技巧所展現出的人物性格,都十分具有活 力,所以它們對於元代戲劇的興盛發達起到極 大的推進作用。
《英國大不列顛大百科全書》:稱關漢卿是創作了 60 多種戲劇作品的第一位有成就的著名戲劇大家。
《蘇聯大百科全書》:戲劇在元代文學中占主導地位,著名戲劇家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 的《漢宮秋》、 白樸的《梧桐雨》,代表著元代戲曲藝術發展的高峰。
越南《文學辭典》:關漢卿是中國元朝著名的戲劇家,大都人。

後世紀念

故里遺蹟

相傳在今河北省安國市關漢卿故里伍仁村西北角為關宅遺址,俗稱"關家園",面積九畝九分。另有關家渡、關家橋、普救寺等遺址,現存"蒲水威觀"石匾,傳為關漢卿手跡。其軼事傳聞在故里世代相傳,老幼引以自豪。
在今河北省安國市關漢卿故里伍仁村東北500米處,有關氏陵墓。墳墓原長4米,寬3米,高1.5米,東南-西北向。1958年,全國劇協主席田漢視察後,國家撥款修成磚墓。1986年縣政府撥款重修。現為直徑10米,高3米的磚基大墓,四周遍植松柏,墓前樹碑,碑陽為“偉大戲劇家關漢卿之墓”。

院館場所

關漢卿紀念館位於河北省安國市藥王廟北側,由原關漢卿文物展室發展而成。大門上額橫匾《關漢卿紀念館》為原國家政協副主席王任重題寫。 館內陳列內容有三部分組成:關漢卿生平事跡和有關文物;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關漢卿及其作品研究評論的書刊;掛展全國知名人士的題字繪畫。
2016年,保定市關漢卿大劇院施工基本完成。

相關活動

1957年10月28日,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務會議通過了1958年紀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名單,中國戲劇家關漢卿(戲劇活動七百年)在列。
1958年6月28日,為紀念關漢卿戲劇創作700年,郵電部發行了一套紀念郵票,反映了這位偉大劇作家的形象及其主要劇作。郵票的第二圖是關漢卿的畫像,第一、三圖選用了關漢卿的代表劇“蝴蝶夢”與“望江亭”作為圖案。
1958年,在世界範圍紀念關漢卿從事戲劇創作700年活動中,前蘇聯也組織了一系列紀念活動,發行了一枚《關漢卿像》的紀念郵票。
1958年,作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曾為關漢卿舉辦過“關漢卿戲劇創作700周年紀念大會”,開國元勛陳毅為大會題詞。同年出版的《關漢卿戲曲集》收入他的18個劇本;《大戲劇家關漢卿傑作選》收入6個劇本;《關漢卿戲曲選》收入8個劇本,小令、散曲若干。
1989年,中國人民銀行於發行了一枚《關漢卿像》精製銀幣,以紀念這位在中國戲曲史上作出傑出貢獻的戲曲家。其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關漢卿造像,背景飾以其兩部戲曲著作《感天動地竇娥冤》和《望江亭中秋切鱠》,環刊關漢卿、生卒年份字樣,並刊面額。

軼事典故

嘲謔

元曲作家王和卿生性詼諧,常常和關漢卿互相嘲謔,而關漢卿往往落下風。王和卿去世以後,鼻涕長流。關漢卿去弔唁他,旁人告訴他王和卿是坐化的。關漢卿問鼻涕是怎么回事;旁人委婉地說是玉筋。關漢卿不以為然地笑道:我說你們不知道吧,這是嗓。那時把六畜勞傷,鼻中流出的膿水叫做嗓;也把喜歡中傷刻薄他人叫做嗓。關漢卿在朋友死後還如此戲謔,略顯刻薄地暗示王和卿的為人與病情,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似乎一切事情,包括生死,在他看來,都不再有莊嚴感,也少見悲戚。而這种放浪不羈,幽默灑脫,在他的劇作中更是常常表現。

緋聞

珠簾秀是藝名,她本姓朱,河南洛陽人,是當時最著名的雜劇女演員,所謂“雜劇當今獨步”,藝術造詣極高,不僅花旦等女性角色都能扮,甚至還可以女扮男裝。姿色雖說不是傾城傾國,甚至稍微有些駝背,但風姿綽約、能詩善曲、歌喉清婉,在大都不知有多少才子文人為之傾倒。比珠簾秀年長20歲的盧摯,曾寫過一首《醉贈樂府珠簾秀》:“系行舟誰遣卿卿。愛林下風姿,雲外歌聲。寶髻堆雲、冰弦散雨,總是才情。恰綠樹南薰晚晴,險些兒羞煞啼鶯。客散郵亭,楚調將成醉夢初醒。”在一次分別中,盧摯還寫道:“才歡悅,早間別,痛煞煞好難割捨。畫船兒載將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珠簾秀也作答:“山無數,煙萬縷,憔悴煞玉堂人物。倚篷窗一身兒活受苦,恨不得隨大江東去。”
關漢卿和珠簾秀的“緋聞”,也是因為一首贈曲。南宋滅亡以後,大批北方劇作家和表演者南下。珠簾秀到了揚州,巡迴演出於江淮一帶。關漢卿就是在那裡和她相見。一個是硯田筆耕,佳作頻出的戲曲巨匠;一個是技壓群芳,獨步當今的表演明星,自然會惺惺相惜。關漢卿專門寫了一首散曲贈給珠簾秀,裡面誇讚道:“碧玲瓏掩映著湘妃面,沒福怎能夠相見。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但是,珠簾秀雖然與關漢卿等文人過從甚密,具體關係卻不得而知。她年紀大了之後開山授徒,被尊稱為“朱娘娘”。她的弟子賽簾秀和燕山秀都是很有名的女演員。有材料說,珠簾秀後來嫁給了一個風流道士,過得並不幸福。

棺泣

關漢卿高才博學而不得志,於是在《會真記》基礎之上作《西廂》,以發泄對時世的憤懣不平,書稿未沒有完成而去世。後棺中常有哭涕的聲音。狀元董君章前往憑弔,驚異這件事情,於是撿到遺稿,即《西廂記》十六出,說:‘‘棺材中有哭的聲音,原來是此緣故,我將為您續寫完,‘’於是就帶走了,此後哭聲也就平息了,董君章續寫完後四出,始刊行於世,這聽起來雖然有點無稽之談,但伍仁村旁有高基住宅一所,相傳為關漢卿故宅。……直到現在村中的大人小孩都似乎知道他的遺事。

藝術形象

戲劇形象

1958年,為紀念世界文化名人關漢卿,田漢創作的12場話劇《關漢卿》,全劇以《竇娥冤》的寫作和上演為線索來展開矛盾衝突,塑造了元代戰鬥的戲劇家關漢卿的藝術形象。第一次在現代舞台上展現關漢卿與珠簾秀的愛情故事,將珠簾秀塑造成膽識不凡、剛烈正直的俠女式藝妓。
1958年11月,廣東粵劇院成立,馬師曾被任命為院長,演出根據田漢同名話劇改編的粵劇《關漢卿》,於年底到武漢為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作專場演出,其中關漢卿一角由馬師曾飾演。
2007年,北方崑曲劇院推出王新紀、王仲德編劇的新編大型崑劇《關漢卿》,這一版的女主角當仁不讓是珠簾秀,比起田漢版的珠簾秀,新版珠簾秀溫柔嫵媚許多。在劇中,珠簾秀視演戲為生命,終撕去脫籍文書,與卸去官職的關漢卿重返舞台。
2017年8月2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新排話劇《關漢卿》劇組舉行媒體見面會。作為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的獻禮之作,《關漢卿》無疑是北京人藝下半年的重頭戲。該劇由唐燁擔任導演,演員王斑出任關漢卿一角,他的摯友朱簾秀則由演員於明加擔綱。

影視形象

1958年,出品了粵劇同名電影《關漢卿》。
2001年,電視劇《關漢卿傳奇》上映,其中於榮光飾演關漢卿一角。

後世影響

藝術地位

關漢卿是中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雜劇和散曲,成就卓越。他的劇作為元雜劇的繁榮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
他在生時就是戲曲界的領袖人物,《錄鬼簿》中賈仲明弔詞說他是“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姓名香四大神物”。從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韻》、明代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到近代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都把他列為“元曲四大家”之首。著名的雜劇作家高文秀被稱為“小漢卿”,杭州名作家沈和甫被稱為“蠻子漢卿”,可見關漢卿在當時就已享有崇高的地位。
《竇娥冤》“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 ,是中國古典悲劇的典範;他的喜劇輕鬆、風趣、幽默,是後代喜劇的楷模。他的雜劇無論在藝術構思、戲劇衝突、人物塑造、語言運用等許多方面,都為後世提供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經驗。他的許多雜劇經過改編一直在舞台上演出,為人民所喜愛,給人以強烈的美的享受。
他的作品豐富了世界藝術寶庫,早在一百多年前,他的《竇娥冤》等作品已被翻譯介紹到歐洲,已成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關漢卿的研究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出版了他的戲曲全集和多本研究專著。1958年,關漢卿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提名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隆重舉行了關漢卿戲劇活動700年紀念大會。

研究機構

中國關漢卿研究會 :1988年10月,在河北安國召開了第三屆全國古代戲曲學術討論會及關漢卿創作730周年紀念大會,其間並成立了中國關漢卿研究會。
保定市關漢卿研究會:保定市關漢卿研究工作者自願組成,屬地方性學術性非營利社會團體,將組織開展有關關漢卿的學術研究與交流,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關漢卿的研究成果舉辦講座,發掘整理關漢卿戲劇作品,編輯出版關漢卿研究的理論期刊和理論專集內刊。

研究專著

關漢卿:《關漢卿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喬忠延:《關漢卿傳》,北嶽文藝出版社,2015。
霍松林:《關漢卿作品賞析集》,巴蜀書社,1990。
李漢秋:《關漢卿名劇賞析》,上海交通大學出版,2010年。
李占鵬:《 關漢卿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 , 2000年。
趙建坤:《關漢卿研究學術史》,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
英國:威廉·多爾拜博士的《關漢卿及其作品面面觀》
日本:波多野太郎合著的《關漢卿現存雜劇研究》
中國戲劇家協會:《關漢卿研究參考資料集》,中國戲劇家協會,1957。
譚正璧:《元代戲劇家關漢卿》,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
古典文學出版社編輯部:《關漢卿研究論文集》,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
中國戲劇出版社:《關漢卿研究》(第一、二輯),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
人民文學編輯部:《關漢卿戲曲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吳曉鈴等編校:《關漢卿戲曲集》,中國戲劇出版社,1958。
古典文學出版社:《關漢卿研究論文集成》,古典文學出版社,1958。
野馬:《元代戲劇家關漢卿》,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
野馬:《關漢卿的生平及其作品》,湖南人民出版社,1958。
楊蔭瀏,曹安和編:《關漢卿戲劇樂譜》,音樂出版社,1959。
盧元駿:《 關漢卿考述》,台灣正中書局,1960。
梁沛錦:《關漢卿研究論文集成》,香港潛文堂,1969。
張友彎等:《關漢卿雜居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徐子方:《關漢卿研究》,文津出版社,1983 。
李漢秋:《關漢卿研究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王鋼輯 關漢卿研究資料匯考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8。
張月中,盧彬主編:《關漢卿新論》,花山文藝出版社,1989。
張月中:《關漢卿研究精華》,花山文藝出版社,,1990。
曾永義主編:《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建會出版1994。
楊憲益 戴乃迭:《關漢卿雜劇選》,外文出版社,2001。
林喦:《關漢卿新論》,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4年。
黃仕忠譯註:《關漢卿雜劇選譯 》,鳳凰出版社,2011。
謝美生 :《悠悠寫戲情—關漢卿傳》,東方出版社 ,2013.
威廉(英國):《關漢卿及其作品面面觀》。
波多野太郎(日本):《關漢卿現存雜劇研究》。
鐘雯(美國):《竇娥冤:研究與翻譯》,1975 年。

人物爭議

生卒考證

邾經的《青樓集·序》、蔣一葵的《堯山堂外紀》等多部重要的文獻都曾經記載關漢卿為金之遺民,故鄭振鐸等認為:關漢卿生於金亡之前,金亡時他已達出仕年齡,故為金之遺民。但胡適對於遺民之說卻有別解,他認為關氏生年不會在13世紀20年代之前,王季思也認為其生年應該在13世紀20年代中期或以後。金亡時,他還是個孩子,不必稱為遺民。另外,孫楷第等人認為關氏生於金亡之後元統一之前的蒙古時代,即1241—1250年左右。對關氏卒年的考證,學者們大都認為是1300年左右。主要依據有二:其一是鐘嗣成的《錄鬼簿》,此書成於1300年,鐘氏將其列為“前輩已死名公才人”之首位,可見此時關氏已卒。其二是關漢卿有散曲《大德歌》,研究者一般認為《大德歌》得名於元成宗年號,因此關氏的卒年應在1297年元成宗改元大德之後,但也有研究者持有異議,如趙萬里認為關氏卒於1280年左右,而孫楷第認為關氏生卒年當為1320—1324年左右。此外,馮沅君、黃天驥等認為金元時期有兩個關漢卿,一個是解州人,年代較早,曾染指於曲;一個是大都人,年代較晚,即我們所說的偉大的雜劇作家。
關漢卿(元代戲曲作家)
綜合學者現在的研究,關漢卿出生於金末(1234年前),卒於元成宗大德之後,即1300年左右。

籍貫爭議

“大都”說,也稱“燕人”。此說據元人熊自得《析津志·名宦》:“關一齋,字漢卿。燕人。“趙萬里,么書儀等學者從考證《析津志》入手,認為《析津志》是最古老的北京志書,其修纂者又是元人,其小傳出自梁有之手,而梁有與熊自得熟識,其傳極為可信。
“解州”說,此說主要根據元人朱右《元史補遺》所載:“關漢卿,解州人,工樂府,著北曲六十本。”王季思、常林炎還注意到“漢卿在《單刀會》中把關羽的形象塑造得如此雄偉,至少可以助證他以祖籍解州自豪。”王雪樵從關漢卿作品的語言中發現了山西運城一帶(古解州)所特有的方言,這個事實為“解州說”增添了砝碼。
“祁州”說,此說據清乾隆二十年修訂的《祁州志》卷八《關漢卿故里》記載:“漢卿,元時祁之伍仁村人也(按:伍仁村,今河北安國縣伍仁村),”楊國瑞等從此說。1987年4月23日,河北安國縣舉行了“偉大戲劇家關漢卿墓碑揭幕儀式”,並召開關漢卿研究座談會,會上專家們經過討論肯定了祁州說的可能性。
"調和"說,如劉大傑、張月中等認為祁州說和大都說並無二異,因為元大都可以泛指整箇中書省,包括今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祁州在今河北,去大都極近,統屬於廣義的大都。常林炎也指出:“關漢卿,祁州伍仁村人,祖籍解州,重要的戲劇活動在大都,最後回到伍仁村故里,便終於此。”

職業訛載

為官
《錄鬼簿》記載:“關漢卿,大都人。太醫院尹。號己齋叟。”另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說關氏“金末為太醫院尹,金亡不仕。任”太醫院尹“,但仕於金或仕於元未有定論,考查金元兩史《百官志》都不見此職名,元代《世醫得效方》卷首列有太醫院24 個官職,其中也無“院尹”。按元代戶籍制度,百姓劃分為若干“戶”,其中就有”醫戶“,可能是“醫戶”誤作“太醫院尹”,
醫戶
蔡美彪先生髮現明抄《說集》本和孟稱舜刊《酹江集》附錄的《錄鬼簿》里原來把“太醫院尹”都寫成“太醫院戶”,這個疑團似乎始歸冰釋。因為太醫院戶是元朝特殊的戶口制度下的名稱,即所謂醫戶,而“戶”之與“尹”可能是形似致誤的。再從《竇娥冤》中用“行醫有斟酌,下藥依本草,死的醫不活,活的醫死了”語句來判斷,關漢卿對醫生職業也相當熟悉。隨著關漢卿影響的逐漸擴大,國外學者也頗關注關漢卿職業問題,如日本學者金文京《關漢卿身世考》分析了關漢卿作為太醫院出身的意義及其時代背景,詳細考證了關漢卿從醫的可能性。鄭振鐸等研究者據此推測關漢卿可能是個“接近民眾的普通下層醫人”。
優諫
依據元代楊維楨云:“大金優諫關卿在,伊尹扶湯進劇編。””優諫“,即以歌舞或俳諧為手段,對當權者委婉地實施諷諫的娛樂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