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家川鄉

關家川鄉

關家川鄉位於甘肅省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東北部,鄉政府駐何家村何家社,距縣城僅6.1公 里。東經102°56′,北緯35°46′。總面積69.65平方千米。全鄉共轄9個村民委員會,99個農業合作社,總人口為12706人(2017)。關家川鄉地形複雜,梁巒起伏、溝壑縱橫、山大溝深、海拔懸殊、氣候乾燥、熱量豐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關家川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甘肅省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地理位置:甘肅省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東北部
  • 面積:69.65平方千米 
  • 人口:12706人(2017) 
概況,沿革,發展概況,發展思路,地圖信息,

概況

位於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東北部。地處黃土丘陵區,平均海拔2100米。面積69.65平方千米,總人口12706人(2017)。轄9個行政村。鄉政府駐何家村,距縣城5千米。

沿革

1952年設關家川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面積69.6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其中回族占8%、東族占7%、東鄉族占6%,轄何家、寧家、杓家、李家山、白家溝、趙家灣、蘆家莊、關集、張謝家9個行政村。

發展概況

勤勞樸實的關家川鄉各族人民在黨 的堅強領導和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頑強拼搏,艱苦奮鬥,使全鄉經 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有了較大發展。至2006年末,全鄉糧食總產量達3950噸,大小牲畜存欄達17270頭(匹、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5元,花椒、養殖、勞務凸現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鄉村道路硬化里程達17公里,砂路里程達15公里,農電覆蓋率達99%,農話、電視基本普及,各村辦公場所、村國小及鄉衛生院建設基本達標,農村能源沼氣正在普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頻結碩果,鄉村面貌得到極大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穩步提高。鄉黨委多次被省、州、縣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鄉鎮黨委”。

發展思路

關家川鄉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搶抓西部大開發和黨的十六屆五 中、六中全會精神的歷史機遇,緊扣州委"三民"工作思路和縣委"南油北藥,東椒西畜"發展戰略目標,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家庭養殖業,擴大勞務輸出,抓好基層組織,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穩步增加農民收入"為總體工作思路,加快發展,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狠抓優勢產業、培育支柱產業。今後一段時間狠抓勞務開發、家庭養殖、花椒種植、馬鈴薯種植,使勞務、養殖、花椒、馬鈴薯成為全鄉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同時在川區建成100座反季節蔬菜大棚,乾旱山區選種1000畝中藥材,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夯實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基礎。
關家川鄉關家川鄉
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全鄉通村主幹道路全部實現鋪油(或硬化),通社道路全部建成砂礫路;實施中部、北部人飲,解決全鄉人畜飲水困難,電話、電視覆蓋率達到75%以上,困難民眾住房得到改善,生活有較好保障,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穩步改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三、抓好"普九"成果鞏固和勞動力培訓,努力提高全民素質。抓好"普九"成果鞏固,確保適齡兒童入學率和"普九"完成率,同時,大力開展勞動技能培訓,認真推進普法宣傳,努力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法制意識和勞動技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智力支撐。

地圖信息

地址: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