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會

閻會,男,張家口市萬全區洗馬林鎮黃土梁村黨支部書記。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51年堅持不懈,51年不遺餘力。張家口市萬全區洗馬林鎮黃土梁村閻會祖孫三代在荒山溝里義務“接力”造林50餘年,一年接著一年乾,一代接著一代乾,栽種各類林木30餘萬株,使3000多畝荒山溝變成“綠海”,感動並影響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植樹造林行列。他們飽經風霜雨雪,用鐵鍬一鍬一鍬挖出樹坑,用扁擔、籮筐把土一擔一擔挑上山,從一棵樹到一片林,在古長城腳下構築起一道綠色屏障,為生態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一代造林人上山種樹
 50年前,位於張家口市萬全區西北部的黃土梁村荒山連片,植被少、風沙大,環境惡劣、貧困程度深制約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改善生態面貌和經濟面貌成了很多村民的願望。閻會的爺爺閻忠是個地道的村里人,平時就閒不住。1968年,閻忠擔任黃土梁村支書,面對貧窮落後的村子,面對3000多畝的荒山溝,在心裡默默做了一個決定:上山種樹,再難也要植樹造林,有了好環境,才能有發展的希望。閻忠帶著幾個村民來到村邊古長城腳下的山溝黃花窪,與荒山為伴,和種樹結緣,從此在大山深處堅守了一輩子,成了第一代種樹人。
 在村子裡,只要說起閻忠的名字,村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當年,為了防風固沙,為了荒山披綠,他帶著幾個村民,不顧家人反對,披星戴月奮戰在造林現場,年復一年,用钁頭、鐵杴等簡單的工具,在荒山溝揮汗播撒綠蔭,種植了1000多畝的樹木。當時種樹沒有錢,他們就靠賣點兒山杏、賣幾隻山羊、開荒種菜等賣來的錢買樹苗。山上都是沙石地,每一個樹坑都是他們用鐵鍬一鍬一鍬挖出來的,種樹的土是從山腳下用扁擔、籮筐一擔一擔挑上山的。他在山上種了一輩子的樹,傾注了大量心血,可以說,山上每一棵樹的成活都是閻忠他們用心種植、用汗水澆灌的結果。
 第二代造林人做好綠色接力
 閻會的父親閻萬玉自幼跟隨其父閻忠到溝里種樹,與林業結下不解情緣,1986年,他從年邁的父親手裡接過種樹 “接力棒”,在林場蓋起兩間土房,帶著妻子一起進山種樹,成為第二代種樹人,期間共種植了800多畝的樹木。
 他們上山種樹一待就是一個多月,山上住宿條件差,一天三頓飯只有窩頭、鹹菜,條件十分艱苦。閻萬玉夫婦沒有任何怨言,努力克服各種困難,整地、挖坑、栽種、澆灌、修剪、管護……默默乾好一項項工作,手掌雖然磨出了老繭,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黃花窪越來越綠了,步履蹣跚的閻萬玉也老了。今年83歲的閻萬玉患上了小腦萎縮,生活已經不能自理,妻子也上了年紀,不能再上山種樹了。老人們最大的夢想,就是世世代代種樹,讓家鄉綠樹成蔭、青山長存。
 第三代造林人傾心植綠護綠
 閻會今年51歲,從小聽著爺爺進山開荒種樹的故事長大,十幾歲開始就常趕著驢車上山給父母送菜、幫忙,有時候往返一趟需要一天時間。受到爺爺和父母的影響 ,“讓荒山溝變綠蔭”的信念深深刻在閻會心中, 他於1998年把老閻家的林業夢延續下來,成為第三代種樹人。整地、挖坑、栽種、澆灌……搬運樹苗的工具由原先的馬車變為皮卡車,艱苦的工作在閻會的堅守中不斷推進,他又讓1200多畝荒山溝披上綠裝。
 “三分植樹七分管。”樹木成林,管護是重中之重。為了防止火災、盜伐,閻會經常帶著相關人員駐守黃花窪林場,尤其是每年春秋季森林火災的高發季節,他頻繁進入林場,排查火災隱患,確保林場安全,從家到林場有50多公里,進林場的路坑窪不平,一般要一個小時車程,他卻20多年如一日,綠了荒山白了頭。閻會說,他會帶著下一代繼續堅持義務造林,讓家鄉綠樹成蔭、青山長存的夢想代代相傳!
 閻會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忠實踐行者,是荒山變綠林的接續奮鬥者,古長城腳下最美造林人。2018年,閻會當選“感動河北”十大年度人物,採訪就要結束時,說起願望,閻會說,成了感動河北候選人,他表示感謝社會對他們植樹造林的認可,現在最大的願望是發展生態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帶動村裡的經濟發展造福村民。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半個世紀的堅守,爺孫三代將植樹造林、綠化荒山視為己任,子承父志,代代相傳,昔日荒山溝變成“綠海”,“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為子孫後代造福”的信念已成為現實。不僅如此,黃土梁村義務植樹、義務護林蔚然成風,菜花溝、黑土灣溝等附近30多條荒山溝全部披綠,洗馬林鎮有林面積達到15.8萬畝,林木綠化率達75.5%,為生態文明建設畫上濃重的一筆。

所獲榮譽

榮登2019年5月“中國好人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