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山凌水追夢人

閭山凌水追夢人

《閭山凌水追夢人》是遼寧義縣作家、記者魯東的第一本散文集,是作者歷時五年,採擷多個同齡人成長的花朵,飽蘸童心分泌的純真,書寫在悠悠歲月中的一首詩、一個夢、一支歌。這部作品被譽為“素質教育的生動教材”、“少年兒童勵志的優秀作品”。

《閭山凌水追夢人》是一個以小主人公仇孟成長經歷為主線的系列散文故事集,小主人公仇孟因愛異想天開,在生活中弄出了很多笑話。家鄉的美景陶冶了他的情操,祖國的山河激發著他對生活的熱愛,儘管他富於想像,富有個性、對人生有所追求,但現實生活還是打磨掉了他原有的一點點創造性思維品質,最終還是庸才一個。作品呼籲社會、學校、家庭共同提高實行素質教育的認識,為少年兒童成長為創造性人才共同撐起一片藍天。

基本介紹

  • 書名:《閭山凌水追夢人》
  • 作者:魯 東
  • ISBN:978-7-5059-8172-0
  • 類別:散文集
  • 頁數:245頁
  • 定價:32.00元
  • 出版社:中國文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 裝幀:精裝
  • 開本:850×1168 1/32
全書章節,作者簡介,作品賞析,社會評價,

全書章節

引言
第一章 裘孟之夢
第二章 家有奇寶
第三章 來者不善
第四章 屁歌小雞
第五章 母雞隊長
第六章 綠毛之謎
第七章 挨著你坐
第八章 凌河奇遇
第九章 驚恐之夜
第十章 就喜歡你
第十一章 清晨問候
第十二章 真實謊言
第十三章 問來金星
第十四章 風母雲子
第十五章 月中鄉村
第十六章 星火燎園
第十七章 新鞋燒烤
第十八章 寶林傳奇
第十九章 狗的問題
第二十章 如此英雄
第二十一章 良師變臉
第二十二章 飛鞋驚案
第二十三章 日出西方
第二十四章 石湖仙境
第二十五章 永久的心愿
第二十六章 夢裡作文
第二十七章 千年神佛
第二十八章 硫酸泡眼
第二十九章 獨眼看世界
第三十章 追電趕影
第三十一章 志在少林
第三十二章 登上魚梁
第三十三章 耕天耘地
第三十四章 獨擋一面
第三十五章 八塔傳說
第三十六章 不飛之母
第三十七章 幻夢天地
第三十八章 漫步天浴
第三十九章 休假天堂
第四十章 L形道路
第四十一章 雲中來客
第四十二章 再返沙場
第四十三章 槐路飄香
第四十四章 取勝之道
第四十五章 美的呼喚
第四十六章 山野課堂
第四十七章 他又來了
第四十八章 理想班會
第四十九章 純馬列
第五十章 拚命衝刺
第五十一章 山巔狂想
後記

作者簡介

魯東,男,蒙古族。70後,遼寧義縣人。畢業於大連水產學院,義縣電視台新聞記者、義縣政協委員、錦州市作家協會會員、遼寧散文學會會員。義縣作家協會副主席。 學生時代散文作品《潤美之雨》榮獲全國首屆“春風杯”文學大賽優秀獎,參加工作後在各級報刊發表《四月梨花香》、《鬍子》、《爐火》、《羞愧》、《掀起你的蓋頭來》等散文作品。 2013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發行散文集《閭山凌水追夢人》。電視新聞作品《這裡的夜晚真熱鬧》獲遼寧新聞獎一等獎、《一場暴雪兩樣景,呼喚菜棚高科技》獲遼寧廣播電視獎短訊息類一等獎。
2014年4月義縣縣委宣傳部、義縣文化旅遊局授予“最佳寫書人”。

作品賞析

一本素質教育的好教材
一本寫給孩子們閱讀的故事書,竟把我這個有四十年教齡的老教育工作者迷住了 。吸引我的不僅僅是生動的故事情節、可愛的小主人公、極具地方特色的風情和流暢的文筆,作者通過近五十篇生動有趣的小故事,把自己對素質教育的全新理念,家庭、學校、社會如何同步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所思所想和盤托出,更讓我為之一振。孩子、家長、教師要讀,社會上關心下一代成長的人們都應該讀一讀我曾在一所高校任科研處長多年。
在任期間正值社會上對素質教育進行大討論之際,成天忙著組織寫論文,召開研討會,專家教授們寫出一批論文,甚至還有一兩部專著問世。記得一次研討會光是關於素質教育的定義就爭論一天,近十幾種提法各不相讓,一位教師洋洋萬言論述中國小該如何進行素質教育。待我退下來之後,靜下心來一想,當時真是一場鬧劇,一個根本不了解中國小教育現狀,不了解中國小師生心態的大學教師寫出的指導中國小如何進行素質教育的論文其價值可想而知。
其實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而提出來的。但是高考指揮棒一直在起著重要的指向作用,今天素質教育仍停留在做表面文章,甚至讓一些學者搞得複雜化了。有人曾問我究竟什麼是素質教育,退休之後的我便直言不諱地說,說白了素質教育就是對全人類進行的一種“生存教育”。人類正在自覺不自覺地毀滅自然,要儘快改變這種現狀,急待提高全人類的素質。我們所進行的“環境教育”、“生態教育”、“低碳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素質教育。因為素質教育要從小抓起,所以對中小學生,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尤其重要,因為他們是人類的未來,人類的希望。 具體到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說到底還是一種“生存教育”,讓他們具備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基本素質。這些基本素質包括身體素質、知識和技能素質、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關鍵的問題不在於基本素質的內容,主要是我們如何改變教育觀念,如何衝破應試教育的束縛,如何重新審視當代青少年的特點,儘快把他們從沉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救出來。讓他們快快樂樂地學習,快快樂樂地鍛鍊身體,快快樂樂地融入家庭,融入社會,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有一個寬鬆的、足以讓他們釋放個性和創新能力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而這方面通過對閱讀這些故事,便能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地得到回答,有所啟迪,這正是本書的教育價值。
本書通過五十多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者說生活片斷,敘述了一個出生在大山裡的孩子,從上國小到上國中,近十年時間的成長曆程。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村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現狀。貫穿整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裘孟是個十分可愛的孩子。家鄉的靈山秀水使他有一個聰明的腦瓜兒,好學好問,有時還突發奇想,甚至有點“傻氣”,他天真活潑,頑皮淘氣,惹過不少禍,甚至差點兒沒把自已的一隻眼睛搞瞎,把鎖骨摔斷,休學半年;他心地善良,熱愛勞動,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愛護同學……雖然他也有自己的所思所想,規劃自己的追求目標,但最終還是要遵從“應試教育”的軌跡,經過艱苦努力考上了重點高中,因為這是“逃出”農村的唯一途經。 作者正是通過這一成長中的少年,用孩子動態的視角,寫出了當時真實的家長,真實的教師,真實的社會環境。而當小主公遇到煩惱、挫折,受到不公平的指責之時,作者又不失時機加以評判,道出自己的理念,提升了本書的認識價值。
最後還應提及的是作者把故事的大背景放在了自己熱愛的家鄉。書中描寫的青山秀水,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實實在在,讀起來十分親切。正如本書序言中寫到,把教育孩子的大道理故事化、生活化、家鄉化和身邊化,是寫給孩子們同類書籍應該提倡的。素質教育是個關乎全人類的大課題,教育改革任重道遠,因為高考指揮棒還在指向中……
——教授王哲
讀《閭山凌水追夢人》
很喜歡台灣電影《歡顏》的主題曲《橄欖樹》那首老歌,“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空中飛翔的小鳥,為了山澗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人成功了,還有的人一直在努力追求。在一次文友的筆會上,我有幸結識了遼西作家群的傑出代表人物——
《閭山凌水追夢人》這本書情節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極具遼西地域特色風情,以寫實的手法記錄了遼西古城義縣閭山凌水之間的故事,以成長中的少年,隱喻了真實的自己,真實的社會環境,又恰到好處的加以評判,升華了本書的閱讀價值。
原錦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王哲閱讀此書後高度的評價道:“此書是一部素質教育的生動教材,素質教育就是對全人類進行的一種‘生存教育’。書中通過五十多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者說生活片段,敘述了一個生活在大山裡的孩子,從上國小到上國中,近十年的成長曆程。真實地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村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現狀……最後還應提及的是作者把故事的大背景放在了自己熱愛的家鄉。書中描寫的青山秀水,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實實在在,讀起來十分親切。正如本書序言中寫道,把教育孩子的大道理故事化,生活化,家鄉化和身邊化,是寫給孩子們同類書籍應該提倡的。”
一座城市的文明發展,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經濟總量,另一個是文化總量,經濟總量直接關係到城市的經濟實力,文化總量則直接關係到城市的品味與總體綜合實力。如同經濟總量要靠紮實的經濟基礎與經濟活動構成一樣,文化總量也要靠紮實的文化基礎和文化活動構成。具體的文學創作無疑會成為文化總量的基礎與構成。
魯東這位蒙古族的漢子血液里流淌著著北方民族特有的粗獷豪邁的性情,一方山水養一方人。《閭山凌水追夢人》是一部非常優秀成功的作品,讓我們一覽作者的潔美之心和對家鄉濃濃的親情,感謝魯東為家鄉乃至遼西的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和文化總量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家湘水
夜讀白浪河
作家魯東,蒙古族漢子,血液里流淌著北方民族的彪悍和粗獷,筆名白狼河。白狼河是條流經義縣境內大凌河的舊稱,曲曲彎彎、浩浩湯湯流過一村又一村,滋養著一片片黑色的沃野,留下一部部美麗的傳奇。不知是白狼河成就了魯東,還是魯東成就了白狼河。白狼河肥了,瘦了,凍了,化了,暴躁了,溫順了,奔騰幾千年,從未停息。魯東的創作也從未止步。
魯東是白狼河的兒子。無論魯東走到哪裡,都捨不得白狼河,也逃不出白狼河。他的根在這裡。他的藝術之路從這裡起錨。白狼河給魯東以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給他插上美麗的翅膀,與他一起為文學而夢,為人生而夢。他寫的是自己,寫的也是這條河。因為,他就是一條河。
作為一名記者,新聞職業的敏感性使他習慣以新聞視角記錄著小城每天發生的故事,作品《這裡的夜晚真熱鬧》、《一場暴雪兩樣景,呼喚菜棚高科技》獲省一等獎;而作為一位作家,天性對文字敏感和喜愛,他更擅長觀察和體悟身邊的生活,用文學的筆觸描摹小城的山,小城的水,小城的人,記錄小城的變遷。《閭山凌水追夢人》就是一部以青少年的視角,觀察生活,感受家鄉變遷的散文集。記者是寫別人,作家是寫自己。他是義縣記者中的優秀作家,也是作家中的優秀記者。
70年代,正是改革開放和充滿社會大變革的年代。人的觀念隨著社會的進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書中講述的是一位70後男孩裘夢成長的故事。我也是70後。70後寫70後,70後讀70,所以倍感親切。我在遼西農村長大的,對農村生活相當熟悉,所以讀著讀著,就忘了自己的角色,以為我就是作者,帶著大家游遍家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以為我就是書中的主人公,哭了,笑了,睡了,夢了,醒了。
作家牢牢紮根於鄉土文化,以閭山凌水為背景,以裘夢的成長經歷為主線,從7歲開始,一點點梳理他的人生軌跡,將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有機串聯在一起,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裘夢出生在富興溝,一個偏僻的山村。這是他人生第一個舞台。書中用51章的篇幅,講述了他如何從一個懵懂男孩成長為一個有志青年的故事。每一章又都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小故事。作家對70年代的遼西相當熟悉,用孩子的視角,透析70年代的學校教育模式,引發人的思考。
裘夢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再到大學畢業,隨著年齡的成長,他的思想也在不斷成熟。在成長中,必然要經歷一些人,必然要經歷一些事。他的爸爸裘石玉,媽媽淑香,舅舅樹成、樹春,以及鄰居,老師,同學等等這些人,一一進入裘夢的夢境當中。角色鮮明,個性鮮明。正是這些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編織著裘夢的夢。親職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各種不同教育思想,傳統的與現代的,互相碰撞著,影響著孩子。
裘夢具有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嚮往新的生活,追求個性自由,所以他做著一個夢,又一個夢。他一方面不能脫離自己生存的環境,另一方面在思想上也不甘為命運羈絆,聰明好學,熱愛生活,渴望成長,渴望新知,渴望理解,對外面世界充滿無限憧憬,對家鄉的歷史文化無比熱愛。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他學到許多,繼承了父母的樸實與善良,但也不斷向蒼天發問,感悟人生“風雨這東西,你越怕它,它越是逞能,你要是挺直了腰,其實也不過如此。”(第三十八章 漫步天浴)
在課堂上,作家不惜大量筆墨,描寫主人公的追夢之路。同學們為逃避作業而想盡辦法和老師過招兒。語文、數學、體育等各科任老師,或嚴厲,或古板,或和藹,或刁鑽不盡相同,精細的刻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悠久燦爛的遼西文化也成為作家首選的素材。家鄉的風景名勝是主人公認識自我、了解自我的活教材。作家通過描寫家鄉的變遷,來刻畫人物的性格。通過塑造人物,又進一步描寫家鄉。這裡的山不變,這裡的水不變,這裡的人在變。山水哺育著人,人改造著山水。裘夢知道自己是怎么來的,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這些傳說通過裘夢在夢境或現實中遊歷,得以有機地串聯起來,與讀者一起神遊。
當裘夢如願以償考取大學,畢業後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很平庸,在實踐中並無用武之地,最終他毅然決定回到了自己熱戀的故鄉,到一家涉農企業工作。他學啊學,問啊問,走出去,再走回來,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了一個圈兒。在常人眼裡看來,這不能不是個悲劇。可對於已經成熟的裘夢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解脫和超越。他在這裡找到真正的自我。他要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生活是創作的源泉。作家有過農村生活經歷,有過從事農業生產實踐的基礎,所以輕車熟路,妙筆生花。作品語言質樸流暢,結構巧妙,通俗幽默,方言口語大量運用,增添了童趣和生活的質感,使作品洋溢著濃郁的遼西鄉土氣息。作家用自己真實的生活感受,生動細膩地描摹了廣闊的、色彩斑斕的遼西農村生活場景:送糞、為棉花掐尖、趟地、拔地、刨茬子等等這些生動的農村生活場面,看似平常的春種秋收,在作者筆下變得非常親切和質樸。豬、驢、雞,等畜禽都有了生氣,富於原生態的生活情景給人以家的感覺。農家生活如下醬、露天電影等生動描寫給本書增色不少。
一部成功的作品必然要有自己的特色。作家通過對遼西民俗和生產活動的精準的把握,為讀者呈現了一幅遼西風情畫卷:畫卷中有山,是閭山;有水,是凌水;有人,是輩輩不斷向黃土發問,想要擺脫落後的生產方式,嚮往幸福新生活的追夢人。作家寫的不是一個人,是一個時代的人。不管您讀到哪一章、哪一頁,您都能親身感受到,這是遼西作家的作品,這裡是遼西,不是陝北,不是湘西,更不是別處。因為,特定的遼西語言和民俗,已為本書定了基調。
這確實是一本好書。最後以作家精彩的段落做結:“遼西的春風並不是總如小姑娘那樣溫存和煦,在四月中旬的那段日子,她就成了一個農村的潑婦,在高空中,她野蠻地把滿天青雲攪成一鍋亂粥,在原野上,她撒著潑揚起層層沙塵巨浪,路邊那剛剛放綠的小白楊被她晃得早已暈頭轉向,但遼西的農人早已習慣了她的脾氣,他們從來沒把她當回事兒,因為他們的老婆要是瘋起來比起她來又不知厲害多少倍。”(第三十三章 耕天耘地)
——作家牽馬嶺

社會評價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在社會環境日益複雜的背景下,在價值觀念多元化的環境中,如何給孩子們創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文化環境,讓孩子遠離低俗、追求高尚、胸懷大志、長成棟樑,是許多教育專家思考,許多家長關心的重要課題。
眾所周知,一個人熱愛祖國的感情,是從小時候熱愛家鄉開始的;一個人熱愛人民的感情,是從小時候熱愛父母開始的。一個人志向的樹立,早在孩提時代,就開始受到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這不能是簡單的說教,而是通過適當的方式,歷經相當的過程才能實現的。
在中國遼寧西部,有一個古老的縣城——義縣, 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它東依醫巫閭山,西接松嶺山脈,大凌河穿城而過。這裡有奉國寺、萬佛堂、寶林樓、廣勝寺塔、八塔山等眾多歷經千年的文物古蹟;這裡有醫巫閭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這裡有朱瑞將軍、馬子丹將軍紀念碑、遼瀋戰役紀念林;這裡有一億四千萬年的化石。這裡是遼國佛都,神奇義縣;這裡是中國觀賞石之鄉,世界古生物化石之都;這裡是中國遼瀋戰役打響第一槍的地方。這片土地真可謂是教育孩子的自然大講堂,一本教育孩子的百科全書。
本書作者採用便於孩子接受的方式,把教育孩子的大道理故事化、生活化、家鄉化和身邊化,是改革放開以來鮮見的。他以寫實之筆記錄了發生在家鄉閭山凌水間的故事,這些故事既能讓孩子們在笑聲中感受到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能讓他們感受到祖國萬里河山的無限壯美。這些記述可以說是祖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波瀾壯闊畫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
我們真誠希望,觸摸到這朵浪花的孩子們,能從那晶瑩的雪浪中,受到美好與高尚的薰陶;欣賞過這朵浪花的成年人,能更加關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讓學校、家庭、社會攜起手來,共同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蔚藍的萬里長空。 這本小書故事生動,語言活潑。一些章節在布局謀篇、選材立意、遣詞造句上都有值得學習借鑑之處,對於青少年朋友寫好作文會有很大幫助,希望青少年朋友在健康書籍的陪伴下快樂成長。
——義縣副縣長蔣立新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魯東記者寫的《閭山凌水追夢人》這本書,我更加了解我們可愛的家鄉義縣,並寫了讀後感,抒發了對家鄉的熱愛。
——中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