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糟菜

閩清糟菜

閩清糟菜是一道傳統的地方名菜,福建閩清的傳統特產之一,它採用地產芥菜,經曬成七成乾,配以糯米酒糟、食鹽,按傳統工藝經發酵、陳放在酒罈中醃製而成,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曾將閩清糟菜隨船帶往海外,隨後即源源不斷地出口東南亞各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清糟菜
  • 解釋:一道傳統的地方名菜
  • 菜系:屬於閩菜系
  • 地區:福建閩清
風味特點,歷史典故,營養價值,製作方法,走紅原因,閩清三寶,閩清橄欖,閩清糟菜,閩清粉乾,

風味特點

閩清特產糟菜外觀樸素,內質美味,是一個地方土特產,閩清糟菜聞名遐邇,還遠銷歐美。
閩清糟菜(圖二)閩清糟菜(圖二)

歷史典故

比較有名的糟菜是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的糟菜,乃閩清三寶之一,在福州經常跟其他兩寶橄欖和茶口粉乾一起當做上門做客伴手禮。
閩清六都附近白岩山,山高林密,溝深洞多,三五十里方圓古木參天,蔭翳蔽日,野獸多,猴子也多。莊稼菜園常受糟蹋,人畜不得安寧。農家為防獸驅獸,人人都會打獵捕獸,自製扒撥箭、絆獸索、張貓機等誘捕野獸。一天,有個農民在菜園中安張貓機,本來想逮野貓山兔,誰想把猴子套上了。猴子吱吱亂叫,當農民趕到時猴子已掙脫逃跑。猴子見人趕來,便起報復心。當天晚上招來群猴,把這菜園的蘿蔔、芥菜拔個精光。一時吃不完,就放在懸崖頂上晾曬,曬乾後,用帶鹹酸味的樹汁和泥搓軟,醃藏在砍斷的毛竹里,表面用黃泥封緊,亂草遮密。不久,毛竹里的醃菜被人家發現了,人們嘗到別有風味的“酸甜菜”,讚不絕口。這事傳開了,大家深受啟發,加工出更香甜可口的醃菜:將鮮嫩芥菜曬乾,用酒糟和食鹽抹菜搓軟裝入瓮中擠壓緊密,再用黃土密封瓮口,再將瓮翻倒扣蓋在草木灰上,半年後取出,就是芳香撲鼻、膾炙人口的醃菜了。因主要用紅糟醃,故俗稱“糟菜”。產品特點在烹調中常常看見廚師在菜餚的製作過程中用到香糟,隨著香糟的加入,鍋中的菜餚立即香氣撲鼻,誘人垂涎。這是因為香糟具有香氣馥郁、除腥氣、提鮮味、增食慾的特點,因此在烹調時常常被作為提鮮增香的調味品被廣泛使用。

營養價值

經檢測,閩清糟菜每百克含營養成分為:蛋白質37.2克、胺基酸5.5克、粗纖維51.1克、乳酸4.5克、鈣1.1克、鐵0.04克、磷0.3克。因此,閩清糟菜煮成的各種湯料,被稱為“天然胺基酸”。漂洋過海的華僑也不忘家鄉的糟菜美味。他們回故鄉,吃飯必點糟菜湯,返回居住地時必定攜帶糟菜,使久別故鄉的家人也能嘗到糟菜。
閩清糟菜(圖一)閩清糟菜(圖一)

製作方法

糟菜是用糟鹵浸泡、滷製的菜叫做糟菜。上海常見的有糟雞翅糟毛豆。大致的方法是將食物煮熟,晾涼,然後用糟鹵(有的地方叫糟油)浸泡食物而成。一般素菜浸泡大約半小時左右,葷菜則需要浸泡兩個小時以上。這樣的糟菜口味清淡且有一種酒香味,風味獨特。
糟菜是選用優質芥菜和上等紅酒糟醃製而成。糟菜排骨湯是一道佳肴名菜,凡接待上級來客及貴賓,都免不了上一道糟菜煨湯。糟菜魚頭湯、糟菜炒粉乾等地方風味小吃,都深受各方青睞。
香糟滷水的製作
香糟是用穀類發酵製成黃酒或米酒後所剩餘下來的殘渣(即酒糟),經過一定的工藝加工而成的製品,而家用香糟滷水的一般製法是:將鮮湯1.5公斤倒入鍋內,加鹽75克、蔥白4根、姜塊2塊,然後將湯燒沸,離火冷卻後把湯倒入2公斤左右的香糟中,攪拌均勻。再用一個布袋,把糟汁倒進布袋裡懸空吊起,下面用一容器盛裝由布袋濾出的滷汁,然後再加入黃酒400克、味素5克調和均勻即成。(如覺得麻煩,超市里有現成的“香糟鹵”賣)
做好了香糟鹵汁,就可以製作香噴噴的香糟菜了。

走紅原因

據說是胡耀邦總書記來閩視察,在閩清縣吃了“閩清糟菜上排湯”,大加讚賞其味之美。從此,“閩清糟菜”一下走紅,成了名牌產品。如今我所在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店鋪里,賣的儘是“閩清糟菜”,當然有物美價廉的正牌“閩清糟菜”,也有以次充優的假冒“閩清糟菜,但不管是哪一種“閩清糟菜”,都可見“閩清糟菜”是名牌產品,是“名牌產品”才會有人以偽劣假冒,也才會有人以次傍優。
閩清糟菜

閩清三寶

閩清三寶:閩清橄欖、閩清糟菜、閩清粉乾

閩清橄欖

橄欖富含人體所需的18種胺基酸和鈣、鐵、抗壞血酸等營養成份及微量元素,核仁含油58.1%,有降血脂、助消化、生津解毒、健胃醒酒減肥、促進兒童骨骼發育等功效。史書早有“味雖苦澀,咀之芳馥,勝含雞骨”的記載。受溫度、濕度制約,只適宜於我國東南沿海熱帶、亞熱帶薄霜氣候區種植的橄欖,在閩清已有近千年的人工栽培歷史,並呈區域、規模發展的態勢。
主要品種有:檀香、惠園、自來園、長營等,其中以鮮食為主的檀香橄欖為果中極品。其果小而圓,肉厚而質脆,始償稍帶苦澀,嚼後清香甘甜,回味綿長。自唐代以來,被列為貢品。

閩清糟菜

閩清糟菜風味獨特,其味甘酸香醇,有去腥膩、增食慾、開胃清津之功效。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曾將閩清糟菜隨船帶往海外,隨後即源源不斷地出口東南亞各國。閩清糟菜色香味俱全。相傳為白岩山猴所創,後經人們的不斷改進,製作工藝日臻完備,為閩清所獨有。“上排煮糟菜”這道平常百姓餐桌上的菜餚,令胡耀邦、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讚不絕口。

閩清粉乾

茶口為梅溪源頭的一個村落。因村之井水清香可口,象溶進了香茶,故得名“茶口”。茶口村生產粉乾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因水質好、做工細、選料精良,採用自然風乾等辦法,所產粉乾潔白勻長、細潤柔韌,且久煮不爛、翻炒不粘不碎,日久天長而聞名遐邇,被列入《中國食品大全》。隨著製作工藝和製作規程的改進,茶口粉乾的品質、口感日益完美。特別是閩清茶口粉乾廠大膽推進制作工藝和製作規程創新,使茶口粉乾的生產突破依靠自然風乾的這道工序約束,改為機械烘乾後,產量成倍增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