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岐鎮(廣東化州市轄鎮)

長岐鎮(廣東化州市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岐鎮地處南亞熱帶,氣候溫暖而潮濕,屬平原地帶,土地屬於沙質地,宜種植水稻、花生、香蕉、北運菜,其中以種植北運菜最為著名,是化州市重要的北運菜生產基地。長岐鎮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及歷史古蹟眾多,有明代大理寺正卿李邦直、大理寺少卿李學曾等名人;有鎮內出土的屬省級保護文物漢代“獨木舟”;有茂名市市級保護文物華山李氏大宗祠、南安冼太廟、西灣大雁塔;有解放戰爭革命功臣李一鳴、李雅南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岐鎮
  • 外文名稱:Changqi Town
  • 別名:長岐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化州市
  • 下轄地區: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長岐墟鎮
  • 電話區號:0668
  • 郵政區碼:525128
  • 地理位置:廣東省西南部
  • 面積:37.25平方公里
  • 人口:6.11萬人
  • 方言粵語吳化片-化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旺嶺李氏大宗祠、南安冼太廟、西灣大雁塔
  • 機場:粵西國際機場(在建)
  • 火車站:化州站
  • 車牌代碼:粵K
鎮情概況,一圩兩鎮,城鎮經濟簡況,工業,農業,社保,財政,科技,獨木舟工場遺址,洪氏大宗祠,李氏大宗祠,人口數據,

鎮情概況

位於廣東省化州市南陲,屬化州南大門,地處鑒江下游平原,與化州市同慶、楊梅、吳川市淺水、長岐、樟鋪五鎮毗鄰,東面有梅化公路,西南面鑒江環抱全鎮,北面有茂湛高速公路橫貫其中。管轄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23條自然村。總面積37.25平方公里,總人口6.11萬人(截至2008年)。

一圩兩鎮

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與廣東省茂名市多個行政區接壤,包括化州、茂南、茂港和電白,歷史原因,出現有趣的茂港飛地與雙長歧鎮現象,凸顯粵西人自古以來密不可分的地緣關係。鑒江邊上的長岐,同名兩鎮分屬兩個地區,一個是化州市長歧鎮,一個是吳川市長歧鎮,兩鎮其實是同一個地方,但行政上分別隸屬兩個不同市的管理。化州的長岐鎮和吳川的長岐鎮同處鑒江畔,同飲一江水,兩鎮緊緊相連,沒有明顯的區分標界,只有一個長岐墟,大家都是長岐人。為了方便業務聯繫,讓顧客節省電話費,雖然同在一個地方,許多商家店鋪的招牌上都標有兩個分屬兩地的電話,分別是0759和0668的區號。化州長岐鎮和吳川長岐鎮一般是以解放路為界,劃分化州和吳川。

城鎮經濟簡況

工業

積極實施“工業立鎮”戰略,廣開渠道,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了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鄉鎮企業以羽絨、生物製品、鞋業、膠粒為主,造紙、藿香油、建築、運輸、竹器、炮竹、廢品回收等行業發展迅速。2005年全鎮有工業企業572家,產值15.38億元。

農業

認真落實扶持“三農”的各項政策,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一是農業基地化生產穩步發展。該鎮形成“糧、油、菜、漁、畜”等五大生產基地,呈現出“窪地養魚,坡地禽畜,埇地果木,田頭瓜菜”的特色農業格局。2005年,北運菜種植面積1100多公頃,產量21870噸,三鳥出欄54萬隻,肉豬出欄3.7萬頭。二是以立體養殖基地豐華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輻射帶動全鎮養殖業發展。全鎮各種種養專業戶1000多戶,湧現出一大批養豬養殖羅非魚等專業大戶,他們已成為農村經濟一支最具活力的生力軍。

社保

實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鎮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居民485戶,1038人;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 2006年全鎮參保人數27606人,覆蓋率達60%。
執行優惠政策,按照“有新屋、有新村、有新貌、有新發展”的規劃,落實好工作責任制,多方籌集資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幫助泥磚房戶改善居住環境。全鎮原有870戶泥磚房戶,至2005年底,已全部告別了泥磚房。

財政

積極組織財稅部門深入貫徹落實上級財稅政策,深化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門預算制度,成立鎮級財政結算中心,完善“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面開展非稅收入治理工作,積極培育稅源,嚴格依法治稅,確保了該鎮財政稅收穩定增長。2005年,全鎮完成稅收收入428.8萬元,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增長率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

形成了以農業辦為龍頭,農技站為基地的農業技術推廣、傳播信息中心,建立全鎮、村、組三級農科網路,舉辦了多期農業講座,及時傳播和推廣新的農業生產和栽培技術,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攻關,香蕉、水稻、北運菜病蟲害防治技術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全鎮農民逐漸走上了一條科技興農的發展道路。積極推進“城鎮帶動”戰略,切實抓好城鎮規劃與建設,不斷完善交通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了城鎮化進程。到2006年止,累計完成鎮通村公路硬底化6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獨木舟工場遺址

獨木舟工場遺址位於長岐鎮石寧村西側鑒江河邊。先後出土一批東漢至魏晉間製造的獨木舟及半成品、原材料等。

洪氏大宗祠

據《岐陽洪氏族譜》記載,岐陽(即長岐)鼻祖洪昊公,字景明,號康彝,系隱公次子,世居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初分潮州府潮陽縣,在景炎年間,以原籍領任高涼路判(通判),率押數百人開拓南疆,任滿解組,擇居化州岐陽。據考化州岐陽始祖昊公系晉江英林洪氏十四朝奉公之十一世孫,屬三世祖十七承務派下。
長岐鎮(廣東化州市轄鎮)
昊公肇居岐陽迄今已近八百年歷史。由於歲月遷延,生齒日繁,人丁昌熾,以岐陽為開基聖地,不斷向四方拓展:南至雷瓊海峽,西進廉欽全境,北入玉林柳州,東臨電白南海,再涉潮汕,進遷安南雲貴台灣及海外各地。僅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等四省幾十個縣市數百個自然村,據不完全統計的人口就有十多萬人。
洪豫(1389~1446年),化州縣長岐鎮長歧村人,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進士,授刑部佐職遷浙江清使司主事,升山東布政使司右參政;授中議大夫,升黃門通政使司通政使。
廣東省化州市長岐鎮的西灣村(上院李)與旺嶺村(華山李),風景優美,文化鼎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當地兩條盛產名人的著名村莊。兩村文物古蹟眾多,化州市總共有五處茂名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就有兩處就分別在這兩村內,一處是旺嶺村的華山李氏大宗祠與報德塔,另一處是上院李的南安佛子祠、新塘洪恩堂,其中華山李氏大宗祠為粵西最大的古建築,氣勢不凡;而佛子祠的建築風格典雅清秀,布局巧妙。兩村村民皆為李姓,上院李氏與附近旺嶺村“華山李”均是西平王晟公後裔,晟公十世孫遂公(江西谷村人)是我們的共同先祖。遂公有四子,上院李氏是二子仁昌公的後代,華山李是四子仁超公的後代。
上院李氏與附近粵西“三柏李”也同屬隴西李,三柏李是唐高祖李淵公第二十二子滕王元嬰公的後代。
上院李氏族系龐大,以“耕讀傳家”為訓,民風淳樸,團結睦鄰,愛文崇武,在當地是著名的名望大族,對當地的文化建設、經濟繁榮、安定團結、文明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封建科舉時代,兩村總共出過1個探花,7個進士,34名舉人,旺嶺華山李氏“一門九舉三進士”西灣上院李氏“一門廿五舉人四進士”成為嶺南地區文化史上的佳話。 其中兩村進士人數占化州總共33名進士的20%還多。

李氏大宗祠

在廣東化州長岐鎮旺嶺村聚居著一個唐朝王族李晟後裔的古老村落。據考證:旺嶺李氏是唐代西平王李晟的後代。李晟的第二十五代孫李仲榮因避戰禍自贛入粵,初居於高州,元代末年遷居化州長岐旺嶺一帶,至今已600餘年。華山李氏大宗祠就坐落在這裡,宗祠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一座具有嶺南地方特色的祠堂建築,對於研究粵西客家民居生活、建築藝術提供了寶貴實物。古祠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頂,灰雕屋脊,穿斗式,梁架結構,占地面積達2900多平方米,保留了明清建築風格。李氏大宗祠歷經明、清兩代及民國期間多次修葺,是李氏子弟進修的家塾學堂。1391年至到1582年,旺嶺李氏連續出了李福壽、李富、李幫直、李克由、李學曾、李泰初、李一迪、李一桂、李元暢等九位舉人,其中李幫直、李學曾、李一迪、李元暢四人還高中了進士。李幫直累官至太僕寺正卿,欽差提督,著有《東洲稿》等傳世;李學曾累官至大理寺少卿,吏部都諫,為官剛正清廉,著有《鶴林遺稿》20卷等傳世;李一迪累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著有《掘官存稿》等傳世;李元暢累官至內閣首輔,下二品俸官。從此旺嶺華山李氏“一門九舉四進士”成為嶺南地區文化史上的傳奇佳話。
華山李氏大宗祠華山李氏大宗祠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5176

23348

21828
家庭戶戶數
10194
家庭戶總人口(總)
44895
家庭戶男
23168
家庭戶女
21727
0-14歲(總)
18385
0-14歲男
10297
0-14歲女
8088
15-64歲(總)
23434
15-64歲男
11426
15-64歲女
12008
65歲及以上(總)
3357
65歲及以上男
1625
65歲及以上女
173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45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