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社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社區)

長山社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社區)

長山社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西北部,東、西、南面與谷里街道童前社區相鄰,西至將軍大道,北至誠信大道。社區境內寧丹公路貫穿東西,南距街道駐地秣陵集鎮9公里,北距區政府駐地東山鎮約6公里。1958年9月成立東善人民公社時,改長山高級社為長山大隊,1983年撤銷長山大隊改稱為長山村委會。2002年6月長山村劃歸百家湖街道,改名為長山社區。2006年3月長山社區隨百家湖街道併入秣陵街道。1998年長山村被評為“江寧縣村民自治模範村”,2004年成功創建成為“南京市示範社區”,2005年被評為“南京市無刑事案件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山社區
  • 地點:江蘇省南京市
  • 社區總面積:4.64平方公里
  • 總戶數:603戶
簡要介紹,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簡要介紹

長山社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西北部,社區總面積4.64平方公里,總戶數603戶,總人口2760人,總勞動力1480人,社區下轄5個片22個小組,分別是紅衛、大果園、中壩、小果園、長塘、立新、汪子、趙塘、林塘、高橋、五星、一心、中心、增產、向陽、東塘、團結、雙豐、同心、戴家、中盛、安平,社區駐地殷巷新寓27幢101室。

經濟發展

長山地區原自然地形以平原為主,僅東北角約100畝為山丘崗地,與秦淮河相連的長新河橫貫東西,主幹溝渠三條,較大水面有泊塘、楊木塘、羅家壩均在60畝以上,互相連線,適合漁業養殖和農作物的生長。新中國成立後,農田水利建設逐步改觀。1982年5月由政府出資農民出力修建司家橋大型排澇站,灌溉排澇兩用。又修建小果園排澇站,增加排澇能力,提高農田生產效率。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時,長山村有6279畝農田,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產,冬季耕種小麥,附帶種植玉米、大豆和其他農作物。水稻畝產達600公斤,小麥單產200公斤。2000-2001年作為東善橋鎮香椿頭種植基地試點,實種香椿頭面積達120多畝,每畝純收益1600元。1984年創辦長山村預製廠,1986年開辦長山磚瓦廠,緊接又創辦長山構件廠、長山紙箱廠,村辦工業總產值達40萬元。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據資料表明,社區人均收入已從1990年不足千元,發展到2006年人均收入8000餘元。2007年底全社區擁有私人汽車約100輛(不包括農用車)、機車990輛,固定電話237戶,手機1500部,有線電視入戶780戶。
長山社區

社會事業

長山村國小教育初創於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在一座舊廟裡興辦司家橋國小,時有學生40人,教師2名。1966年該國小附設國中部,有學生180人,教師10人,校舍16間。1986年又附設幼稚園,新增幼兒教師3人,入學幼兒60人。1995年由村自籌資金新建學校大樓,改名為長山國小。該國小占地15畝,校舍38間,有學生400人,教師14人。2002年學校拆遷,學生分別轉入東善國小、翠屏山國小、清水亭國小和百家湖國小。2004年分房定居後,學生主要集中在清水亭國小、清水亭中學讀書。1965年成立長山村醫療站,有赤腳醫生3名。1998年由村自籌資金新建四間平房,建立長山村衛生服務室,有醫務人員4名。2002年拆遷後,在殷巷新寓租用65幢102室作為臨時衛生服務室。2005年小區配套設施落成後,建成百家湖衛生服務中心,成為街道衛生院分支機構,有6名醫務工作人員。長山村合作醫療事業逐步發展,1990年時每人繳費4元,收費標準低,參保人數較少。隨著保費提高形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辦法,參保率提高。2006年社區居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人數2126人,2007年參保2098人(不包括城保和商業保險),參保率由過去85%上升到近兩年的98%。
長山社區

地圖信息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殷華街367號東6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