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鄉(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下轄鄉)

大塘鄉(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下轄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塘鄉,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下轄鄉。地處餘干縣西北部,鄱陽湖東南岸。東臨石口鎮,南連三塘鄉,西與瑞洪鎮比鄰,南隔湖與康山鄉相望。鄉人民政府駐長山社區,距餘干縣城17.5公里,省會南昌4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塘鄉
  • 外文名稱:DaTang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餘干縣
  • 政府駐地:長山社區
  • 地理位置餘干縣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
  • 面積:278平方公里
  • 人口:9800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建立時間:1131
名稱來歷,建制沿革,地理環境,區位,地形地貌,氣候,水文,礦藏及其他,人口,經濟概況,經濟結構,2012年任務,社會發展,文化教育,社會保障,領導信息,名勝古蹟,古戰遺址,普化寺廟,天麟公墓,千夾仂,

名稱來歷

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1)汪姓等由安徽遷此,以居一大塘邊而得名。明永樂二年(1404年),吳姓由鄧墩遷此,沿用原名。
大塘鄉政府大塘鄉政府

建制沿革

建國前屬源崗鄉,1950年分屬樂業、同心、和平鄉;1953年屬大塘鄉;1958年屬團結公社;1962年屬大塘公社,1968年屬三塘公社;1972年屬團結公社,稱大塘大隊;1976年從團結公社析出,復稱大塘公社;1984年改為大塘鄉,下轄勝利村、和平村、江家山村、同心村、幸福村、陳家塘村六個村委會及長山一個社區居委會。

地理環境

區位

位於北緯28°21′36″—29°03′48″,東經116°13′48″—116°54′24″,地處餘干縣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東臨石口鎮,南連三塘鄉,西與瑞洪鎮比鄰,南隔湖與康山鄉相望。鄉人民政府駐長山社區,距餘干縣城17.5公里,省會南昌40公里。轄區總面積27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40平方公里,占全鄉總面積的85.6%,耕地15670畝,旱地4200畝,山林7260畝。
江西餘干縣大塘鄉

地形地貌

全鄉處康山大堤圩內,為鄱陽湖平原東南圩區。地勢呈南高北低走高,縱觀全境,宛如一個聚寶盆。全鄉海拔一般在30—50米,南隅筆架山為全鄉最高山丘,高程為98.5米。

氣候

屬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呈“春暖、夏炎、秋爽、冬寒”明顯特徵。水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586.4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氣溫在17.8℃左右,日照時數為1872小時,歷年平均無霜期為256天。

水文

境內屬鄱陽湖水系。全鄉湖汊棋布,水系呈外湖、內湖水系之分。外湖主要為壘咀湖,內湖水系主要由門前湖、馬頸湖、柘蓮湖、楓樹湖、大湖等塘組成。風光旖旎,春有碧波銀浪,夏有十里荷香,秋有魚蝦滿倉,冬有萬鳥齊翔,處處洋溢著詩情畫意,是名副其實的“夢裡水鄉”。

礦藏及其他

勘探資料表明,煤、石油等能源儲量豐富。水資源充溢,全鄉水面240平方公里,水域水草眾生,浮游生物繁密,歷來為全縣水產品的主要供應地和生產地。孕育了鯉、鯽、鯿、青、草、黃丫頭等20科98種魚類,蓮藕、菱角、蓮子、黎蒿、芡實等水生植物產量居全縣前列,是全縣銀魚、針貢魚、螃蟹、甲魚的主要產區。廣闊的湖州濕地是天鵝、丹頂鶴、鸛、鴨等鳥類的良好棲息地,是江西候鳥保護區,更是鄱陽湖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口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鄉共有農戶2418戶,人口1.1萬餘人。其中男性5963人,占54.19%;女性5145人,占45.81%,該村配套老年福利中心,為老人安享晚年提供各項設施。
常住人口9800人(2017年)。

經濟概況

2010年,全鄉GDP達7500萬元,較2006年增加了4500萬元,年增幅在21.9%以上;財政收入由2006年的58萬元增至149萬元,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年增幅在27.5%以上,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由2006年的3050元增加到2010年的4500元,年增幅為17.5%。過去的五年,為大塘鄉經濟社會發展質量最好,綜合實力提升最快,鄉村面貌變化最大,人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
按照項目引資推動,做活鄉村經濟的思路,突出抓商貿物流、抓民營大戶、抓工業項目招商和抓特色農業、抓基地建設、抓生態旅遊業,促規模上檔次,積極推進產業化發展。糧食生產再創新高。全面落實了農資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有關支農惠農政策,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漲,全面實施了300畝低產湖田改造增糧工作,2010年,全鄉糧食生產面積達12555畝,總產達225.9餘萬斤,連續五年創歷史新高。基地建設蓬勃發展。全鄉形成了“一園六基地”的新格局,建成了核心面積8萬畝大湖水產養殖生態園,優質水稻、優質蔬菜、蓮藕、芡實、烏魚、螃蟹等產業穩步發展,農業生產實現了零散種植、養殖向規模經營、綠色生態發展的歷史性轉變。項目引資成果豐碩。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戰略,加大了對外湖、門前湖、柘蓮湖、龍灣湖等綜合開發力度,成功引進了益人生態、宜春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等多家從事湖面綜合開發項目,積極做好了餘干縣型砂廠、服裝加工廠項目投資生產服務性工作。五年來,累計吸引外資9500餘萬元。
更新和改造了婦女站和肖家堡站排灌設施,解決了大坪洲2000畝農田用水需要;實施了農用低壓線改造,結束了雁咀400餘畝農田長期靠手工和柴油機抽水灌溉的歷史;實施了豬公嶺至漁塘、十大溝為代表等長3500餘米的水溝清淤;維修了大坪洲、躍前等所有損毀機耕道、主幹道,總長15000米,有效解決了“雙搶”期間運糧難、運肥難等問題;加大了對長山社區長700米的道路、下水溝統一硬化改造力度;實施了鄉政府大院綠化硬化工程;啟動了青龍庵至陳家塘道路拓寬、護坡及修建碼頭項目;爭取了部門資金40餘萬元,硬化改造了白頭圓至勝利村村級道路;投資90萬元實施了陳家塘至東源鄉村級公路建設;積極爭取了中央福利彩票專項資金98萬元實施了沿湖路建設,一大批影響農村生產生活難點、熱點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創下了歷年來項目實施最多、投入最大、反響最好的成績。
切實加強了沿湖路、白頭圓至勝利村村道、陳家塘至東源村級公路等沿線及村組土地規劃建設,嚴格落實鄉村規劃一張藍圖,真抓真乾真管,結合國土“綠色行動”及鄉村規劃,先後查處了違法違章建設10起,對5棟農村違法違章建築實施了強制拆除,有效規範了農村建房秩序。新農村建設有效推進。堅持突出古村新韻、自我管理、文明和諧的工作思路,在全鄉各新農村建設點大力實施了以“三清六改四普及”為主要內容的村屯面貌綜合整治。全鄉12個新農村建設點共完成改水482處,改廁478處,改路6.5公里,清除垃圾415噸,清除淤泥69米,清除路障8處,拆除空心房6幢,興建了幸福村等民眾文化活動中心,新建了大塘文化牆,建成了大塘民眾休閒娛樂廣場,打造了長山社區、江家山等特色鮮明的新農村建設點。生態建設有效改善。有力地推進了農村清潔工程,深入實施了生態環境建設,有力推進了植樹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切實抓好了鄉村道路、河渠圩堤、房前屋後、單位庭院、新村建設點等重點區域的造林綠化,努力形成了富有生機活力的環湖綠化體系,全面提升了爭創省級生態優美鄉村工作水平。

經濟結構

大塘鄉為環湖鄉,鄉情為地少湖廣,人均耕地不足1.5畝,村民以傳統種植、漁業捕撈為主,輔以第三產業及服務業。2011年糧食生產面積達15670畝,總產達310餘萬斤,小麥3萬餘斤,蔬菜種植面積達5100畝,產量1.3萬噸,生豬飼養量4800頭,鴿1.5萬餘對,鴨飼養量達3.5萬隻。漁業收入為村民的主要收入。2011年湖面產值突破5000萬元。
2011年全鄉GDP突破8500萬元,財政收入達415萬元,較上年增長180%,人均純收入達5600元。
2011年,全鄉GDP為2010年的1.2倍,財政收入較2010年增長了1.8倍,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由2010年的4500元增加至5600元,增幅達24%以上,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十二五”時期的開門紅。
全年圍繞項目引資建設推動,做活鄉村經濟的思路,大力開展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特色招商等一系列招商活動,通過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2011年,成功引進了誠達製衣、鑫隆木業、科派科技、鴻瑞科技、三聯物流等8個投資項目,累計引進外資4300萬元,全年引資額超過了“十一五”時期的項目引資總額。
堅持從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進一步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維修了婦女路站、龍灣站、肖家堡站排澇設施;改造和疏通了婦女路站至龍灣站排灌渠道;維修了大坪洲、躍前所有損毀的機耕道、主幹道,硬化了以青龍庵至陳家塘為代表的村級道路,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夯實。認真抓好了城鄉低保、農村五保戶供養、特困戶救助、新農合、新農保工作。參合、參保農民人數分別為9832名和3860名,參合率和參保率均達100%。共對195名城鄉困難民眾實施了大病救助,235名農民獲得住院補償,12戶特困農戶獲得了建房補助。配合推進了“飛翔工程”,6名貧困戶子女免費推薦至省技校接受專業技術培訓,加強了與天津濱海新區勞務輸出合作,20名青年成功實現了就業。同時積極實施了人才興鄉戰略,從集體資金中專列了教育獎勵基金,先後對10餘名考取一本或取得研究生學歷的學生及1名獲得全國性的體育比賽第三名好成績的運動員予以了重獎。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有效地防控了血吸蟲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低生育水平得到了持續鞏固。抗旱、防火、防重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公共安全和應急體系進一步完善。圍繞經濟建設,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工會、團委、婦女兒童、殘疾人等事業健康發展,取得了新成績,為大塘鄉經濟建設作出了新貢獻。
按照 “一個社區活力四射,六村六點競相發展”的旅遊生態鄉村的發展定位,堅持突出古村新韻、自我管理、文明和諧的工作思路,抓點帶面,大力實施了以“三清六改四普及”為內容的村屯面貌綜合整治。陳家塘等2個新村建設點共完成改水82戶,改廁79戶,改路1.8公里,清除垃圾25噸,清除淤泥15立方米,清除路障5處,拆除空心房及路邊廁6棟。在其他村組,結合“規範農民建房管理年”活動的開展,切實做好控違拆違工作,重點抓好了沿湖路、白頭園至勝利村村道、陳家塘至東源村級公路等沿線土地規劃與建設,從嚴整治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為,堅決拆除嚴重違反規劃及違法違章建築,共拆除違法違章建築2棟,有效的扭轉了部分村民非法無序建房的不良現狀,始終凸顯出湖鄉宜居宜業宜游的發展潛力。
嚴格落實了班子成員信訪接待日制度,推行了重大信訪案件領導包案制。加大了以漁民補助信訪事項為代表的重點疑難信訪問題的化解,及時平息了“12.26”漁民非法上訪事件。妥善處理化解一批重點疑難的信訪問題,有關農業排澇、湖面權屬糾紛等信訪案件均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深入推進了以“增強公眾安全感”主題的平安創建活動,加大了以非法圍堰、馬頸湖權屬爭執為代表的湖面權屬糾紛的調處,及時穩控了非法圍堰、跨鄉村與村湖面權屬糾紛事態的擴張,較好化解了新農村建設、道路建設、湖面權屬爭執等糾紛9起,調結率達98.5%,群防群治格局逐步形成。認真開展了“安全生產月”專項整治活動,紮實推進了以校車接送安全、渡口渡船安全、成品油銷售等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以安全生產大宣傳、大排查、大調處入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及時有效地消除了各類安全隱患,全鄉公眾安全感倍增。

2012年任務

2012年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實現進位趕超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今年,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GDP較上年增加3000萬元,達1.15億元,財政收入增加200萬元,達610萬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淨增1000元,達6600元;在平安聯創、農業增收、鄉村規劃、生態旅遊、項目引資、社會管理六個方面打造亮點,著力建設魅力大塘、活力大塘、平安大塘。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將集中精力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集中精力抓好農業農村發展
1)加快推進政策支農惠農興農步伐。不折不扣地落實好農資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強化各項支農惠農扶農措施,不斷加大種糧大戶、養殖大戶的扶持與獎勵。堅持推廣優質水稻種植,努力提高農民增收能力。著力抓好農民工培訓、農村勞動力有序轉移、農民就業保障等工作。
2)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打造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目標,堅持用現代經營理念發展農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生態農業,壯大農特產品規模,努力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業發展,重點培育好大湖水產養殖生態園及優質水稻、優質蔬菜、蓮藕、芡實、烏魚、螃蟹等農產品生產“一園六基地”,力爭產值突破1億元。進一步做熱以大湖為龍頭的生態旅遊業,力爭引進一批水產、畜禽深加工企業,有效實現農業生產與項目開發的“成功聯姻”,農業生產功能向生活功能的拓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
3)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建設生態旅遊鄉村目標,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努力抓好“三清六改四普及”和農村清潔工程的基礎上,紮實推進村莊整治,紮實推進村莊的亮化、綠化、美化、淨化,切實扭轉村莊“雜、亂、散”布局、村內環境“髒、亂、差”面貌,持續鞏固新農村建設成果。
4)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建設的投入,重點實施好以旅遊公路為重點的鄉村公路建設,以村村通自來水、排灌設施維修與更新改造為重點的公共設施建設,規範和使用好農貿市場及停車場,切實把關係全鄉大局,關係民眾福祉,關係民生改善的項目建設好,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社會發展

文化教育

2011年末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處,各類村級圖書室6處,藏書2.7萬冊,有誰知道在哪裡?設有中心國小1所,村完小3所,初級中學1所,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0%,全是被私人承包的 費用國小就上千;有醫療衛生院1所,醫生都是連感冒都看不好的;村級實現村村通自來水,自來水費用比喝牛奶還貴。

社會保障

2011年全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達22戶,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達200戶;2011年全鄉共有五保戶32人,其中敬老院集中供養五保戶10人;9832人和3860人分別納入新農合和新農保範疇,參合率和參保率達100%。
基礎設施
水陸交通日臻便捷,水上交通轄區鄱陽湖航道常年通航,公路有省道昌萬公路及德昌高速橫穿我鄉,古大公路、大東公路架起鄉與鄉互通互動道路骨架,村與村道路100%實現水泥路全覆蓋。網際網路戶0.05萬戶,固定電話用戶0.07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2100餘戶。鄉駐地為長山社區,建有休閒廣場,綠化面積達600平方米。

領導信息

齊鳴,男,漢族,1982年1月,中共黨員,大學本科,餘干縣梅港鄉人。
1996年9月——1999年7月,就讀於贛州林業學校;
2000年9月——2008年,在梅港鄉政府工作;
2008年至今,在大塘鄉政府工作,任科技副鄉長。分管科技、新農合、新農保、廣電、商貿工作。
吳軍民,男,1968年7月生,中共黨員,大專文化。
1986年11月——1990年12月,在河北省秦皇島38562部隊服役;
1991年7月——1996年2月,在餘干縣糧食局工作;
1996年3月——2011年4月,在餘干縣楊埠鎮人民政府工作;
2011年5月——至今,在餘干縣大塘鄉人民政府工作,任鄉人大副主席。協助主席抓好鄉人大主席團日常工作,分管鄉村建設規劃工作,協管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駐同心村。
姚維金,男,1979年9月,2009年12月入黨,大學本科,江西贛州人。
1999年9月——2003年8月,就讀於南昌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專業;
2003年8月——2007年5月,工作於贛州市農業銀行章貢區支行會計(助理會計師)/客戶經理;
2008年7月——2009年8月,餘干縣大塘鄉人民政府,科員;
2009年9月至今,餘干縣大塘鄉人民政府任副主任科員,協管農業、便民服務中心、行風民主評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工作。

名勝古蹟

古戰遺址

大塘鄉為侯鳥天堂,旅遊勝地,更是自然濕地。內湖有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十八年古蹟,朱元璋的練兵場、十字街等。

普化寺廟

原名青龍庵,坐落於大塘鄉南龍嶺境內,該寺始建於清代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清代仁宗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古時,古庵佛像齊全,誦經良久,香火旺盛。一直到解放後,此庵仍尚保存,文革時期由於破舊立新,破除迷信殿堂佛像被摧毀,後於1995年將原青龍庵進行重建,並改名為普化寺。寺內建有:(1)觀音殿:坐落於樓梯山上,2005年動工興建,2008年建成。為三層鋼筋水泥建築,高約11米。內置銅觀音,外鍍黃金,高約6.6米,重約2噸。(2)舍利塔:坐落在樓梯山之巔,觀音殿西北上方,高約4.8米,用大理石砌成。

天麟公墓

士先公長子,天麟公長沙王芮公七十三代世孫,至康郎山遷洪崖之北鄉大塘。有山而峻,有水而深,山巍然,心甚悅之,遂卜其居,為大塘吳姓肇基始祖,任六合縣知縣,娶進賢聞氏。夫婦合葬黃龍山。此墓於1990年重修,建燭台,立碑牌。

千夾仂

作為一種捕魚工具,唯大塘鄉獨有。2008年列入餘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