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博物館

鐵道兵博物館

鐵道兵博物館,位於樂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溝、海螺溝黃金旅遊線上,距金口河城區僅15公里,距峨眉山約100公里。該博物館建於2012年6月28日,占地60畝,主展館1000平方米,展區分為“領導關懷、鼓舞人心”、“槍林彈雨、建功沙場”、“開山築路、功勳卓著”、 “永誌不忘、繼往開來”等四個版塊。

博物館大門上,是呂正操親筆題寫館名,館後的青山上,矗立著全國鐵道兵聯誼會捐建、原鐵道兵政委宋維栻和原鐵道兵參謀長龍桂林分別為“成昆鐵路建設紀念碑”題寫的碑名和撰寫的碑文。

鐵道兵博物館的建成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的旅遊資源,與成昆鐵路大渡河金口大峽谷雄、奇、險、幽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有機結合,成為優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中國首個反映鐵道兵工作生活的主題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鐵道兵博物館
  • 類別:鐵道兵博物館
  • 地點: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
  • 竣工時間:2012年5月
  • 開放時間:2012年6月28日
發展歷史,建築布局,作用價值,兵種介紹,建館意義,鐵兵文化,

發展歷史

鐵道兵博物館的建設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特別是全國鐵道兵戰友和聯誼組織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2008年初,開國上將、原鐵道兵政委呂正操欣然命筆,親自為博物館題寫“鐵道兵博物館”牌匾。博物館後的青山上,矗立著全國鐵道兵聯誼會捐建、原鐵道兵政委宋維栻和原鐵道兵參謀長龍桂林分別為“成昆鐵路建設紀念碑”題寫的碑名和撰寫的碑文。

建築布局

鐵道兵博物館,位於國家級地質公園樂山市金口大峽谷腹地,坐落在我國唯一的洞中火車站關村壩火車站旁。是全國唯一一座以鐵道兵為紀念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占地60餘畝,主管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珍藏歷史文物1100餘件。主展館以“夢幻的記憶”作主題,在建築型體上採用具有動感的螺旋型形體設計,並在入口處引導弧形牆上插入無數個鋼釺,使參觀者在進入博物館前就在其心靈上帶來巨大的震撼;主展館在內部空間設計上採用夢境虛幻時空來體現歷史的痕跡,參觀者進入鐵道兵博物館後就進入歷史的當年,在過去的艱辛歲月中參觀和了解這些英烈及在世的鐵道兵勇士。
鐵道兵博物館
展區分為“領導關懷、鼓舞人心”、“槍林彈雨、建功沙場”、“開山築路、功勳卓著”、 “永誌不忘、繼往開來”等四個版塊,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詳實的文字資料以及鐵道兵當年生產生活用品,集中展示鐵道兵的輝煌歷史和精神風貌,供世人瞻仰,以此激勵後人傳承和弘揚鐵道兵精神。
博物館內重現修築成昆鐵路場景博物館內重現修築成昆鐵路場景

作用價值

博物館建在這裡,有他特殊的含義,鐵道兵,本是一個不應被淡忘的群體。雖然中國軍事博物館等有一些涉及鐵道兵的收藏,但國內還沒有一家專門的鐵道兵博物館。鐵道兵從1948年組建到1983年併入鐵道部,這一工程技術兵種,存在了35年,消失也不過25年。博物館建起來了,就是鐵道兵們的娘家。博物館將陳列成昆鐵路珍貴的歷史資料。
鐵道老兵參觀館藏物品鐵道老兵參觀館藏物品
“為鐵道兵建一座歷史博物館,意義重大。”國防大學畢泗振少將在聚會上說,通過博物館可以傳播不怕苦、不怕累,講奉獻的精神,還可以教育下一代,繼續學習和弘揚這種精神。

兵種介紹

1953年9月9日,中央軍委決定組建鐵道兵領導機關,從此,鐵道兵正式作為一個兵種列入人民解放軍序列。
鐵道兵的前身是1945年8月在東北組建的一支武裝護路隊伍,後改為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1954年3月5日,鐵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最多時總兵力達40餘萬。鐵道兵成立後,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越戰爭中,為搶修、搶建鐵路,保障鋼鐵運輸線暢通無阻,立下了豐功偉績。
鐵道兵博物館
在國家鐵路建設中,鐵道兵先後修建了成昆鐵路、貴昆鐵路襄渝鐵路、東北林區鐵路、新疆南疆鐵路、青藏鐵路和北京捷運工程等大型鐵路,立下了汗馬功勞。198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決定,將鐵道兵部隊併入鐵道部。1984年1月1日,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鐵道兵指揮部改為鐵道部工程指揮部,鐵道兵各師分別改稱鐵道部各工程局。從此,鐵道兵在解放軍序列中消失,但鐵道兵的功績,卻永遠留在解放軍的史冊上。

建館意義

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從1945年的東北聯軍護路軍、1948年之後的鐵道縱隊、鐵道兵團、軍委直屬鐵道兵,到1984年奉命集體併入鐵道部,這支英雄部隊,在戰火紛飛的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援越戰場和艱苦卓絕的鐵路建設中,都立下不朽的功勳,為“八一”軍史譜寫了不可磨滅的篇章!
“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在36年的風雨歲月中,鐵道兵累計搶修鐵路3600公里,搶建鐵路690公里、戰備公路430公里,先後參加了黎湛、包蘭、貴昆、成昆、京通、青藏、南疆等52項鐵路修築和北京捷運的修建。連同其他國防、林業和各種專用鐵路,共新建鐵路12590多公里,約占全國同期新建鐵路總數的三分之一。
鐵道兵歷史演繹在全國,濃縮在成昆。1958年7月,成昆鐵路開工建設。1964年,18萬鐵道兵將士浩浩蕩蕩開赴祖國西南的崇山峻岭,與鐵道部第二工程局等單位及沿線民工一道衝到了加快“大三線”建設的最前沿!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與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成功登月和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同被譽為人類20世紀創造的三項偉大傑作!成昆鐵路疏通了西南交通大動脈,使沿線川滇兩省七市(州)13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從昔日的蠻荒之地邁向文明社會,深山峽谷中的金口河區,更是實現了千年巨變!
吃水不忘挖井人。為傳承和發揚鐵道兵“鐵血拚搏”精神,2008年初,深懷感恩之心的金口河人民,決定修建一座鐵道兵主題博物館。信息一經發布,便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全國鐵道兵戰友和聯誼組織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開國上將、鐵道兵政委呂正操欣然命筆,題寫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博物館”。2012年5月,一座承載著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的鐵道兵“精神家園”在毗鄰成昆鐵路關村壩火車站的金口河區永和鎮勝利村落成!
博物館占地60畝,主展館1000平方米,分“領導關懷、鼓舞人心”、“槍林彈雨、建功沙場”、“開山鑿路、功勳卓著”、 “永誌不忘、繼往開來”四個版塊,以圖片、文字、實物等形式展示鐵道兵歷史和精神,供世人瞻仰!

鐵兵文化

在20世紀70年代形成的鐵道兵精神。是當時時代的產物,同樣地也是當代中國主題下的精神支柱。它內涵的強烈的時代價值和高貴品位,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職業教育、職業文化建設的形象教材。
鐵道兵精神的核心內涵是“艱苦奮鬥志在四方”,這與我們當前所倡導的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並無二致。艱苦奮鬥,一方面說鐵道兵的工作艱苦——逢山鑿路,遇水架橋,另一方面說鐵道兵的生活艱苦——風餐露宿沐雨櫛風。當年的鐵道兵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建設中國的鐵路;志在四方,指的是鐵道兵戰士心中有一個美好的願景——“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要讓“錦繡河山織上鐵路網”。這個願景是崇高的,是偉大的。從歷史的大視野看,“艱苦奮鬥、志在四方”為主題的鐵道兵精神,是鐵道兵戰士用智慧和汗水寫就的歷史華章,包含了漫長的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中要傳承和光大的傳統作風。正是這種精神的力量,“脫下軍裝依然是個兵”,告別軍旗仍然是一支勁旅,薪火傳承,軍魂永鑄。所以,鐵道兵精神既是一種概念,一種內涵,一種財富,更是一種力量,一種追求,一種資源,是具有鐵道兵的傳統文化。成為鼓舞人、激勵人、鞭策人的力量源泉。
鐵道兵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