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鬥

艱苦奮鬥

“艱苦奮鬥”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 在思想開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樣化的時代,堅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意味著保持一種生活準則,一種工作作風,一種利益觀念,一種精神狀態,乃至追求一種高尚的奮鬥目標和人類共同的價值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艱苦奮鬥
  • 外文名:hard work and plain living
  • 屬性:成語
  • 出處:毛澤東思想
黨的優良傳統,新時期的特色,江澤民新論述,是黨的優良傳統,是精神根本問題,要依賴模範作用,具有歷史意義,結合歷史發揚,胡錦濤論述,歷史淵源,現實意義,樹立和弘揚,

黨的優良傳統

艱苦奮鬥,是黨團結和帶領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強大精神力量。黨的歷代中央領導集體都十分重視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並將其作為一貫的治黨、治國、治軍的重要原則貫穿始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追尋黨的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思想發展軌跡,永遠高揚艱苦奮鬥的旗幟不動搖,對於全黨、全社會自覺抵禦各種腐朽思想侵蝕、保持黨和國家政權永不變質、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環境保護—可再生資源的回收環境保護—可再生資源的回收
歷史證明,毛澤東同志所號召並倡導的艱苦奮鬥精神,作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對於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積極投身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克服困難、不懈奮鬥,產生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新時期的特色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背景條件下,鄧小平同志再次強調了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思想的有關內容,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形成了自身的時代特色。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緊緊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工作大局,正確分析新時期、新環境和面臨的新情況、新任務,在全面繼承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展了關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內容,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在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對於在新時期繼續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理論認識,做出了一系列科學判斷和重要論述。

江澤民新論述

是黨的優良傳統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江澤民同志再次重申了繼續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重大意義,明確指出“艱苦奮鬥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必須繼續發揚光大”,並且提出了“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重要要求。

是精神根本問題

加深了對於艱苦奮鬥精神根本性問題的認識。江澤民同志深刻指出:“對於共產黨員和各級領導幹部來說,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說到底是牢固樹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問題。只有從根本上解決世界觀、人生觀問題,牢固樹立民眾觀點,黨的艱苦奮鬥的好傳統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風上真正紮根”。

要依賴模範作用

突出強調了廣大黨員和各級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在少數幹部中滋長的追求享受、貪圖安逸現象的嚴重危害性進行了更為深刻具體的闡發。

具有歷史意義

在深刻總結歷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將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國家富強、民族發展的重要高度,增強了全黨、全社會對於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認識。

結合歷史發揚

在全黨、全社會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將黨的作風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將現代思想道德文化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結合。

胡錦濤論述

二○○二年末,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學習考察時再次強調,全黨同志要重溫毛澤東同志關於“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重溫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關於全黨和全國人民要長期艱苦奮鬥的重要論述,在新的形勢下堅持做到“兩個務必”。這對於我們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完成十六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向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始終不渝地堅持做到“兩個務必”提出了“四點希望”,為全黨、全社會繼續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明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艱苦奮鬥精神總是與輝煌成就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奮鬥就會有艱辛,艱辛孕育著新的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上,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的領導幹部只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弘揚艱苦奮鬥作風,永遠高揚艱苦奮鬥旗幟,我們的黨就一定能夠更加堅強,就一定能夠經受各種風險考驗,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不斷由勝利推向新的勝利!
“艱苦奮鬥”主要是指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奮發努力,昂揚鬥志。新形勢下,解析“艱苦奮鬥”,它遠遠超出了外在的口號和形式。在思想開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樣化的時代,堅持艱苦奮鬥的政治本色,意味著保持一種生活準則,一種工作作風,一種利益觀念,一種精神狀態,乃至追求一種高尚的奮鬥目標和人類共同的價值方向。

歷史淵源

早在建國前夕,毛澤東同志就針對黨執政後可能出現的問題鄭重指出:“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後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向全黨發出了“兩個務必”的號召。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根據當時我國的具體國情,特別是剛剛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新的社會條件,進一步闡述了艱苦奮鬥的思想:
其一, 將艱苦奮鬥與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緊密聯繫,提出“勤儉建國”的重要建設原則,強調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其二,將艱苦奮鬥作為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牢固樹立正確思想認識的重要內容,提高廣大黨員民眾對於繼續保持艱苦奮鬥重要意義的認識,在全黨、全社會形成了勤儉辦一切事情的良好氛圍。
其三,將艱苦奮鬥作為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克服個人主義和不良作風的有力武器,並將其統一到切實關心民眾生活、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各項工作之中。
歷史證明,毛澤東同志所號召並倡導的艱苦奮鬥精神,作為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對於激勵全黨、全國人民積極投身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克服困難、不懈奮鬥,產生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背景條件下,鄧小平同志再次強調了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的重要意義,進一步發展了毛澤東思想的有關內容,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形成了自身的時代特色。
其一,尊重國情,強調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一樣,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精神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性的過程,是貫穿於這一漫長歷史階段始終的,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們不能不提倡和實行艱苦創業”。
其二,針對一些黨員民眾思想上存在的問題,著重強調了黨員領導幹部在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精神過程中的先鋒模範作用,逐步建立起了領導帶頭,黨員動手,全社會共同行動的有效實施機制,更好地推動了黨的自身建設和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其三,根據新時期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複雜原因和黨風廉政建設的新任務、新要求,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將發揚艱苦奮鬥精神與新形勢下的反腐敗工作緊密聯繫,堅持節儉與治理相結合,大力提倡艱苦創業精神,使廣大黨員自覺樹立起克服消極腐敗現象的牢固堤防。

現實意義

從世界觀、價值追求以及政治修養等高度來審視“大興艱苦奮鬥之風”,既是新形勢下面對新條件、破解新困苦、解決新難題的需要,也是端正黨風、清理政風、重塑民風的必然要求。“大興艱苦奮鬥之風”的意義和作用,至少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遏制奢靡享樂之風的需要。現實中,面對多樣化的物質、思想及生活觀念,人們在回歸和滿足“人本”利益與需求的同時,那些過猶不及的個人主義、消費主義以及享樂之風也呈泛濫之勢。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不僅宗旨意識在淡化,誘惑面前鬆懈化,而且物慾、私慾不斷膨脹,以至於在“體面”、享樂的追求中,不知不覺把自己混入了浮誇、腐敗、奢靡墮落的隊伍。因此,務必艱苦奮鬥,既是黨員幹部尋回自己政治本色的需要,也是以身作則帶政風促民風的需要。
其二,是引導民眾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健康的生活應是多種需求的均衡滿足,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我們應該吃好穿好,而不必恪守傳統的“縫縫補補”,但決不代表衣食可以無度。事實上,就人們的心理健康而言,當下人們精神需求中的缺失狀態,或許更值得我們研究,我們不僅要關注人們物質脫貧,更應關注人們的精神脫貧,因為,物慾膨脹助長的將不僅是不正之風的蔓延,它也極易導致精神的頹靡。所以,“大興艱苦奮鬥之風”,既是我們面對新的物質、精神困苦的需要,也是我們如何繼續奮發努力、鬥志昂揚的需要。
其三,是放眼人類整體利益的需要。人類雖有無窮的探索能力,但迄今為止,我們還必須承認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空間有限、資源有限,財富也有限。所以,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我們都沒有理由奢侈浪費,更不能竭澤而漁。即便為了拉動內需、搞活經濟、倡導消費,那也脫離不了有餘不盡、量入為出、細水長流的原則,只有健康的、理性的消費,才是親社會的消費,否則便是對人類共有資源的破壞,甚至是對後人的犯罪。因此,我們學習和保持艱苦奮鬥,這既是人類的高貴與理性所在,也是人類整體利益的要求。
其四,是純潔黨性、保持黨的政治優勢的需要。黨的政治優勢歷來得益於對黨的宗旨的貫徹和落實。現實中,雖然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但仍未達到讓全體人民都衣食無憂的水平,還有許多百姓缺乏相應的社會保障,甚至仍有一部分民眾不得不掙扎在貧困線上。如果我們自以為日子好過了,便以接待為理、學習為由或以發展為藉口,輕易讓一餐飯、一趟差旅、一次辦公裝修,就花掉相當於老百姓一年、幾年甚至一輩子都掙不來的生活費用,那何談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呢?失掉民心,黨將無以為存。所以,只要人民還有艱難困苦,我們就沒有理由不艱苦奮鬥。

樹立和弘揚

艱苦奮鬥作為我黨的傳家寶傳承至今,得益於它不朽的精神價值和崇高理念。所以,我們樹立“艱苦奮鬥之風”,是把它視為我們拒腐防變的堤防、清正廉潔的保證、堅守大眾情懷的誓言以及獻身人類幸福事業的決心。只有讓“艱苦奮鬥之風”真正成為高風亮節的時代潮流、恆久不變的黨政風氣,我黨才能永葆生命的青春,也才能獲得永續的政治資本和財富。為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從思想教育上提升黨員幹部的政治修養,使之重新認識艱苦奮鬥的時代意義和價值內涵。
其次,應從制度層面上以艱苦奮鬥為原則,制定和規範黨政公務財政支出與消費的細則與條例,嚴禁公款超標接待、陪同、差旅以及購置、贈送物品等奢華行為的出現。
再次,可從組織生活中引導廣大黨員樹立健康的社交觀、禮儀觀、消費觀等,使之學會既能充分享受生活水平的提升,又能科學理性地對待物質需求的滿足,同時,還能看到合理消費中的精神價值與社會意義,並以此帶動民眾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和風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