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犁鏵

鐵犁鏵

公元前6世紀,中國人發明了鐵犁。歐洲人到17世紀才使用鐵犁,比中國晚了二千三百年左右。公元1050年,中國人還發明了犁鏡,給犁裝上犁鏡,便於翻土,從而提高了農業產量。大約公元前3500年,米索不達米亞平原農夫發明了牛拉犁具。犁是人類早期開始耕地的農具,中國人大約自商代起已使用耕牛拉犁,木身石鏵。公元前500年,歐洲農夫造出了鐵犁,犁前有二個輪了和一個犁刃(即犁鏵)。中國戰國時期在木犁鏵上套上了V形鐵刃,俗稱鐵口犁。犁架變小,輕便靈活,更可以調節深淺,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歐洲人於1700年代開始用先進的羅瑟蘭犁、蘭塞姆金鐵犁和播種機。1830年美國移民開始用迪爾銅犁,其他各大洲也開始用銅犁。總之,犁的發明、套用和發展,凝聚了中國人和世界其他各位發明家的心血,並顯現了他們的智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犁鏵
  • 發明時間:公元前6世紀
  • 發明國家:中國
  • 效果:提高了耕作效率
外形材質,歷史記載,

外形材質

鐵犁鏵,器呈等腰三角形,底面平直,背面拱起。背面開“V”字形銎,兩翼開刃,前鋒殘損,銎槽內有木質殘留。長29厘米、兩翼最寬處21厘米。此器為2008年下半年,湖州中心城區紅旗路、江南工貿大街、同岑路地下人行通道及地下停車場工程開挖時發現,同年12月湖州市博物館向民間徵集所得。同時出土的有鐵钁、鐵錛、鐵鑿、鐵斧、鐵鐮、鐵鏟、鐵鍤、三齒钁、鐵刻刀、鐵紡輪、鐵鉗、鐵鉤、鐵環形器、鐵鍘刀,共15類55件。

歷史記載

秦漢時期我國鐵器在戰國晚期鐵器初步普及和鐵器工業初步形成的基礎上獲得全面發展,自此我國古代社會全面進入鐵器時代。湖州位於太湖之濱,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河流縱橫交錯,是適合居住和發展農業之地。戰國時期,楚國春申君在今湖州境內始置菰城縣。今在湖州城南雲巢鄉窯頭村仍有下菰城遺址。《嘉泰吳興志》記載:“下菰城在縣(烏程縣)南二十五里吳興記雲春申君黃歇菰城縣起樓連延十里接黃浦。”可見當時的繁榮程度。秦漢時期,湖州已經發展成為江南的大郡,唐代詩畫名家顧況在《湖州刺史廳壁記》中寫道:“江表大郡,吳興為一。夏屬揚州,秦屬會稽,漢屬吳郡……其英靈所誕,山澤所過,舟車所會,雄於楚越,雖臨淄之富不若也。”優越的自然環境和雄厚的經濟實力,為鐵器的冶煉、使用和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規格不一、式樣繁多的鐵制農具的集中發現,足以顯示當時湖州城郊可能存在一定規模的鐵器鑄造工場和店鋪,鐵器生產已經向標準化、系列化和商品化發展。鐵質農具作為先進的生產工具已經廣泛運用於樹木砍伐、土地耕種、田間管理、作物收割等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鐵犁鏵的發現表明湖州在漢代已經出現了鐵犁牛耕,從而證明了漢代湖州地區的生產力水平有了質的提高,農業生產已經由刀耕火種向精耕細作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