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姑娘

鐵姑娘

鐵姑娘,意思是用性質堅硬、堅強的“鐵”修飾姑娘,是1960年代、1970年代對中國女性去性別化(或稱男性化、中性化)行為方式的稱譽性評價,也是那個反性感時代的性感。對中國傳統之於婦女德容工言須“溫柔”“賢淑”的弱女子性別規範,是一種顛覆。其語義與中國古代的穆桂英、花木蘭形象相似,指稱女性中可堪與男性媲美的豪傑。但卻是從毛澤東“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婦女能頂半邊天”、“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詩意想像中汲取意涵,創造出的專屬於那個時代的新的女性象徵性符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姑娘
  • 含義:用性質堅硬堅強的“鐵”修飾姑娘
  • 代表人物李秀英呂玉蘭
起源,歷史,代表人物,優秀人物,汝河知青,

起源

40多年前,在與洪水的鬥爭中,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誕生了一支“鐵姑娘戰鬥隊”。

歷史

1949年以後這一中國社會性別平等的多層次的、分步的歷程,作為中國共產黨主導的婦女解放,畢竟拓展了婦女參與社會生產的廣度,改變了社會對婦女的能力評價,部分觸及到“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分工模式以及支持這一模式的文化觀念系統,爭取女性的權利,是女權權利在中國發展、成長的實際道路。但它同時也是犧牲了女性福利換來的。罔顧固有女性生理特點,忽視對婦女生理特點的勞動保護,造成了許多婦女病的發生、遺留。
“鐵姑娘”相關老海報“鐵姑娘”相關老海報
婦女作為現代工業化的人力資源被動員起來加入勞動大軍,1970年代年全民所有制企業女工比重達到28.3% (低於實際的婦女參與勞動率)。
1980年代婦女的勞動參與率達到80%以上(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5%),是1949年以來重要的社會進步之一,女性被鼓勵進入以前由男人從事的重工業、重體力勞動行業—— “三八女子測量隊”(“三八女子XX隊”成為了固定格式的命名方式)、“三八鑽井隊”、“女子高空帶電作業班”、女煉鋼爐長、女建築工、女子架橋班、三八女子搬運班、三八女子掘進班、女子海洋采殖班、女拖拉機手、雷鋒女子民兵班、女飛行員……刺激著、塑造著人們的想像。但據研究者調查,女子專業隊也多集中在生產建設兵團、石油系統和電業局等大型國有企業和基地,不像人們想像(被媒體渲染所誘導、營造)的那么普遍。實際是計畫經濟下統一調配勞動力造成某些局部、暫時的性比例失調,以婦女從業方式來緩解。而通過組織女子專業隊的方式激勵婦女做超出她們體能的重、累、髒、險的活,往往比男女混編更行之有效。
1980年代大陸學界對這樣的政策取向進行了批判性審理。
1990年代國家勞動人事部明確禁止女職工從事礦山井下作業、森林伐木及流放作業、建築業腳手架的組裝和拆除作業、電力電信行業的高處架線作業、連續負重(每小時負重次數在6次以上)每次負重超過20公斤等作業。此時女職工已全線退出重體力、井下和野外作業;初步達到國際公認的婦女勞動保護底線。

代表人物

優秀人物

鐵姑娘中的代表人物是女勞模李秀英呂玉蘭郝建秀、吳蓮英、尉鳳英,第一代知青邢燕子侯雋大寨鐵姑娘郭鳳蓮、江水英(《龍江頌》里的女主人公)。梳雙辮、留短髮,寬肩粗腰,大嗓門,身著藍色工裝(裙子有“小資”嫌疑),皮膚黝黑,結實而強壯,神態活潑開朗;從不在乎自己的容貌,忌諱個人情感,“同志”、“戰友”取代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副肩膀兩隻手,一根扁擔兩條腿”,在生產勞動中“誓叫大地換新顏”——江青所攝“颯爽英姿五尺槍”的“女民兵”照片就是典型的鐵姑娘形象。任何肯定女性身體性徵美(秀髮、玉膚、紅唇、高乳、長腿)的展示都被斥之為“臭美”,把那些令人怦然心動的人體美許給了狐媚的女特務、資產階級小姐、浪蕩墮落女人。
“鐵姑娘”老照片1“鐵姑娘”老照片1

汝河知青

如今,汝河靜靜地流淌著,但在40年前,汝河幾乎每年都會發洪水,大水一來,下游的一些村莊就成了一片汪洋;洪水過後,大片田地里堆滿了累累的鵝卵石。為了改變糟糕的自然狀況,公社把知青們組織起來,完全靠人力大戰汝河。橫跨汝河的那道壩就是知青們連夜拉石頭,一塊塊堆砌起來的。
當年的知青王付昌,如今已是滿臉滄桑。每每談起那些城裡來的同伴,他總是十分感慨:“當時知青們上山拉石頭,還要在石頭裡摻沙子,一車足有千把斤。白天干一天已經夠累了,晚上再乾可不是玩兒的,但大家照樣接著乾。因為路不好,車子拉不好就會翻,知青們經常連車帶人掉到溝里。雖然很難很苦,但大家沒什麼抱怨。”
女知青住的幾個房間離汝河非常近。每當暴雨引發山洪,都是女知青率先衝出去,在大雨中加固和搶修大壩,每個人都淋得渾身濕透,筋疲力盡。這些經歷,程虹在《難忘那片熱土》中有過生動描述:“曾記得那些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我們奮戰在大壩上,用肩膀扛著裝著砂石的稻草包加固大壩,泥濘中,有人摔倒了,爬了起來,又有人摔倒了,又爬了起來。”為了保生產,知青們還要抱著被子往育煙苗田裡跑,用被子把煙苗蓋起來,以免暴雨淋壞煙苗。沒有被子蓋,他們就找個窩棚說著笑話,一直到天亮。
那時,人們都喜歡用“改天換地”這個詞來激勵自己。程虹也不例外。只要與程虹一塊乾過活的人,都知道她個性頑強,幹活不惜力,是個典型的“拚命三郎”。知青王光顯介紹:“當時,人稱程虹‘鐵姑娘’,就是一個‘女漢子’。往地里送大糞,十幾歲的小姑娘拉車,都跟男同志一樣。”另一位知青吳煥霞則記得,在村里,程虹任青年組組長,全組一共15人,本來生產隊安排男勞力拉石子修路,女青年種蘿蔔,但程虹認為拉石子是個鍛鍊的好機會,就和幾個女青年拉起了石子,白天跑了幾十公里,晚上回來又拉磚乾到半夜,第二天起來渾身沒勁,拉車上坡時老往下滑。但她鼓勵自己“共青團員就是要天天走上坡路,不能滑下來”,最後咬咬牙“終於上去了”。
下鄉8個月後,程虹被選為知青積極分子,作為代表在縣裡一次大會上發言。在這份名為《聽毛主席的話,在廣闊天地里鍛鍊成長》的發言材料里,程虹也提到自己“腰酸腿疼地歪在床上時,腦子裡就不由自主地閃出了一個念頭:‘家’”。但無論怎樣想家,這位意志堅強的姑娘依然堅持“繼續革命的路”。她帶領18名姑娘,參加了麥田套種玉米奪高產實驗。有知青回憶,程虹完成的生產任務總是被計10分,這是最高分,一般只有男知青才能達到。
“鐵姑娘”老照片2“鐵姑娘”老照片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