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湖新區

鏡湖新區

鏡湖新區於2002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地處紹興北部平原,南靠越城,西接柯橋、東連袍江,位於三大片區的中心地帶,其功能定位為紹興中心城市的核心和生態綠心,現為紹興市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鏡湖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新區管委會負責履行規劃區內的開發建設和與開發建設緊密相關的管理職能。

2013年11月初,市委先後下發紹市委發〔2013〕72號和紹市委辦〔2013〕88號檔案,明確“鏡湖新區管委會以開發建設為主責”、“靈芝鎮、東浦鎮改由越城區管理,轄區內的社會管理職責也由越城區負責履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鏡湖新區
  • 外文名稱:jinghu new district
  • 電話區號:0575
  • 郵政區碼:312000
  • 地理位置:浙江省紹興市北部
  • 面積:59.4平方公里
  • 人口:約25萬人
  • 著名景點:鏡湖
  • 車牌代碼:浙D
  • 水域面積:16.8平方公里
基本概況,歷史背景,新區區域,新區職能,內設機構,直屬單位,垂直單位,

基本概況

鏡湖新區於2002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地處紹興北部平原,南靠越城,西接柯橋、東連袍江,位於三大片區的中心地帶,其功能定位為紹興中心城市的核心和生態綠心,現為紹興市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鏡湖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新區管委會負責履行規劃區內的開發建設和與開發建設緊密相關的管理職能。
鏡湖新區是江南水鄉的經典之地,境內河道密布,湖泊眾多,向有“水鄉澤國”的美譽,是紹虞平原上水網最為稠密的地域,現有水域面積16.8平方公里,占轄區總面積的22.1%,犭央犭茶湖為紹興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鏡湖濕地為省內首個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地處鏡湖新區的中心區域,總面積15.6平方公里,被譽為紹興大城市的“生命之腎”和“天然氧吧”。鏡湖人文積澱深厚,名勝古蹟眾多,以酒文化、橋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農耕文化、古鎮文化等名聞遐邇。國家級文保單位避塘始建於明崇禎15年,全長3.5公里,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水利設施,基本保持了清代原貌,被稱為“水上奇觀”;千年古鎮東浦,是聞名於世的紹興黃酒的發祥地,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和辛亥革命先烈徐錫麟的故鄉。
建區十餘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新區切實加大開發建設力度,特別是近幾年來,城市重大功能性設施項目得到加速集聚,完成出讓經營性土地3900多畝,約14平方公里區域的開發建設初具規模,一個現代城市的核心區塊正在形成之中。
一是主幹路網框架逐步形成。已先後建成區內主次幹道路20餘條62.8公里,通過縱向的解放大道、大越路、後墅路和越西北路等,橫向的于越路、群賢中路、洋江西路、鳳林西路、二環北路等的新建、改造或延伸,使得越城、袍江、柯橋三大片區通過鏡湖新區,在空間上連線更加緊密。
二是生態環境保護紮實推進。紮實推進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加快 15.6平方公里保護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水環境綜合整治、防護林及萬畝綠地建設等工作,完成了梅東濕地林改造、梅山適南亭和梅園、十里荷塘等項目建設;群賢路綠化景觀建設進展順利;鏡湖濕地兒童樂園、犭央犭茶湖入口公園、梅山西入口公園已進場施工;梅山及周邊景觀提升正在規劃編制;青甸湖植物景觀工程年底前完成前期準備。2011年五月份鏡湖新區管委會由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省共有8家單位獲得這一榮譽稱號,也是我市唯一一家單位。
三是拆遷安置任務較好完成。完成了190萬平方米房屋拆遷,涉及整體拆遷村莊15個,建成13個安置小區約136萬平方米,靈北、蚌潭、湖東3個小區計19萬平方米即將竣工;新動建4隻拆遷安置小區計97萬平方米。通過集中式解困房和公寓式解困房建設、宅基地整理安置、城中村改造安置余房安置等形式,已經解決了1500戶左右村民的住房困難。
四是重點功能區塊初具雛形。綜合配套服務區的大灘區塊已經基本建成;曲屯區塊的數碼城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商貿綜合體土地已經落地;外灘區塊包括企業總部和一批房產項目形象基本顯現;5平方公里中心區塊已經成為開發建設的攻堅重點,科技、文化和奧體“三中心”主體形象已經顯現,融集聚區、13幢企業總部大樓、高端酒店、大型旅遊綜合體和城市綜合體已經落戶。環湖生態休閒區的城市濕地公園、漁獵公園、梅園已全面建成。高鐵科教區的科教園和高鐵站均已基本建成。現代服務業發展區鳳林路兩側的商務辦公項目和五金機電城正在建設之中。

歷史背景

世紀之初,還是古城北郊一片沼澤、田野和村莊交錯的鏡湖,納入了紹興大城市建設的整體規劃。2000年完成編制的《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三大組團,綠色空間”的城市結構形態,首次提出“鏡湖綠心”的概念。
2002 年 10 月 30 日,紹興市人大常委會第 37 次會議審議通過《紹興大城市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精心規劃建設“城市綠心”與市“行政中心”;將犭央 犭茶 湖改名鏡湖;並首次正式將鏡湖新區功能定位為“生態功能調節區、城市休閒娛樂區、水上旅遊觀光區和行政管理中心區”。
2002 年 12 月 26 日 ,新區正式掛牌成立,根據紹市委發〔2002〕56 號檔案《關於加快鏡湖新區 ( 城市綠心 ) 開發建設的若干意見》正式確立了鏡湖新區的功能定位、行政區劃和機構設定等,鏡湖核心區塊的開發建設拉開序幕。
2003 年 7 月 15 日 ,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紹興市鏡湖新區空間發展規劃》,標誌著紹興建設百萬人口、現代化生態型大城市的“綠心”——鏡湖新區的空間發展形態正式確定,鏡湖新區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
2003年10月,鏡湖新區以建設總投資14.3億元的“五路十橋”工程和總投資9.4億元的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為標誌,掀起了第一輪開發建設的高潮,2005年5月20日,國家建設部批准設立紹興市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2006年4月30日“五路十橋”工程竣工通車、鏡湖濕地公園正式開園。
2008年修編的《紹興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20年)》,明確鏡湖新區作為城市“綠心”,規劃定位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生態示範新區,融合越城、柯橋、袍江的綜合性城市新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實施“城市北進”戰略和“三片融合、中心崛起”的城市發展思路,並要求鏡湖核心區塊建設“三年初出形象、部分建成,五年基本形成”。
2009年以來,隨著高鐵站、科教園以及奧體、科技、文化“三中心”等一系列省市重大項目落戶鏡湖和市委市政府正式入駐新區,掀起了開發建設的第二輪高潮。
2012年以後,大型城市綜合體、商貿綜合體、越商總部基地、金融集聚區和國際高端酒店等重大商貿項目先後落地,新區進入開發建設新高潮,並逐步向形象顯現期過渡,一座現代化的生態新城正在從藍圖變為現實。
2013年11月初,市委先後下發紹市委發〔2013〕72號和紹市委辦〔2013〕88號檔案,明確“鏡湖新區管委會以開發建設為主責”、“靈芝鎮、東浦鎮改由越城區管理,轄區內的社會管理職責也由越城區負責履行”。

新區區域

紹興市委市政府定位的鏡湖核心區塊(規劃區)東至紹三線,西至紹齊公路,南至蕭甬鐵路,北至柯袍線,規劃總用地59.4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32.2平方公里,至規劃末期2020年人口約25萬人。規劃建設目標是建成紹興市的行政管理中心區,生態功能調節區,休閒旅遊觀光區,使鏡湖新區核心崛起,三大片區融合發展;新區功能定位為紹興中心城市的核心、生態綠心。鏡湖核心區塊主要按綜合配套服務區(14平方公里)、環湖生態休閒區(22平方公里)、高鐵科教區(6平方公里)、現代服務業發展區(8平方公里)、東浦古鎮保護區(3平方公里)和居住綜合區(6平方公里)六大功能區進行開發建設。
鏡湖新區

新區職能

履行規劃區內的開發建設和與開發建設緊密相關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規劃工作,土地開發及出讓,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安置小區建造,招商引資,項目審(核)批,許可權內的建設項目招投標,建設行業管理及工程質量監督,房地產管理,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建設與管理,市政設施及公園綠化維養管理等。

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承辦新區黨工委、管委會日常黨務和行政事務工作;負責新區政務信息、對外宣傳、檔案管理、機關後勤等工作。
二、政治處
負責新區黨工委的日常事務;新區幹部職工的教育、選拔、錄用、調動等工作;新區黨建工作;指導兩鎮黨建工作。
三、監察分局(紀工委)
監督檢查駐在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及其成員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政勤政情況。組織協調轄區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抓好黨紀政紀教育。受理民眾對黨員幹部和行政監察對象的檢舉、控告及處分對象的申訴,查處違法違紀案件。推進機關政務公開和行政效能建設,部署指導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工作。
四、機關黨委(機關紀委)
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上級黨組織的決議,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對機關黨員進行管理監督,做好發展黨員工作。配合幹部人事部門對機關黨員幹部進行考核和民主評議。領導機關工會、共青團、婦委會等民眾組織,支持這些組織依照各自章程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
五、經濟發展局
直接行使市發計委、市外經貿局、市經貿委、市水利局、市農業局和市林業局授權在新區的管理職權。負責鏡湖經濟的綜合管理和服務、項目的立項申報審批、經濟統計、安全生產、農業、防汛、科學技術、招商引資等工作;協助管理環境保護、技術監督、食品安全等工作。
六、建設局
直接行使市建設局、市建管局在新區的管理職權。負責新區市政工程、市容環境、公用事業、園林綠化、核發建築施工許可證、建築質量管理、建設工程招投標執法監督等工作。
七、房屋徵收辦公室
負責新區拆遷工作和安置房的交房分配工作。
八、總工會
負責指導新區工會工作,組織實施好機關工會工作,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機關文化。
九、投資合作局
牽頭做好落地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的相關協調工作;負責做好建設項目完成後的綜合驗收、考評工作;投資服務投訴的受理和處理。

直屬單位

直屬單位
負責人
§ 紹興市鏡湖新區漁政站
-
§ 紹興市鏡湖新區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
陳永傑
§ 紹興市鏡湖新區水政監察大隊
徐國峰
§ 紹興市鏡湖新區房地產管理所
胡淑香
§ 紹興市鏡湖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處
§ 紹興市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處
章哲雄
§ 紹興市城北新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勞興方
§ 紹興市鏡湖新農村建設有限公司
徐仁雲
§ 紹興市鏡湖園林市政有限公司
童 華

垂直單位

一、市規劃局鏡湖新區規劃分局
二、市國土資源局鏡湖分局
——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山水資源尤為豐富。境內山水資源豐富,田園風光秀麗,河道密布,湖泊眾多,向以“水鄉澤國”享譽海內外,是紹虞平原上水網最為稠密的地域,現有水域面積1206.31公頃,占轄區總面積的22.1%(規劃後達1508.2公頃,占28.2%。),而且水形態豐富多樣,有江、河、湖、瀆、漊、灣等。山體面積74.12公頃。而其中尤以一湖、三山和荷葉地風貌成為開發建設不可多得的資源依託。“一湖”即鏡湖,原名犭央犭茶湖,現湖面面積2.23平方公里(據市志記錄北湖原有面積4.29平方公里,1969年圍湖造田後面積逐年減少),為紹興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規劃拓浚後,湖面將超過西湖,達8平方公里;與其遙相呼應的南湖,現狀水域面積0.91平方公里,拓浚後將達1.44平方公里,南北兩湖規劃定位為“北大南秀,北動南靜”。“三山”即位於新區東北部的梅山美女山鳳凰山,一脈相連,形態雋美。濕地條件彌足珍貴。濕地被稱之為地球的“腎”,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資源潛力和環境調節功能。在新區的中心,保留有完整的水鄉荷葉地風貌,局部區域還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原生態濕地系統。新區濕地規劃區面積約8.3平方公里,經過生態修復,鏡湖濕地可以建成具有沼澤、荒島、野水生植物和各種濕生植物群落、喬木灌木、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濕地經濟作物、觀光生態農業示範區等多樣化的自然濕地生態景觀。
——人文資源積澱深厚。新區堪稱紹興水鄉、酒鄉、橋鄉、名士之鄉的一個縮影。其中,東浦古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形態保存基本完好,“小橋、流水、人家”, 216 座形態各異的橋樑、 36 條水色澄清的河流、徐錫麟故居、 犭央 犭茶 湖避塘、東浦老街等等,可謂古鎮風貌,酒鄉風情,名人故居。而歷史上有名的梅山,早在越國時期,越王勾踐就在山上建有齋戒之台;至唐代,在山西側建有永覺寺,歷代有巫山之穴、梅子真泉、適南亭、尚書墓、茶塢等名勝古蹟。
——經濟基礎較為堅實。近年來,新區工業已經形成以紡織業為龍頭,羽絨製品、家具製造兩翼齊飛,箱包、服裝鞋帽、塑膠製品、通信電子同步發展的經濟格局。紡織業一業獨大,規模以上企業 65 家,占全區工業經濟總量的 57 %左右。羽絨製品和家具製造業位列其後,各占工業經濟總量的 10 %左右,其中,新區工業企業中“喜臨門”、“冠友”已獲省名牌產品稱號,“喜臨門”床墊同時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發的“產品質量免檢證書”。“夢星”、“越大”獲省著名商標。服裝鞋帽、箱包製造、塑膠製品和通信電子四行業作為新區工業的“第三梯隊”,各占新區工業經濟總量的 3 — 5 %。 2004 年,全區實現產值 69 億元,完成產品銷售收入 67 億元,實現稅金 2 億元,當年計提折舊 1.8 億元,實現利潤總額 3 億元,完成工業性投資 7.5 億元,在建工業項目 45 只,其中市重點項目 4 只,完成進出口總額 16815 萬美元,其中自營出口 14368 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 384 萬美元,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 21 家,新區自營進出口企業累計達到 99 家。 2003 年,順應新區開發建設需要,區內冠友、大榮織造、承天電器、中原紡織等 8 家規模以上企業已遷離新區。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近幾年來,新區在計生、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精神文明等方面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2004 年,東浦鎮計生協會被中國計畫生育協會評為全國協會工作先進單位, 南村村被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為省級文明村,該村 老年活動中心被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命名為省級先進老年活動中心。目前,全區共有國小 19 所、中學 3 所、成人技校 1 所,其中,徐錫麟中學為“省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級示範學校”和“市級文明單位”。各類醫療機構 16 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 個,其中,東浦衛生院為省級文明衛生院、市級文明單位和世界衛生組織愛嬰醫院。已初步建立社會保障網路,新區被征地農民 2 萬餘人,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的目標; 6.99 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口覆蓋面達 90.88 %;“三無人員”集中供養比例達 96.5 %。
——機構設定和運行機制逐步健全完善。一是完善了工作機構。新區成立之初,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下設了“一室四局”,即黨工委 ( 管委會 ) 辦公室、經濟發展局、規劃建設局、社會事業局、國土資源分局。根據新區工作的實際需要,市編委對新區內設機構作了相應的調整,把內設規劃建設局分設為規劃局和建設局,設定了拆遷辦公室、招投標辦公室、城中村改造辦公室、信訪辦公室、監察室、統計分局、財務辦公室、生態環境管理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和安全生產監督辦公室等掛牌機構,建立了勞動和社會保障處、質監分站、水政監察大隊、漁政站和房管所等 5 個事業單位。二是健全了工作制度。為規範征地拆遷和開發建設等工作,先後制定出台了《鏡湖新區徵用土地辦法》、《鏡湖新區住宅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實施細則》、《鏡湖新區非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政策意見》、《鏡湖新區拆遷房屋產權認定辦法》和《鏡湖新區 工程預決算審核管理(試行)辦法 》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同時,為確保新區上下有序高效運作,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結合新區實際,研究制定了會議決策、黨風廉政、人事管理、幹部任用、理論學習、民主評議、崗位考核、紀律規章、財務管理、信訪工作等一整套內部政策檔案和管理規章制度。三是建立了“封閉運作,滾動開發”的建設模式。新區成立之初,市委、市政府明確了新區封閉運作的財政體制。實施開發建設兩年多來,新區已籌集並用於市政基礎設施、安置小區建設及征地、拆遷、環境整治等資金 18.09 億元。 2004 年,按照國家巨觀調控要求,新區及時對開發建設實施了適應性調整,對在建工程“有保有壓”,適當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計畫,確保安置房建設和重點工程的進度和質量。 2005 年,新區計畫到位資金 11.5 億元;計畫投入建設、拆遷、征地等資金 11.7 億元。
建成後的鏡湖新區,有人形象地把她比喻為紹興大城市的綠“心”、綠“肺”、綠“腎”、“天然氧吧”,將成為紹興大城市的生態調節中心、休閒旅遊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對實現“一個城市三個組團”,提升紹興區域中心城市的品牌,增強城市競爭力,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將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組團 + 綠心”的城市 開發建設模式,將在當今城市化浪潮中走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