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海樓記

《鎮海樓記》是明代文學家徐渭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鎮海樓記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徐渭
  • 作品出處:《徐文長全集》
作品原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鎮海樓記
鎮海樓,相傳為吳越王錢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臣服之意。其基址樓台,門戶欄楯,極高廣壯麗,具載別志中。
樓在錢氏時,名朝天門;元至正中,更名拱北樓;皇明洪武八年,更名“來遠”。時有術者病其名之書畫不祥,後果驗,乃更今名。火於成化十年,再建,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又火。
予奉承命總督直浙閩軍務,開府於杭,而方移師治寇,駐嘉興。比歸,始與某官某等謀復之。人有以不急病者,予曰:
“鎮海樓建當府城之中,跨通衢,截吳山麓,其四面有名山大海江湖潮汐之勝,一望蒼茫可數百里,民廬舍百萬戶,其間村市官私之景不可億計,而可以指顧得者,惟此樓為傑特之觀。至於島嶼浩眇,亦宛在吾掌股間。高翥長騫,有俯壓百蠻氣。而東夷之以貢獻過此者,亦往往瞻拜低回而始去。故四方來者,無不趨仰以為觀游的。如此者累數百年,而一旦廢之,使民悵然若失所歸,非所以昭太平,悅遠邇。
非特如此已也。其所貯鐘鼓刻漏之具,四時氣候之榜,令民知昏曉,時作息,寒暑啟閉,桑麻種植漁佃,諸如此類,是居者之指南也。而一旦廢之,使民懵然迷所往,非所以示節序,全利用。
且人傳錢氏以臣服宋而建此,事昭著已久,至方國珍時,求緩死於我高皇,猶知借鏐事以請。誠使今海上群醜而亦得知錢氏事,其祈款如珍之初詞,則有補於臣道不細。顧可使其跡湮沒而不章耶?予職清海徼,視今日務莫有急於此者,公等第營之,毋浚征於民而務先以己。”
於是予與某官某某等捐於公者計銀凡若干,募於民者若干,遂集工材,始事於某年月日。計所構:甃石為門,上架樓,樓基疊石高若干丈尺,東西若干步,南北半之,左右級曲而達於樓,樓之高又若干丈,凡七楹,礎百,巨鐘一,鼓大小九,時序榜各有差,貯其中,悉如成化時制,蓋歷幾年月而成。
始樓未成時,劇寇滿海上,予移師往討日不暇,至於今五年;寇劇者擒,來者遁,居者懾不敢來,海始晏然,而樓適成,故從其舊名曰“鎮海”。

文學賞析

鎮海樓,《西湖志纂》曰:“在吳山下。”《吳山志》曰:“宋元時貯鐘鼓以司刻漏,至今人稱鼓樓。”由此可知,鎮海樓,就是現在城山腳下至今尚存的鼓樓。此文大約寫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據作者後來寫的《青藤書屋八景圖記》說,鎮海樓建成後,“少保公(即胡宗憲)屬作《鎮海樓賦》,贈我白金百有二十為秀才廬,予以此款作築室資,額日酬字堂”。並寫有《酬字堂記》一文專談此事。從中可見,此文是作者替胡宗憲寫的遵命之作。寫成後大受胡宗憲賞識,送潤筆(稿酬)一百二十兩銀子。
但這樣高的稿酬並不是隨便什麼人所能得到的,這樣的文章並不是一般人所能寫得出的。徐渭究竟是個大オ子,並非泛泛之輩。文章以胡宗憲的身份,先從樓的所建、樓的幾建幾毀及樓名的演變寫起,引出“謀復”建樓的事宜;而後用回答“以不急病者”的形式詳細地闡明修建該樓的意義和作用;最後說樓建成時,自己移師討劇寇的任務取得了“寇劇者禽,來者道,居者懾不敢來,海始晏然”的成就,這就說明為什麼“故從其舊名曰鎮海”的原因。文章思無雜徑,文無贅筆,寫得十分緊湊嚴密。作者從此樓有利於治國,有利於安民,有利於服“海上群醜”三方面說明復建此樓的重大意義。立意頗高,理由十足。再加上正反兩說,語氣強烈,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對胡宗憲來說,此文不僅是建樓的辯答,更是平寇的稱功。無怪他要給作者這么豐厚的筆資。

作者簡介

徐渭(1521—1593),明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為諸生十餘年,入浙閩總督胡宗憲幕,參與策劃平倭戰爭,深受器重。胡宗憲下獄,遂浪遊四方。晚年卒於貧病之中。徐渭才情超逸,詩文富有獨創性,書畫自成大家,戲曲名重一時。著作有《徐文長集》、《四聲猿》、《南詞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