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杭州鼓樓)

杭州鼓樓古代為濱海敵樓,位於吳山東麓,始建於南朝。

曾名曰:“新城戍”、“朝天門”、“拱北樓”、“來遠樓”、“鎮海樓”。現在鼓樓遺址系隋廢郡置州、杭州定名之初最早的州台所在地,至今有 1400多年歷史。千百年間,鼓樓屢建屢毀。每次重建之後,都留下碑文。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明代徐渭撰寫的《鎮海樓記》。文革期間,鼓樓被徹底拆毀。
杭州鼓樓杭州鼓樓
2001年,杭州市為創建“文化名城”,決定重建鼓樓,並列為杭州市2001年重點工程之一。
杭州鼓樓位於杭州中山南路南段,南宋建造.中山路原稱御街,為南宋皇室遊街之道,鼓樓原名朝天門,明朝更名為鎮海樓,六十年代時拆除,二零零三年重建.
重建的鼓樓按明代建築形式,採用五開間,二重檐歇山頂,斗拱裝飾。屋面仿古結構,黑色亞光琉璃瓦,古門窗。城牆為複製原城牆,牆體為清水牆。
鼓樓積澱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包括由洛陽民間工藝大師製作的一面直徑達1.5米的大鼓、八面直徑為1米的小鼓,重達2.1噸的“四季平安”鐘和長11.8米、高2.2米的東陽木雕<<清明上河圖>>等寶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