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淪陷記

鎮江淪陷記

《鎮江淪陷記》是抗戰時期,企業家張懌伯在江蘇省省會鎮江淪陷時,對日寇燒殺掠搶罪行的實錄。遠在書稿寫成之日,作者就千方百計地以自費出版、免費寄送的方式,向全國各地寄出4000冊之多,使之成為一份討伐日寇罪行、動員民眾奮起抗戰的檄文,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鎮江淪陷記
  • 作者:張懌伯
簡介,價值,

簡介

與一些外國人寫的,在“塵封”幾十年後才被“發現”和公諸於世的,如《拉貝日記》《東史郎日記》等不一樣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張懌伯寫書的目的是為了及時向公眾揭露日寇罪行,激勵中國人民的抗敵激情,而並不是為了客觀記錄。現在看來,這一壯舉即使在經濟發達,出版手段先進,郵寄途徑通暢的今天,也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
《鎮江淪陷記》的作者張懌伯(1884——1964)是一位富有革命思想的企業家。辛亥革命時,他任北洋海軍海琛號巡洋艦正電官(電台台長),因受革命思潮的影響,曾策動艦隊官兵起義。革命成功後,為了實業救國,他退出了官場,改而開辦工廠。日寇入侵中國時,他是無敵牌鎮江工廠股份兩合公司總經理兼無限責任股股東。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日寇一路西侵,公司難以生存,張懌伯便將人員遣散,但為了維護苦心經營多年的企業,他決定親自留守。同年12月8日鎮江淪陷,張懌伯的工廠和家屋被日軍強占,他的三兒子被日寇抓?後殺害。他親見身受了日寇在鎮江瘋狂燒殺淫掠的罪行。
為了揭露日寇罪行,次年2月,張懌伯乘船逃離鎮江,赴蘇北古鎮樊川祖居,根據“身之所歷,足之所至,耳之所聞,目之所見”,實錄了當時的情景,奮筆寫成《鎮江淪陷記》。初版包括“淪陷前之種種”、“一二·八日寇陷鎮江”、“劫掠”、“姦淫”、“燒殺及傷害污辱”、“其它種種”以及“雜錄”等八章,以第一手資料揭露和控訴日寇罪行。
1938年4月,張懌伯將書稿寄往重慶,請求出版。但國民政府出版署審查後認為,書中有關傷兵被日寇澆上火油活活燒死的敘述,以及關於政府對抗戰的組織、宣傳不力的議論有損政府形象。以所謂“書中所載軍隊撤退時之秩序混亂,及置傷兵於不顧等情況,不僅貽笑友邦,且予敵人以宣傳機會”為由,要求刪改。但張懌伯認為,他寫的是親目所見的事實,是為了揭露日寇的兇殘,並非針對政府和軍隊。何況他自己就曾幫助過傷兵,並在書中號召同胞“沒有了國,就沒有了一切,……家國兩個,實在分離不開,國土既失,家業亦難保矣。未遭鐵蹄蹂躪下的地方同胞們,趁早儘量出錢出力,幫助國家抗敵,衛國就是保家,救國就是救自己,切弗作壁上觀,坐失機會,及至國破,家也隨亡,那就悔之無及了。”現在既然政府不允出版,那么,為了抗戰大業,只有自己設法了。
當時,江南已為日寇占領,江北也岌岌可危,這件事不但要投入巨大財力,更關係到身家性命。於是他隱去真名,傾其所有,通過友人,自費在尚未淪陷的興化印刷了1000冊,並通過郵局,向全國各地機關工廠寄送大量宣傳廣告,而將索書地址寫為“樊川一桂軒”,以避免敵特注意。在第一版寄送一空後,張懌伯又在三個月內連續補充再版兩次,總數達4000冊,其中11月26日出版的第三版還附刊了1938年7月15日上海《大美晚報》登載的美國人莫龍納的《南京屠城記》。當時索要者遍及上海、蘇北各地,並遠至湘、鄂、川、滇、桂、港等全國各地。
然而正當張懌伯增補好修訂本準備第四次再版時,因為寄往南京金陵女子學院的一本被敵偽查獲,接著在漢口、鎮江兩地郵局也被敵檢查扣留,引起敵人在鎮江的全面搜查。當時日寇連續多日檢查鎮江所有進出郵件,並查封了所有的印刷廠,一一對照鉛字字型。終因本書並非在鎮江印刷和寄出,敵人一無所獲。然而由於紀實內容中難免出現的蛛絲馬跡,張懌伯不得不為避禍而在江北四處逃亡,初居興化,繼遷樊川,樊川淪陷後,又輾轉逃至泰州,再轉東台。在四年三個月間,轉遷八九次之多。那冊由他親筆修訂準備好的第四版書樣也只好深藏在家鄉地窖中,直到抗戰勝利才取出。所幸雖有局部霉爛,卻基本完好。於是他重新整理抄寫,增加內容準備重印。然而由於抗戰勝利後時局的迅速變化,他未能如願。而解放後連年的運動,本書不但未能出版,書稿也在寄出後,既未得出版又未退回,以至去向不明。幸好那冊地窖藏書,由於贈送給了鎮江市檔案館,得以完好保存至今。

價值

為了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1992年鎮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曾和鎮江市檔案館聯合整理出版了《鎮江淪陷記》。然而這本重要的歷史資料,在鎮江以外似乎並未引起史學界的關注。
《鎮江淪陷記》“系由作者付印,並非書坊出版,敬謹送閱,不取代價,並貼郵票寄出,唯一願望,在將個人經歷,忠實報導於社會,以求增強抗戰意識,激發敵愾同讎……”,在當時國土淪陷,兵荒馬亂之際,本書未能被各地圖書館收藏。“吾國春秋大義,有九世復仇之古訓,又曰:‘為國復仇,雖百世可也。’”“我們對於日本的深仇大恨,過去、現在,真書不盡。這次再不徹底恥爭存,還想同他妥協么?抗戰到底,勝不用說,即使戰敗,忠義正氣,與天地長存,民族精神不死,將來仍會復國。如果中途屈服,棄戰言和,甘心做亡國奴,志氣消沉,雖生猶死,那就永無復國之望,子子孫孫,千秋萬代,永遠墮下了十八層阿鼻地獄。諸位試看這本小冊子上所載,不過一時間一地方的痛史,亡國滋味,還不已夠嘗么!”字字句句,鏗鏘有聲。民族氣節,愛國精神,躍然紙上。說明當時的中國人民決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鎮江淪陷記》總計12.4萬字,收錄了張懌伯所著的《守廠記》、《辛亥海軍舉義記》;鎮江焦山定慧寺僧人德峻所著的《焦山淪陷記》;美國人莫龍納1938年7月發表的《南京屠城記》等珍貴資料。
目前已知存世僅兩本,即鎮江市檔案館保存的一本,而另一本歸著名出版家范用所有。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新版的嵇鈞生編注的《鎮江淪陷記》,分為上下兩編。其中上編除上述外,還編入了張懌伯先生《守廠記》,德峻和尚《焦山淪陷記》,以及嵇鈞生所編《鎮江地區淪陷前後(1937年8月-12月)》等史料;下編則為嵇鈞生所撰張懌伯及其《鎮江淪陷記》的背景傳記,1998年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拍賣《鎮江淪陷記》手稿的故事,以及齊錫寶《紀念先翁張懌伯》等,因此本書實為—部翔實真切的抗戰鎮江淪陷實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