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金秋海棠

錫金秋海棠

錫金秋海棠(學名:Begonia sikkimensis A. DC)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的多年生粗壯草本植物,高約50厘米。根狀莖塊狀,葉互生;葉片兩側略不相等,輪廓扁圓形或近圓形,上面褐綠色,下面色淡,掌狀條脈,在下面明顯突起;花聚傘狀,腋生;苞片三角形,花葯線形,子房橢圓形,蒴果下垂,輪廓倒卵長圓形種子光滑淺褐色極多數,4月開始結果。

分布於中國雲南。生於山谷陰濕水邊或密林下陰濕處。有人工引種栽培。該花形,葉色柔媚。盆栽秋海棠常用來點綴客廳、櫥窗或裝點家庭窗台、陽台、茶几等地方。

(概述圖參考: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命名來源,病蟲防治,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根狀莖伸長,粗厚,長3.5-9厘米,直徑約15毫米,扭曲,生有多數密集粗壯而長的纖維狀之根。莖直立,有縱棱,上部稍彎,無毛。
錫金秋海棠錫金秋海棠
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兩側略不相等,輪廓近圓形,長12-19厘米,寬10-20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淺心形,向外開展,邊緣有極疏而淺的帶短芒狀之齒,齒間距2-4毫米,並5-7掌狀深裂,深達2/3至3/4,裂片鐮刀狀披針形.基部裂片稍短.通常再1-3淺裂或呈齒裂,上面深綠色,局部帶紫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掌狀5-7條脈,至分裂處呈羽狀脈;葉柄長3-15厘米,有縱棱,無毛;托葉膜質,披針形,長約11厘米,先端漸尖,無毛。
花粉紅色,數朵,二歧聚傘狀,腋生;花序梗長8-12厘米,粗壯,有縱棱,一次分枝長約1.5厘米,二次分枝約5毫米,均無毛;苞片大,膜質,卵狀披針形,長2-2.5厘米,先端漸尖;雄花:花梗長1.5-1.8厘米,無毛,小苞片寬大,寬橢圓形,長約2.1厘米,寬約2厘米,先端急尖,邊全緣;花被片4,外面2枚卵形,內面2枚較小,橢圓形;雄蕊多數,整個呈球狀,花葯倒卵球形,藥隔伸出,呈三角形,長約1毫米,先端鈍;雌花:花被片5,不等大,向內逐漸變小;子房2室,其中1室不發育,無毛;花柱2,基部合生,柱頭2裂,外向螺旋狀扭曲,並帶刺狀乳頭。蒴果下垂,梗長3-3.5厘米,頂端略膨大,無毛;輪廓倒卵狀長圓形,長1.5-2厘米,直徑6-7毫米,3翅不等大,大的長圓狀三角形,下部呈距狀,長2-2.5厘米,寬1-1.4厘米,先端圓鈍,無毛,有明顯條紋,另2窄翅長6-8毫米,上部圓;種子極多數,長圓形,淡褐色。花期8-9月,果期12-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50-1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陰濕地或江邊林下濕地。

分布範圍

產自西藏(墨脫)。尼泊爾、錫金、印度東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命名來源

(西藏植物志)[]
中國植物志:52(1):244

病蟲防治

細菌性病害由斑點病菌引起的葉斑病症狀: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該種菌所侵染,但是許多生產者對之沒有足夠的重視,並不認為這是一種病症,因為葉片邊緣壞死和葉片斑點是最常見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秋海棠都曾經出現過這種情況。
控制方法:控制該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開始扦插繁殖之初就盡力避免感染病菌,發現病株後就及時集中銷毀;此外要儘量減少採用植株頂部灌溉的方式,這樣也會抑制病情的發生和擴散;稍微降料的濃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葉斑病症狀:病症一般出現在秋海棠葉片邊緣、葉尖和破損葉片的葉脈上。壞死區域呈現黑褐色,然後是水漬狀。診斷方法是下部的葉片經常會不規則形狀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邊緣為白色。
控制方法:噴灑殺真菌藥劑、減少植株受傷和將肥料儘量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水平都可以減少該病生。
真菌病害(1)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霉病症狀:秋海棠葉片灰霉病經常發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莖處與基質接觸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潤的病斑很快會擴散到整個葉整個植株,受害區域呈現壞死斑點,逐漸由褐色轉變為黑色。當夜間溫度較低、白天溫度較高而且濕高時,病原孢子生長加快,受害的葉片上會長出灰綠色的霉狀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擴散成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環節,而降低灰發生和擴散的重要方式是促進葉片加快乾燥、降低溫室內的空氣濕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