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條約

鋼鐵條約

《鋼鐵條約》,指1939年5月22日德國義大利兩國簽訂的《軍事同盟條約》,亦稱《軍事同盟條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鋼鐵條約
  • 外文名:Pace Of Stell
  • 其他名稱:《軍事同盟條約》
  • 簽訂時間:1939年5月22日
  • 結束時間:1943年10月13日
  • 相關國家:德國、義大利
  • 性質:進攻性的軍事同盟
名詞解釋,背景,性質,參看,

名詞解釋

鋼鐵條約是法西斯義大利與納粹德國在1939年5月22日通過的協定。義大利外長加萊阿佐·齊亞諾(Galeazzo Ciano) 與德國外長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 (Joachim von Ribbentrop) 代表他們的國家簽署協定。
里賓特洛甫(左)與齊亞諾伯爵里賓特洛甫(左)與齊亞諾伯爵
鋼鐵條約象徵德意同盟,讓兩國在國際威脅或戰爭中,互相提供軍事支援,並加強軍事與戰時生產。而且,兩國保證只有得到對方同意才會與他國和議。條約最初的有效期是十年。
協定假設戰爭會在三年之內爆發。德國在1939年9月1日業已入侵波蘭,而況義大利準備不足,仍未能遵守協定,僅僅在1940年6月10日才向法國 (和英國) 宣戰,企圖入侵法國南部而失敗。
此時,德國猛烈進攻法國,而法國早已大勢已去;義大利開戰不久,法國已經向德國投降。數位包括齊亞諾在內的義大利官員反對此項條約。
1943年10月13日,義大利與盟軍結盟,有效結束了條約。

背景

“三國軸心”僅是一個政治同盟,不包含軍事條款,不能滿足法西斯的侵略需要。
1938年1月德日開始進行締結軍事政治同盟的談判,但由於兩國在太平洋屬地和中國問題上的矛盾太尖銳,兩國所要求同盟針對的對象又不同,因此談判最終破裂。
但義大利卻與德國的意見一致,因而兩國決定儘快締結軍事同盟

性質

這個軍事同盟是進攻性質的,《鋼鐵條約》規定:
(1)締約國一方的安全或重大利益受到外來威脅時,另一方將給予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支持;
(2)如果一方捲入戰爭,另一方則給予陸海空軍事支援;
(3)成立組成常設委員會以加強互相協調。
《鋼鐵條約》的簽訂標誌著德意軍事同盟正式建立,它明確規定相互承擔軍事義務,以推翻現存國際體系,奪取歐洲和世界霸權。《鋼鐵條約》的簽訂使二戰進一步逼近。

參看

反共產國際協定 (Anticomintern Pac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