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極端獨裁形式)

法西斯(極端獨裁形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法西斯,(拉丁語fasces的譯音)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為古羅馬執法官吏的權力標誌。現象徵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後來,奉行獨裁統治的義大利法西斯黨用來作為該黨的標誌。法西斯逐漸成為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39年~1945年的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大半個歐洲。在1933年~1945年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在1922年~1943年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等等,其專制統治都是法西斯。

基本介紹

詞語來源,衍生含義,命名黨派,實質意義,表現特點,發展擴大,三大形態,五個理論,盛行原因,法西斯國家,

詞語來源

(英語:fascism;德語:Faschismus),本義是“束棒”,是一種被多根綁在一起的木棍圍繞的斧頭,在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誌。
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誌——法西斯古羅馬是權力和威信的標誌——法西斯
古羅馬的共和國,不再有王,也不再有獨裁,執政官負責管理國家事務。執政官沒有薪水,是全國最高榮譽的官職。執政官履行職責的時候穿著暗紅邊的紫袍子,坐在象牙寶座上,由儀仗隊護送著。執政官外出的時候,帶著12名侍衛官。每位侍衛官肩上扛著一束笞棒,中間插著一把斧子,象徵著國家最高長官的最高權力。這種象徵著最高暴力和權力的標誌幫,拉丁文叫“法西斯”fasces,主要表現為“個人服從集體,集體服從領袖”。
它是用來處人以死刑的一種刑具。倘若有人犯了嚴重罪行,執政官便聲若洪鐘地宣判:“用‘法西斯’對他處以死刑。”侍衛官立即從肩上解開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開肉綻時,再拉他跪在地上,從“法西斯”中抽出斧頭,當場砍下他的頭顱

衍生含義

命名黨派

古羅馬時期義大利通過對外擴展稱為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這對義大利產生了極具深刻的影響。它激發了義大利人的“愛國主義精神”,團結奮鬥實現國家統一,也煽動起他們的“好戰情緒”。
墨索里尼利用了義大利民族主義的這種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並存的雙重性特性,20世紀20年代,有著凱撒情節的義大利墨索里尼選擇用“法西斯”這個古羅馬的名字命名自己的黨派,其習俗禮儀全部沿襲古羅馬遺風,他們以黑衫做制服,以古羅馬的笞棒圖案作為黨徽。並提出一個以“恢復古羅馬的光輝業績”為口號的政治綱領,從而為法西斯主義贏得民眾的廣泛支持奠定基礎。
墨索里尼對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熱情的利用還表現在法西斯黨所使用的黨徽——“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政官行使權力時用的標誌。他還規定以羅馬式的敬禮代替當時的西方傳統的握手禮。墨索里尼曾寫道:“古羅馬傳統是一種力量的概念,在法西斯主義學說中帝國不但是領土的或軍事的、貿易的表現,而且是精神或道德的表現。”
1919年3月23日義大利建立的“戰鬥的義大利法西斯”就是一個由一批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情緒的退伍軍人為主而組成的組織。墨索里尼在法西斯成立大會上說:“帝國主義是所有經濟和精神擴張的民族的生存基礎。”“我們有權要求我們在世界上的位置。”法西斯在面對無產階級及民眾運動蓬勃發展的同時竭力宣傳民族沙文主義和尚武精神,鼓吹建立“大義大利”。
《從災難走向滅亡——法西斯主義史》一書中作者寫道:“義大利人對和平協定中的條款非常不滿意,他們覺得在和平協定桌上被盟友出賣,義大利的勝利成果被分解的支離破碎。”他們主張“採取各種方式,包括用武力向外擴張”,去占領所謂的“生存空間”,尤其是奪取倫敦條約所許諾的領土。墨索里尼甚至叫嚷,“要么修改(凡爾賽)條約,要么進行新戰爭”。極端的民族主義開始在義大利瀰漫開來。
隨後,德國和日本先後建立了法西斯性質的政黨,從此“法西斯”這個詞淪為了極端恐怖和獨裁的代名詞,遺臭萬年。

實質意義

根據托洛茨基的理論觀點法西斯實質是:法西斯主義是獨占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發生嚴重的體制危機的產物,在這個危機中,正常的資本增值,在資產階級議會民主的條件下,正漸增地被破壞。在經濟和各政治機構發生這個危機的同時,在失去社會地位的社會層份中間,主要是在小資產階級中間,有正在激進化的不滿分子,以及他們的日益增多以新形式民眾組織出現的組織。起初這些組織的活動是自發的,後來它們就漸增地被大企業利用來企圖破壞工會運動,使工人階級支離破碎。
在日益難以克服的社會——經濟階級衝突漸增的壓力下,中等階級的重大部分與以上所提到的其它社會層份——即托氏所如此恰當描述的人類流沙——熔化在一起,形成了強有力的民眾運動。這個民眾運動,受了極有魅力的領袖的催眠、部分資產階級及其國家機構提供武器之後,就作為一種攻堅物,通過恐嚇與血腥恐怖行動來擊碎工人階級運動,使工人階級支離破碎。
法西斯主義的歷史同時是法西斯主義理論的歷史。一個適當的法西斯主義理論曾經是、而且仍然是有效的反法西斯主義(以下有時簡稱反法西斯)實施的先決條件。因為,沒有其它新興的近代社會現象,像法西斯主義那樣,它的興起與對它的解釋是如此顯著地同時發生的。
這種同時發生的理由是明顯的。法西斯主義是突然、立刻興起的;它首先威脅、粉碎了數以萬計人民的生活條件,然後威脅、粉碎了他們的生命。對於無數的人而言,歷史命運和個人命運突然結合在一起。可理解的是,那些受這個事件影響的人們試圖理解已降臨至他們頭上的命運。法西斯黨徒們在義大利發動的第一次縱火攻擊,立刻提出了這個問題:“這個法西斯主義是什麼?”這個問題已經把工人階級運動的主要思想家們、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們和歷史學家們懾住了70年。
法西斯主義、帝國主義國家內政治反革命的勝利,就當代社會的、包括馬克思主義在內的思想而言,是與史達林主義一樣地難以概念化的。
托洛茨基從這個理解出發,得出以下的社會、政治結論:在日益難以克服的社會──經濟階級衝突漸增的壓力下,中等階級的重大部分與以上所提到的其它社會層份──即托氏所如此恰當描述的人類流沙──熔化在一起,形成了強有力的民眾運動。這個民眾運動,受了極有魅力的領袖的催眠、部分資產階級及其國家機構提供武器之後,就作為一種攻堅物,通過恐嚇與血腥恐怖行動來擊碎工人階級運動,使工人階級支離破碎。
法西斯主義思想體系及其政治團體,是從中產階級在獨占資本的權力和工會權力之間受到折磨後感到氣惱和絕望的時刻,不顧資本家階級的眼前需要而開展的。(他們的思想的相對獨立性是另一回事。種族主義是深深地植根在殖民帝國主義時代的典型思想體系之中,雖然它是與資產階級誕生以前的偏見殘餘有關。)
在開始階段,有許多這樣的小團體,它們擁護各自的“元首”候選人,進行劇烈的競爭。只在一段複雜的篩選過程之後,一位領袖才從這個底層社會鬥雞似的競賽中出現。能夠上選的,不但有魅力的個性,而且極度無道德原則,甚至於具有犧牲他自己的親密盟友的能耐。
當小資產階級受到晚期資本主義的結構性危機沉重打擊以致變得越來越絕望、越來越沒有希望的時候(通貨膨脹、小生意破產以及學者、技術人員及中高級公務員大量失業),至少這個社會階級的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懷舊、心理上怨恨的混合心境激發下,將會逐漸採取有點狂野的觀點,從事暴力行動。法西斯主義首先是小資產階級變成狂野的一個民眾運動。在這個運動中,我們發現這樣的兩方面結合:一方面是極端民族主義,另一方面至少是口頭上反資本主義的煽動,但是帶有對工會運動更大的仇視(“反對馬克思主義”、“反對布爾什維主義”、“反對工會頭子”)。當如此發展起來的民眾運動開始用傷害人體的暴力來對付工人們和工人們的行動及其民眾組織的時候,法西斯主義政黨就開始了。

表現特點

對內:現代法西斯專政,是壟斷資產階級對內實行的極端專制的恐怖統治。例如,德國的政治警察“蓋世太保”,可不經法律程式,肆意將成千上萬的進步人士投入監獄。德國的法西斯組織“衝鋒隊”和“黨衛軍”,製造了無數反猶太人和迫害政敵的公開暴力事件,搜捕所謂的“國家的敵人”,對人民進行迫害和控制。日本法西斯勢力要求在天皇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他們製造了一系列暗殺、政變等恐怖事件。用獨裁代替民主
對外:法西斯政權都狂熱的進行侵略和擴張,醉心於建立龐大帝國

發展擴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歷嚴重的經濟危機,西方資本主義遭受沉重打擊。以極權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為特徵的法西斯主義藉機在德、意、日三國抬頭。法西斯頭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分別在德、意上台掌政,日本建立起天皇制軍事法西斯專政。它們對內實行獨裁統治,對外擴張侵略,謀取世界霸權。
德國不甘心一戰敗北後所受的懲罰和約束,暗中迅速恢復國力,重整軍備。它先後於1936年夥同義大利出兵西班牙,1938年併吞奧地利和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義大利對一戰後的分贓不滿,在1935年併吞衣索比亞後又於1939年侵占阿爾巴尼亞。
日本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確立了武力侵占中國、征服亞洲和爭霸世界的侵略綱領,隨後於1931年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7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基於相同的目的與需求,德、日、意還在侵略擴張中相互勾結,結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軸心國同盟。1936年,德、意兩國簽訂了《柏林協定》,結成柏林—羅馬軸心。同年,德、日簽訂《反共產國際同盟》,義大利於翌年加入這一協定,從而標誌著三國法西斯侵略集團的初步形成。
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國在柏林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三國還裹挾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加入軸心國聯盟。
德、日、意的瘋狂侵略迫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聯合起來。二次大戰爆發前,英、法、美縱容德、日、意的侵略行為,大搞慕尼黑陰謀,實行綏靖政策。但一味退讓並不能滿足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日本首先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日,在亞洲開闢了大規模反法西斯的戰場。
1939年9月,德國進攻波蘭,大戰爆發,英法倉促對德宣戰。
1941年6月,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大舉進攻蘇聯,蘇聯境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
歐洲戰爭爆發後,美國採取中立。隨著北歐陷落、法國敗降和英國退守英倫三島,美國感到法西斯的威脅,1940年9月開始以援助形式介入歐洲戰爭,1941年開始向蘇聯提供軍援,並與英國共同制定了表明反侵略立場的大西洋憲章。
1941年12月,日本突襲美軍基地珍珠港,美英被迫對日宣戰,德美和意美相互宣戰。至此,世界主要國家都被捲入戰爭漩渦中來。
為共同打擊法西斯的侵略行徑,1942年1月1日,中、蘇、美、英等26個國家齊聚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此後,主要盟國多次舉行首腦會議,商討反法西斯戰爭大計,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大形態

德國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三大形態。
當時奉行法西斯主義還有幾個中小國,例如西班牙等。
德國、義大利、日本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建立了法西斯聯盟。他們的目的是瓜分世界,德意志霸占西方,日本霸占東方。德意志確實也曾占領歐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一部分,只是西面未能跨過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國;東面受阻於蘇聯,在史達林格勒和莫斯科郊外吃了大敗仗。最後,在反法西斯盟國東(蘇聯)西(美英法)兩條戰線夾攻下,徹底失敗而滅亡。日本也曾橫行一時,蹂躪大半個中國,橫掃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最後被美中蘇三國聯合打敗。

五個理論

種族優劣
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其他種族都應當接受日耳曼民族的領導和統治;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種族,應當對之實行種族滅絕。
希特勒引用當時的一種社會學說--社會達爾文主義作為依據。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人類社會同動物社會一樣,服從“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定律,優秀種族必然越來越強大,成為世界統治者;低劣種族必然被淘汰,趨於滅亡,就好像自然界的某些物種必然被淘汰一樣。這種披著“生物科學”外衣的謬論,為發動侵略戰爭、進行民族壓迫奴役以及種族滅絕製造藉口,是極其反動的。
日本軍國主義鼓吹,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只有大和民族才能統帥亞洲各民族,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一同對抗歐美民族,與西方平分世界。日本軍國主義不是引用西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而是引用日本的神話傳說。這種傳說稱,日本民族是天照大神創造的,特別優秀,應當領導和統治其他民族。中日韓學者合著《東亞三國近現代史》(又名《開創未來的歷史》)中方作者之一步平,接受記者採訪,談及日本右翼歷史教科書的危害性時說:“教科書的體系和日本戰前軍國主義教科書的體系是一致的,這是個最大的危險”。“戰前舊的日本教科書,一開始講日本是神的國家。日本的國土是神的化身,日本天皇是神的化身.神的後代。日本國人也和神有聯繫”;由於日本民族特別優秀,所以中國和朝鮮相繼被日本打敗;只有日本國能打敗西方,標誌就是日本能夠打敗比自己強大得多的俄國(指日俄戰爭)。據媒體報導,當前日本右翼勢力又在借慶祝日俄戰爭勝利100周年大做文章,鼓吹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事實證明,日本軍國主義從來沒有承認失敗和滅亡,天天都在伺機而動,夢想捲土重來。
國家至上
希特勒把它的主義叫做“國家社會主義”,其中“社會主義”是騙人的幌子,其實只是“國家至上主義”。法西斯主義反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的民主思想,主張“國家高於一切”。愛國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任何真理詮釋過頭,都會變成“歪理”。“愛國主義”的正確理解應當是,熱愛自己的國家,同時尊重別的國家,而不歧視和侵犯別的國家,因為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權利熱愛、保衛和治理自己的國家。法西斯主義則把“愛國主義”變成“國家沙文主義”,鼓吹只應當愛自己的國家,並且鼓吹日耳曼民族的國家既優秀又強大,理應實行擴張主義,侵略和占領別的國家。
日本軍國主義除了同樣鼓吹國家至上主義,還加上日本特色,那就是把尊神(尊崇神道教)、忠君(效忠天皇)和愛國(為“大日本國”作貢獻和犧牲)三者合為一體。所以日本軍國主義比德國法西斯主義更具有“迷信狂熱”和“封建色彩”,這是中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人,比中了希特勒思想毒害的人更難醒悟悔改的一個重要原因。
意志至上
希特勒還極力推崇尼采的“唯意志論”。尼采認為意志就是力量,只要意志堅強,具有“主觀奮鬥精神”,沒有辦不成的事情。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志,就必須握有權力。他創造了“權力意志”的概念,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於掌握和發揮權力,“擴張自我”。這是一種極端自大狂妄,權力欲薰心;只要個人意志,不要理性思維;只憑個人奮鬥,蔑視廣大民眾;不顧客觀現實,不尊重客觀規律的荒謬邪說。希特勒深受尼采學說影響,寫了自傳體的《我的奮鬥》一書,鼓吹堅強意志和主觀奮鬥精神可以戰勝一切。這本書的毒害作用很深,使得許多希特勒信徒追隨“領袖”,甘當侵略戰爭的炮灰。
日本軍國主義也極力鼓吹“意志至上”。他們不是引用德國的尼采哲學,而是鼓吹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這種“精神”的首要信條是絕對效忠天皇和自己的主人(日本古代的武士是由封建主豢養的);其次是勇敢作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再次是堅忍不拔,恩仇必報;等。日本軍國主義用這種精神對其追隨者和日軍官兵進行“洗腦”。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若干日本官兵面向天皇所在方向,下跪剖腹自殺,以示“效忠天皇,寧為玉碎”,正是武士道精神毒害太深的表現。
強權理論
墨索里尼鼓吹,羅馬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羅馬大帝國滅亡以後一直未能復興,是因為缺乏傑出的英明領袖,以鋼鐵意志實行“鐵腕”統治。他和希特勒、東條英機一樣,堅決反對民主自由、人道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認為,這些學說使人心浮動,社會動盪,國家渙散軟弱。他們認為,武力能戰勝一切,“強權就是公理”,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社會,都必須實行強權統治,進行武力征服。
日本軍國主義奉行的也是“強權政治,武力征服”。這種遺毒至今猶存。日本厚生勞動省政務官森岡正宏,推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14名甲級戰犯的判決的理由是:“該法庭是由美國等戰勝國單方面主持”的“違法審判”。按照他的邏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不是根據14名甲級戰犯發動侵略戰爭,屠殺數千萬人民的滔天罪行進行判決,只是因為反法西斯盟國取得了勝利,於是“失敗者(日本戰犯)就成了罪人”。這表明“強權就是公理”的陰魂還盤踞著森岡正宏這類人的頭腦。

盛行原因

反世界格局
復興的德意和新興的日本,不甘心忍受英法美等國操控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美等戰勝國與德奧等戰敗國於1919年簽訂了《凡爾賽契約》,重新劃分了列強的勢力範圍,建立起所謂“凡爾賽體系”。這個體系對戰勝國特別是英法美有利,而對德國是嚴苛的束縛。十幾年後,德國再次興起,不但急於打破對本國的束縛,同時也有復仇和雪恥之心。義大利和日本,在簽訂《凡爾賽契約》時也是戰勝國,但是在英法美的壓力下,他們沒有分到所要的份額,十幾年後,這兩個國家興起了,打破“凡爾賽體系”。特別是日本,野心勃勃,必欲重劃東半球的版圖。
經濟危機
連續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激化了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衝突。1929年,世界爆發了持續幾年的空前的經濟大危機。整個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場萎縮,工人大量失業,工廠企業紛紛倒閉,社會一片混亂,政局動盪不已。德日意的大財團們和統治階層認為,要擺脫經濟危機,必須向外擴張,爭奪更大的市場和勢力範圍。德國有一個特殊“藉口”,要收回戰敗失去的土地。日本也有一個特殊“藉口”:島國地小人多資源貧乏,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向外擴張。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內部,有“北進”和“南進”兩種主張。“北進”是經朝鮮半島進攻“滿洲”(中國東北三省),占領中國北部;“南進”是經台灣,進攻中國東南沿海,占領中國南部,進而擴展到東南亞。後來的事實證明,日本軍國主義是先“北進”,後“南進”,兩種主張都實行,也都失敗了!
鎮壓革命
國內勞工運動和革命運動高漲,引起了大資產階級和統治階層的恐慌和瘋狂鎮壓。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歐洲深受影響。20世紀二三十年代,工人運動風起雲湧。德國、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西班牙都爆發過短暫的革命,雖然都失敗了,但對歐洲震動不小。特別是德國,信奉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黨勢力強大,控制著國會。在這種國內形勢下,德國大財團和統治階層支持希特勒上台,與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力量對抗。希特勒為了爭奪民眾,標榜自己也主張“社會主義”,自己的黨也是“工人黨”,只是自己的“社會主義”是“國家第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就是這樣產生的。希特勒奪得政權後,立即翻了臉,撕掉“社會主義”和“工人黨”外衣,對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工人運動進行了血腥鎮壓。日本20世紀二三十年代,民主主義思潮、社會主義思潮和勞工運動也曾興起,並且遭遇了同樣命運,被日本軍國主義血腥鎮壓下去。

法西斯國家

法西斯的典型特徵通常伴隨著強權和民族主義。世界歷史上存在過的法西斯國家有:義大利墨索里尼政權)、納粹德國希特勒政權)、西班牙弗朗哥政權)、日本軍國主義政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