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鳳丹

銅陵鳳丹

銅陵丹鳳即銅陵牡丹,屬江南品種群,其根皮有鎮痛、解熱、抗過敏、消炎、免疫等藥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細、亮星多、久貯不變質等特色,素與白芍、菊花、茯苓並稱為安徽四大名藥,亦是全國34 種名貴藥材之一。銅陵丹皮主要出產於新橋鎮和金榔鄉,其中新橋鎮鳳凰山地區的鳳凰、牡丹、陶鳳三個村,由於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所產的丹皮被歷代醫藥實踐證明為藥效最好。

得名由來,地理位置,發展狀況,歷史,發展,

得名由來

牡丹是屬於毛茛科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經培育繁衍至今已有幾百個品種,分屬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和江南牡丹等三個品種群,《中藥大辭典》明文記載:“安徽省銅陵鳳凰山所產丹皮質量最佳”,故稱鳳丹

地理位置

鳳凰山地區位於長江南岸,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光照充足,土質為金沙土質(該土質在分類學上命名為紅壤性麻砂土),適宜丹皮種植,且該地區又無工業和化肥農藥污染,植保保護較好,所以種出的丹皮質量好,經濟價值高。

發展狀況

盛產於鳳凰山地區,系“銅陵八寶”之一,每年四月開花,單瓣,白色或粉紅色,有觀賞價值。其根入藥,名丹皮,有舒筋活血、強身健體之功效。鳳丹歷史悠久,西晉時就有栽培,到了清代鳳丹已成為銅陵縣主要特產。乾隆年間《銅陵縣誌》中即有“邑產姜、蒜、苧麻、丹皮之類,近亦簡有服賈者,但遠人市販者居多”的記載,說明鳳丹當時已經聞名中外。
銅陵鳳丹質量好,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細,且久貯不變質。銅陵縣鳳凰山現已成為丹皮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全縣年產丹皮達10多萬公斤,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還遠銷東南亞和周邊地區,成為銅陵重要的出口產品。
鳳丹是銅陵市的市花。特別是鳳凰山地區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陽光充足,非常適應鳳丹的生長。銅陵鳳丹花朵大、艷麗、多為白色、水紅色、也有少量為鵝黃色,既是美麗的觀賞植物,又是用途廣泛的藥用植物。銅陵人的栽培鳳丹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欣賞,而是為了獲取牡丹的根皮,也就是舉世聞名的珍貴中藥材——丹皮。
丹皮,具有舒筋活血、清淤、清熱、涼學等功能。銅陵鳳丹皮的質量最好,根條粗直、皮厚、粉性足,香氣濃、斷面呈白色。銅陵鳳丹早已馳名中外,在國際市場上一直享有很高的聲譽,鳳丹要經過四至五年的生長期才能收穫,收穫一般均在每年的秋末初冬時進行,因為在這個時候,鳳丹的地面上部分已經枯萎、養份都已集中在根部,藥農們將鳳丹小心地挖出來,先掐去根須,除去泥土,曬乾,然後再用手從較細的側根開始,在粗端扭擰,使根皮破裂,順勢抽出除去泥土,曬乾,然後再用手從較細的側根開始,在粗端扭擰,使根皮破裂,順勢抽出木芯。抽出木芯的丹皮經過刮皮、分檢、包裝等道工序後,就成為成品丹皮了。

歷史

銅陵鳳丹種植歷史悠久,據史考,在崇禎年間(1628-1644年)鳳凰山地區的牡丹皮生產發展到相當規模,到清代,鳳凰山的三條沖東山、西山地區已發展成為全國著名的牡丹皮生產地區,鳳丹也成為名貴出口特產,據清代撰修的《銅陵縣誌》把生產牡丹皮列為本縣主要物產之一,“邑產、姜、蒜、苧麻、丹皮之類,近亦間有服賈者,但遠人市販者居多”的記載,同治年間(1862~1872年)銅陵牡丹皮一度緊銷,鳳丹皮市價昂貴近達“萬斤稻穀易其擔”,清末民初年間,是銅陵歷史上丹皮生產的鼎盛時期,1924~1926年間,產量曾達700噸,以後由於時局動盪,丹皮運銷困難,丹皮產量逐年下降,1949年銅陵鳳丹僅產21噸,解放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丹皮生產,從1953年開始,牡丹皮生產列為國家統一購銷物資,價格穩定,國內外需求量大,1985年種植面積 256.2公頃,產量達113.9噸,1992年產丹皮591噸,1995年丹皮937噸,2000年產丹皮1140噸,解放後至八十年代丹皮是由國家藥材公司統一收購、經銷;進入九十年代則有不少個體藥材經銷商參與經銷。1992年國家農業部授予新橋鎮鳳凰山地區中國南方牡丹商品基地,使我市丹皮種植及生產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已有一萬畝生態牡丹園,年產牡丹皮1000噸,其中鳳丹700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丹皮受主要出口地區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價格大跌。

發展

鳳丹所含的化學成份有芍藥甙、丹皮酚、丹皮甙、丹皮多糖、苯甲酸、甾醇、揮髮油等多種物;其中丹皮酚含量的高低是檢驗丹皮品質優劣的主要指標,我市目前主要加工產品為丹皮酚,用來做抗心血管系統疾病的藥物,還可作為牙膏、香皂、花露水等日化產品添加劑,如食品防腐、衛生保健等方面大有市場潛力。
1998、2002年銅陵縣醫藥有限公司“銅鳳”牌鳳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農產品”。1999年,“鳳丹皮”作為國家“農協會”的指定產品,參展北京國家“農博會”。作為安徽省名牌農產品,“鳳丹皮”還先後參加了在廣州、西安、上海、深圳、珠海、合肥等地農產品展銷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