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葉藤

鉤葉藤

鉤葉藤屬,棕櫚科,約20種,分布於印度,馬來西亞等地,我國有鉤葉藤P. microstachys Burret等2種,產廣東海南和雲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鉤葉藤
  • 學名:Plectocomia kerrana Becc.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初生目 Principes
  • :棕櫚科 Palmae
  • 亞科:鱗果亞科 Lepidocaryoideae
  • :省藤族 CALAMEAE
  • 亞族:鉤葉藤亞族 PLECTOCOMIINAE
  • :鉤葉藤屬 Plectocomia
  • :鉤葉藤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泰國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相關的種,

形態特徵

攀援藤本,植株比大鉤葉藤小。葉的羽片部分長約2米,頂端具纖鞭,葉軸背面具稀疏單生的爪,兩側具一些小刺,下部羽片通常2-4片成組排列,上部羽片單生,不等距排列,羽片披針形,長50-55厘米,寬5-6厘米,向先端漸尖成鑽狀的硬尖,上面綠色,背面被白色徽柔毛,邊緣的肋脈比中脈粗壯,邊緣疏被微刺;葉鞘具淡灰色的短絨毛和蒼白色的常常是簇生的細長的刺。雄花序(未見標本,僅據文獻描述)的分枝花序長75-90厘米,二級佛焰苞外面完全無毛,楔狀長圓形,長4.5厘米,寬z.5厘米,在上部1[3部分為寬三角形,而後向基部變狹,頂端急尖,穗軸稍為之字形彎曲,近圓柱形,略粗糙,被短而硬的銹色分枝毛,小穗軸長3.5厘米,被粗糙的灰白色分枝毛,雄花長1厘米,披針形,極漸尖,花萼極小,具三角狀的3齒,漸尖,花瓣披針形,漸尖,頂尖多少波狀,雄蕊花絲鑽狀,花葯細長箭頭形,長4毫米,急尖,退化雌蕊極小;雌花序的穗狀分枝花序長50-65厘米,穗軸較粗壯,銹色,粗糙,二級佛焰苞形狀如雄花序的,但在結果時成撕裂狀。小穗軸長2-2.5厘米,約有8朵花,具短粗的三棱狀銹色粗糙的花梗。果被扁平;果實球形,直徑約2厘米,外表光滑,稍具小乳頭狀突起和短喙(殘留的柱頭),鱗片約45縱列,平扁,中央有不明顯的溝槽.發亮,深革黃色,具淡紅褐色的狹邊,邊緣具細而密的纖毛,頂端稍延伸,稍鈍,具細纖毛狀流蘇和微凸起而使果實外表顯得略粗糙。種子球形,直徑約1.5厘米,胚乳均勻,胚基生。 花期2月,果期5-6月。
鉤葉藤

生長環境

僅見於勐臘及麻栗坡境內海拔800-1 4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產我國雲南南部和東南部局部地區。
藤莖質地較差,很少利用。泰國西北部亦有分布。

相關的種

大鉤葉藤Plectocomia assamica Griff.
高地鉤葉藤Plectocomia himalayana Griff.
小鉤葉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 Burret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