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椎關節

鉤椎關節

鉤椎關節由第3-7頸椎體上面側緣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的前後唇緣相接而形成的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此關節增生肥大會壓迫脊神經而引起頸椎病

簡介,詳解,

簡介

鉤椎關節鉤椎關節
該關節又稱Luschka關節,由第3~7頸椎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的唇緣所組成。
鉤椎關節的重要毗鄰:後方為脊髓、脊膜支和椎體的血管;後外側部構成椎間孔的前壁,鄰接頸神經根;外側有椎動靜脈和交感神經叢。隨年齡增長,椎體鉤常出現骨質增生, 可能壓迫脊神經或椎血管。
鉤椎關節是否一個真正的滑膜關節尚存在不同的看法,但近年來的觀察多數學者認為不是恆定的典型滑膜關節,5歲以後隨著頸段脊柱的運動而逐漸形成,是由直接連結向間接連結分化的結果。鉤椎關節的重要毗鄰:後方為脊髓、脊膜支和椎體的血管;後外側部構成椎間孔的前壁,鄰接頸神經根;外側有椎動靜脈和交感神經叢。隨年齡增長,椎體鉤常出現骨質增生,可能壓迫脊神經或椎血管。

詳解

鉤椎關節鉤椎關節
探討鉤椎關節骨質增生頸椎病診斷中的套用價值及臨床意義。
方法:回顧分析40例經彩色都卜勒檢查發現椎動脈供血不足的頸椎病患者鉤椎關節的X線平片影像學改變。
結果:40例頸椎病患者其頸椎鉤突肥大、變尖延長、彎曲以及骨贅形成35例(85%);鉤椎關節變窄,關節面顯示硬化5例(15%),並可伴有頸椎椎體前後緣骨刺形成、韌帶骨化等X線影像學改變。
結論:頸椎X線平片簡便、費用低廉,對鉤椎關節影像學改變的初步觀察.可提示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存在,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探討對以切除鉤椎關節椎後增生骨贅一切致壓物為主的頸椎前路減壓,椎間植骨融合術治療重症頸椎病手術的遠期療效。
方法:確診後,手術部位在局麻加頸叢麻醉下進行,術中全部使用我們設計的JZ-1型頸椎病特殊器械行前路病椎椎間盤切除,鉤椎關節骨贅刮除,取自體髂骨作植骨,融合椎間盤及穩定椎體,套用於嚴重的各種不同的壓迫型頸椎病(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OALL型及創傷型頸椎病),
結果:手術共實施112例各型頸椎病,按型施術,經7年5個月-18年的遠期隨訪,經分級標準分析優良率達96.4%,術後大部分已康復。
結論:頸椎病由於解剖,生理學上的特殊,手術時既要套用精確的手術器械,講究手術技巧,消除術中震盪及副損傷,又要解除主要致病因素和縮短術程,掌握有關頸椎病微細解剖結構及主要的神經血管配布,處理好術中意外情況,減少出血,是提高手術成功率的關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