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河北淶水縣山名)

釜山(河北淶水縣山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釜山,位於淶水縣城西北12公里婁村西,海拔460米,山形如覆釜得名,為淶水八景之一的釜山晴雲。重巒疊嶂,綿延數里,山腰有龍潭,深不可測,石亭建於潭上,榜曰“一天水”,其左有龍王廟。山上寺觀為淶水勝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釜山
  • 位於:淶水縣城西北12公里婁村西
  • 海拔:460米
  • 定位:淶水八景之一
地理位置,歷史背景,文化傳承,

地理位置

該山東面為正面,從山頂向兩側延伸,坡度漸緩,坡上荊棘雜草叢生,間有林果梯田,山林茂密,山頂松柏成蔭,濃蔭蔽日。往下兩邊溝澗,懸崖峭壁,怪石嶙峋,二龍潭長年不涸。沿山坡石階盤旋而上,至山頂,平頂方岩,氣象崇隆。半山平緩處原有靈泉寺,《淶水縣誌》載建於唐代。寺產百餘畝,寺隨山築,寺左有金大定二十年(1180)釜山祖公禪師壽塔。階下有明重修諸天大殿碑《伽藍祖師殿記》。寺內有西大殿五間正殿,南北禪房各三間,兩廂為僧室,另有菩薩閣及鐘鼓樓等建築,菩薩閣重樓紺宇,壯麗縹緲,如入化域。四周紅牆環繞,山門面東。雙泉從後殿左右流出,氣勢磅礴。登山遠眺,東臨沃野,西連群巒,釜頂嵐氣熏蒸,煙雲繚繞。詩云:“形似覆釜勢凌霄,萬點晴天綴翠嶢。中有龍潭深莫測,興雲長在半山腰。”歷代為游僧逸士、文人墨客流寓或遊覽之地。釜山頂有抗日烈士墓,為1939年5月6日八路軍在反“掃蕩”戰鬥中,27名指戰員犧牲後安葬於此。
淶水釜山位於縣城西北約15公里處的婁村滿族自治鄉,與伶(靈)山相連

歷史背景

相傳黃帝在此發明了舟車,伶倫在此制樂器作五律制十二鐘,至今這裡尚存嫘祖洞、黃帝藏兵洞、伶泉(俗稱靈泉)、伶祠、伶倫調音的樂坪等傳說遺址,且在《保定府志》、《涿州志》均有記載。淶水有一項蜚聲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就是高洛音樂會。淶水高樂,傳說是伶倫創製的黃帝家廟的祭祖音樂。“淶”水之“淶”,在《說文解字》中就有“祭祀”的意思。這種古老深奧的音樂曲目,在淶水、易縣、徐水等縣的民間一直頑強地傳承著。有趣的是,在“山經河水下游及其支流圖”中,匯入古黃河的古淶水(今拒馬河)舊稱“倫水”,此地似與伶倫有著極深的淵源。
淶水釜山,形如覆釜,山下婁村,原是個古老的村莊,因釜山僅見於近代縣誌,推測婁村之名早於釜山之名;又因鄰近古黃河,舟車的發明及伶倫始創音樂發源於此的說法,有著不可忽略的歷史地理依據。
徐水釜山,山形如釜,俗稱鍋頂山,位於徐水縣城西北22.5公里處。西、北、南三面山勢較陡,東坡較緩,西北—東南走向,面積約2平方公里,海拔290米。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北逐葷粥,合符釜山”據考證這裡的釜山就是指徐水縣釜山。山上遺蹟眾多,有軒轅黃帝廟基址、圍牆基址、黃帝台、黃帝泉、古井、古碑等,荒草淒籟,殘垣逶迤,三塊殘損的古碑兀立山頂,似乎在等待著人們去揭示它的年齡和來歷;半山腰一巨石突兀而出,傳為黃帝台,黃帝台旁即黃帝泉。

文化傳承

釜山下有四個村莊都以釜山為名,分別為南釜山、北釜山、東釜山、西釜山。釜山鄉人口近萬人,80%都住在釜山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