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天妃宮

金陵天妃宮

步出下關區興中門,便看到一座兀立而靈秀的獅子山。長江從它的北面奔流而過,更顯出幾分壯闊氣勢。山麓下有一處古蹟…媽祖廟(遺址),一般的南京人則稱為金陵天妃宮。 媽祖何許人,天妃又從何而來?宋代文學家劉克莊有詩云:“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媽祖名林默,暱稱默娘,誕生於福建莆田市湄洲附近的一個小漁村。林默自幼聰敏,稍長從塾師就讀,精研醫學,通曉氣象,尤善水性,是一位熱心救助海難的勇敢的漁家女。每當東海海面上經過的商船漁舟遇到風險,她便前往救助。公元987年,她在最後一次救海時,不幸遇難,時年27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陵天妃宮
  • 地理位置: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
  • 占地面積:1.7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9:00-22:00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天妃宮大殿、玉皇閣及兩側配殿
  • 竣工時間:2005年4月底
歷史記載,天妃封號,金陵佳麗地 兵家必爭處,

歷史記載

清代趙翼《陔余叢考》記載:“台灣往來,神跡尤著,土人呼神為媽祖。倘遇風浪危急,呼媽祖則披髮而來,其效立應,若呼天妃,則神必冠帔而至。”這位海的女兒的英勇事跡很快傳播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各地,人們無不感動,捐款立廟奉祀,稱為海神媽祖。
媽祖神跡逐漸由民間傳到官府,宋徽宗下詔給媽祖廟賜以“濟順”匾額,而金陵天妃宮裡的神像則被封為天妃,封號從最初的“濟順”二字,累加到八個字,即“護國庇民普濟天妃”,從而樹立了媽祖作為唯一海神的至高無上地位。

天妃封號

又與鄭和航海事跡有關。公元十五世紀初葉,大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一開始船隊就是從下關惠民河出發,然後沿著長江順流出海的。傳說他率船隊七下西洋中,第三次寶船穿過台灣海峽時,遇上狂風惡浪,有人巔落水中,林默駕舟踏浪前往搶救,化險為夷。當鄭和船隊從西洋順利歸來,將海上轉危為安的經過上奏皇帝後,即封海神娘娘為天妃,並於永樂14年(即公元1416年),在京師石頭城儀風門(今興中門)外,大興土木建造天妃宮。
當年天妃宮建築選址獅子山麓、長江之濱,不僅地理位置好,風物幽雅,而且與媽祖神跡相吻合。整肅的廟道,莊嚴的儀門,廟中的兩邊廊廡繪有海上女神顯靈救助的各種壁畫,栩栩如生。後殿安坐著端莊的天妃神象。據記載,原先東海一帶的媽祖廟裡的塑像,是一臉虔誠的漁女形象,而金陵天妃宮的媽祖,因被封為天妃,頭戴鳳冠,身穿龍袍,內飾霞帔,莊嚴大度,雙目凝神,給人以安然鎮濤、威懾四海之感。天妃宮落成後,凡下江下海的人,都要前來朝拜,所以歷朝歷代香火十分旺盛。需要提及的是,鄭和的後裔對媽祖尤為尊奉虔誠。南京是鄭和的第二故鄉,有一支龐大的後裔。現在後裔中輩份最大的是第十七世孫,輩份最小的是第二十一世孫。他們從事不同的職業,不時到惠民河祖先出海的起點緬懷觀瞻,還到天妃宮(遺址)謁祖,尋幽探勝。

金陵佳麗地 兵家必爭處

當年那座十分壯觀的天妃宮,也毀於兵燹,後人難以窺其貌了。目前保留最完整的是天妃宮石碑。石碑高四米,寬一米五,碑身立於一隻大神龜之上。石碑用材質地堅固,碑額雕有四條穿雲紋龍,工藝極為精湛,富有藝術想像力。碑上書刻十一個大字“御製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碑文全部用正楷書寫,記述建宮起因,歌頌護海女神無數次踏浪救難的事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