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貝馬齒莧(金錢木)

圓貝馬齒莧

金錢木一般指本詞條

圓貝馬齒莧(學名:Portulaca molokiniensis Hobdy)是馬齒莧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圓貝馬齒莧地上部無主莖,不定芽從塊莖萌發形成大型複葉,小葉肉質具,堅挺濃綠;地下部分為肥大的塊莖。根出葉,葉柄基部膨大,木質化;每枚複葉有小葉6-10對,具2-3年以上壽命。

圓貝馬齒莧原產非洲東部雨量偏少的熱帶。喜陽光充足和溫暖、乾燥的環境,耐乾旱,忌陰濕和寒冷。常用種子或扦插繁殖,栽培較易。

圓貝馬齒莧亦稱金錢木,因肥厚的葉片排列整齊酷似銅錢而得名,是優良室內觀葉植物。

(概述圖片來源: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圓貝馬齒莧
  • 學名:Portulaca molokiniensis Hobdy
  • 別稱:金錢木、金錢樹、雲葉、雲葉馬齒莧、銅錢景天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中央種子目
  • 馬齒莧科
  • 馬齒莧屬
  • :圓貝馬齒莧
  • 分布區域:非洲東部
  • 命名者及年代:Hobdy,1988
形態特性,產地生境,繁殖方法,種子繁殖,組織培養,分株繁殖,扦插繁殖,栽培技術,土壤,溫度,光照,水分,肥料,翻盆,防護,病蟲防治,介殼蟲,褐斑病,根腐病,主要價值,

形態特性

圓貝馬齒莧地上部無主莖,不定芽從塊莖萌發形成大型複葉,小葉肉質具短小葉柄,堅挺濃綠;地下部分為肥大的塊莖。
根出葉,羽狀複葉自塊莖頂端抽生,葉軸面壯,小葉在葉軸上呈對生或近對生。葉柄基部膨大,木質化;每枚複葉有小葉6-10對,具2-3年以上壽命,被新葉不斷更新。

產地生境

圓貝馬齒莧原產非洲東部雨量偏少的熱帶。圓貝馬齒莧性喜暖熱略乾、 半陰及年均溫度變化小的環境, 它比較耐乾旱, 但畏寒冷, 忌強光暴曬, 怕土壤粘重和盆土內積水, 如果盆土內通透不良易導致其塊莖腐爛。 要求土壤疏鬆肥沃, 排水良好, 富含有機質, 呈酸性至微酸性。
圓貝馬齒莧圓貝馬齒莧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

一般而言,在圓貝馬齒莧繁殖的過程中採用種子繁殖的情況很少,主要是因為圓貝馬齒莧屬於單性花植物,通常狀態下,花開後很難結果,所以,栽培過程中需進行人工授粉方可得到種子。此外,採用種子繁殖,其發芽率非常低,在很大程度上會限制規模化生產。

組織培養

即採用愈傷手段、不定芽方法等獲得組織培苗的繁殖方法。所謂愈傷途徑,即圓貝馬齒莧外植體離體培養以後,先分化成愈傷組織,然後生長叢生芽,在生根以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在實踐中可以看到,樹葉片與莖相比愈傷組織效果較好,而且其有效誘導率可達88%以上。研究表明,圓貝馬齒莧靠近葉片的主脈成熟葉片容易形成愈傷組織。

分株繁殖

4月份,當室外的氣溫達18℃以上時,將大的圓貝馬齒莧植株脫盆,抖去絕大部分宿土,從塊莖羊的結合薄弱處掰開,並在創口上塗抹硫磺粉草木灰,另行上盆栽種。注意栽種時不要埋得太深,以其塊莖的頂端埋在土下1.5-2厘米即可。另外,根據圓貝馬齒莧塊莖上帶有潛伏芽的特點,可將碩大的單個塊莖分切成帶有2-3個潛伏芽的小塊,待其創口愈乾後,再將其先埋栽於稍呈濕潤的細沙中,待切割開的小塊莖長成獨立的植株後再行上盆栽種。

扦插繁殖

插穗可用單個小葉片、一段葉軸加帶2個葉片或單獨一段葉軸。從生根效果上來年,以葉軸帶葉片的插穗扦插的生根速度快,萌芽北高,比較容易開成較大的塊莖。將單個葉片扦插於河沙與蛭石摻拌的混合基質上,經過10-14天,在葉基部即可形成帶根小球狀莖,經過2-3個月的培育,便可長成小植株,但在一般情況下成苗率不高。
若用葉軸或葉軸帶葉片作插穗進行扦插,基質可用一般的細沙,也可用泥炭土、珍珠岩和河沙按3:1:1的比例混合後配製成基質,插穗入土深度為穗長的1/3-1/2,只留葉片於基質外,噴透水後置於蔽蔭處,保持25℃-27℃的環境溫度,視基質的乾濕程度,每天給葉面噴霧1-2次,維持基質稍呈濕潤狀態即可,切不可過分潮濕,否則引起插穗腐爛,導致扦插失敗。
插穗形成一定根系時,根部中間逐漸膨大形成球狀小塊莖,塊莖逐漸增大,部分較幼嫩的扦插葉上盆後由於高溫或水分管理不好會枯黃致死,但塊莖能成活,老熟葉和帶總葉柄插穗也能保持綠色和活力。少量塊莖能當年出芽並長出新葉,但生長勢弱、生長緩慢,次年塊莖會長出粗壯的新芽而正常生長。

栽培技術

土壤

圓貝馬齒莧對栽培基質的基本要求是通透性良好。栽培基質的基本要求是通透性良好。栽培基質多用泥炭、粗沙或沖洗過的煤渣與少量園土混合,並將其pH值調整至6-6.5之間,呈微酸性狀態。

溫度

每年夏季,當氣溫達35℃以上時,植株生長欠佳,應通過加蓋黑網遮光和給周邊環境噴水等措施來降溫,為其創造一個空間溫度適宜又比較乾爽的適宜環境。冬季最好能維持在10℃以上的棚室溫度,若室溫低於5℃,易導致植株受寒害進而嚴重危及其生存。秋末冬初,當氣溫降到8℃以下時,應及時將其移放到光線充足的室內,在整個越冬期內,溫度應保持在8℃-10℃之間,這樣比較安全可靠。

光照

圓貝馬齒莧喜光又有較強的耐陰性,應為其創造一個陽光較好但又有一定程度蔽蔭的環境。忌強光直射,特別應避開春末夏初久雨初晴後的烈日暴曬和夏季正午前後的5-6小時無遮無攔的強光烘烤,否則極易導致新抽的幼嫩葉片被灼傷。

水分

盆栽圓貝馬齒莧生產性栽培時,對放在溫室里的植物,當室溫達33℃以上時,應每天給植株噴水一次。因該植物具有較強的耐旱性,應以保持盆土微濕偏乾為好,但偶爾澆灌水肥過量,也不致引起根系爛根。冬季要注意給葉面和四周環境噴水,使相對空氣濕度通達到50%以上。

肥料

圓貝馬齒莧比較喜肥,除栽培基質中應加入適量漚制過的餅肥或多元緩釋複合肥外,生長季節可每月澆施2-3次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也可澆施平衡肥20-10-20,濃度為200-250百萬分比結合硝酸鈣使用。當氣溫降到15℃以下後,應停止一切形式的追肥,以免造成低溫條件下的肥害傷根。

翻盆

每兩年翻盆一次,在春末夏初進行,盆土宜用排水透氣的微酸性土壤,可用泥炭粗砂或珍珠岩、爐渣加少量園土和緩釋肥。因其塊莖碩大、根系發達,適宜用較深的花盆栽種,花盆下多放石子、瓦片等物,以利排水。栽種時可把塊莖露出土面一部分,並在盆面鋪一層陶粒或者小石子,以增加觀賞效果。

防護

在炎熱的夏季,或久雨初晴後的晴好天氣,或長時間放在室內剛搬到室外進行恢復性養護的盆栽植侏,直接暴露在陽光下直曬,很容易造成其肥嫩葉片被灼傷,致使其葉片部分失綠泛白,或整個葉片被灼傷,壞死部分後期變褐發黑。
當冬季氣溫降到5℃以下,再加上盆土潮濕,易導致植物狀嫩葉受凍寒而倒狀,嚴重時會引起塊莖腐爛,很難恢復生機。防治方法:生產性栽培時,越冬期間溫室溫度應維持不低於10℃,並保持盆土稍呈乾燥的狀態。

病蟲防治

介殼蟲

在通風不良、光線欠佳的環境中,圓貝馬齒莧的葉片易遭介殼蟲的刺吸危害。防治方法:生產性栽培時可以在其若蟲孵化盛期,噴灑20%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殺蟲效果好。

褐斑病

葉片上的病斑近乎圓形,顏色為灰褐色或者黃褐色,邊緣的顏色稍深一些,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發病。實踐中,如果發現有少量的葉片已經受到損害時,建議及時摘除並燒毀。在發病初期階段,噴施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的百菌清懸浮劑500倍液,每10天1 次,連續3-4次即可。

根腐病

圓貝馬齒莧爛根是根腐病,其原因是澆水過多,造成根部附近的空氣稀少,潮濕的環境下滋生大量的真菌,最後形成爛根。防治措施:必要時噴灑27%的銅高尚懸浮劑600倍液或50%的苯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的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50%的百·硫(百菌清+硫磺)懸浮劑600倍液。

主要價值

觀賞:圓貝馬齒莧株型優美,羽狀複葉猶如串串銅錢,加之葉橢圓形,具有較厚的質感,觀賞價值極高。
生態:盆栽圓貝馬齒莧可放置於電視、電腦旁,可吸收輻射,亦可栽植於室內以吸收甲醛等物質,淨化空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