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建(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金德建(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德建(1909-1996),浙江嘉興人。在廈門完成高中學業,大學畢業於上海私立持志大學,三十年代受教於章氏國學講習會預備班。四十年代曾在無錫國專滬校教授國文科。建國後,曾任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上海師大古籍研究所古籍文獻班教授,1990年進入上海文史館。 金德建在高中時期受謝雲聲影響,開始閱讀顧頡剛主編的《古史辨》,並由此從幼時對先秦諸子的興趣轉入專業的學問研究。自1931年左右由聞在宥介紹開始與顧頡剛通信之後,畢生從事古籍、先秦諸子學考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德建
  • 出生日期:1909
  • 逝世日期:-1996
  • 畢業院校:上海私立持志大學
著作,單篇論文,紀念文字,其他相關,社會評價,

著作

《兩漢尚書源流及其篇目之新估定》,無錫:新樸學社,年代不詳。
《古籍叢考》,昆明:中華書局,1941年;影印本,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6年。
《司馬遷所見書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
《先秦諸子雜考》,中州書畫社,1982年。
《經今古文字考》,濟南:齊魯書社,1986年。
《金德建古文字學論文集》,貫雅出版社,1991年。

單篇論文

《漢代經典今古文學研究》,油印本,持志大學畢業論文稿,年代不詳。
《司馬遷所見書考敘論》,《史學年報》第一卷第五期,1933年。
《老子新考》,《文瀾學報》第二卷第一期,1936年3月。
《韓詩內傳的流傳及其淵源》,《新中華》第一卷第七期,1948年4月。
《李悝盡地力的考察》,《歷史教學問題》,1957年第4期。
《老聃學說出於史官考》,《求是學刊》,1980年第3期。
《<荀子>零箋》,《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第4輯。
《墨子“尚賢”學說所反映的時代》,《貴州社會科學》,1981年第1期。
《宋鈃、尹文三論》,《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2期。
《惠施三論》,《社會科學》,1981年第5期。
《<堯典>九族今古文異說的解釋》,《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1982年第2期。
《<堯典>述作小議》,《史學史研究》,1982年第4期。
《<堯典>三論》,《中華文史論叢》,1983年第1輯。
《關於巡守制度今古文異說的解釋》,《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第四輯,1983年。
《<皋陶謨>二論》,《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3期。
《釋韓安國”受<韓子>雜家說“》,《齊魯學刊》,1984年第6期。
《釋<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社會科學》,1984年第9期。
《釋<論語·子路>”魯衛之政兄弟也“》,《學術月刊》,1984年第10期。
《釋”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齊魯學刊》,1985年第1期。
《<帝告>佚文在今<皋陶謨>中考》,《社會科學戰線》,1985年第1期。
《商頌述作考》,《古籍論叢》第二輯,1985年10月。
《司馬遷見過<司馬相如集>嗎?》,《人文雜誌》,1986年第1期。
《<太史公自序>中“劍論”釋》,《史林》,1986年第1期。
《<史記·儒林列傳>“禽滑厘受業於子下”考》,《史林》,1986年第3期。
《論<春秋繁露>是緯書的起源》,《浙江學刊》,1986年第3期。
《司馬遷論<堯典>述作》,《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3期。
《論司馬遷所見<尚書>中有<分殷之器物>》,《人文雜誌》,1986年第5期。
《<王制>制度為<大戴禮記·千乘>所本考》,《中國歷史文獻研究》第一輯,1986年。
《<論語·衛靈公>”在陳絕糧“等三節應相連線》,《史林》,1987年第4期。
《<尚書>百篇外當有<太戊>及<五官有司>》,《中華文史論叢》,1987年第1輯。
《<鬼谷子>述作考》,《管子學刊》,1988年第1期。
《孔子學說有與墨家相符》,《史林》,1988年第2期。
《論稷下學派與秦漢博士的關係》,《管子學刊》,1988年第4期。
《齊威王使大夫述作之<司馬兵法>析論》,《管子學刊》,1989年第3期。
《<尚書·文侯之命>述作時代新證》,《史林》,1990年第1期。
《釋”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司馬遷敘述孔子與齊景公間的關係》,《管子學刊》,1990年第1期。
《<盤庚>小議》,《中國歷史文獻研究》第三輯,1990年。
《<仲尼弟子列傳>孔門四科先“政事”後“言語”辨》,《史林》,1991年第2期。
《試析齊學與魯學中的一些問題》,《管子學刊》,1991年第4期。
《試析齊學與魯學中的一些問題(續)》,《管子學刊》,1992年第1期。
《<公羊傳>述作當在董仲舒辨——徐彥所引<戴宏序>說質疑》,《管子學刊》,1993年第2期。
《<史記志疑>訂正二則》,《文史》第三十七輯,1993年。

紀念文字

金先生又有三篇懷念與研究章太炎先生的文字:
《章太炎與龔振鵬》,《文教資料簡報》,1981年第1期。
《章太炎先生晚年蘇州講學與愛國主義精神》,《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
《章太炎先生贈田桐的對聯》,《浙江學刊》,1987年第3期。

其他相關

關於金先生的生平與學術,可參見:
顧頡剛:《跋金德建先生戰國策作者之推測》,《古史辨》第六冊,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
金德建:《開創治學途徑的一代大師——悼念顧頡剛先生》,《顧頡剛先生學行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張劍光:《仁厚的金德建先生》,見張劍光部落格“我是風啊1888”,2009年11月17日。

社會評價

金先生第一次走進教室,的確使人眼睛一亮。原本想老學究是個乾瘦的老人,想不到他是個挺直腰板,往教室里一站使人頓生親切感的老人,當時看上去有七十多歲的樣子,一臉的微笑,略顯圓潤的臉上不時蕩漾著對後學的仁慈和讚許。先生戴一副眼睛,講話平緩但宏亮,口齒清晰,敦厚長者的模樣。《論語》的教學,用的是楊伯峻的《論語譯註》作為教材,他沒有專門費時來論述多少孔子的思想,從第一次講課開始,分章分條講述下去,但又將孔子的思想在每條中論述得十分透徹。他知道我們都是剛剛開始接觸先秦的著作,所以講述上往往是從淺顯之處著手,卻又把我們漸漸帶入孔子思想的核心中去。本來有了楊伯峻的《譯註》,我們看起來有了參照,但往往發現金先生講的東西與楊書的解釋不一樣,而且這不一樣隨著一章章學下去越來越多,這時我們自然發現了金先生除了要求我們有紮實基本功外,還在帶著我們對前人的註疏進行不斷的懷疑,引導著我們產生自己的新觀點。 課外功課,他一要求我們背,第二節課要抽查,二要求我們提問。當時池潔的問題最多,所以金先生的表揚亦多。當然他表揚的不只池潔,我也得到過表揚,雖然只有一二次,但對《論語》的學習產生了不少推動力。從圖書館借了趙紀彬、劉寶楠、朱熹的著作相互參照,看了不少書,思索了不少問題。現在回想起來,表揚的方式是他激勵我們學習的一種教愛手段,先生做得很成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