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江大橋

重慶長江大橋

重慶長江大橋又名石板坡長江大橋,位於重慶渝中區石板坡和南岸區黃葛渡立交之間,屬於T型剛構橋,是橫跨長江的第一座公路大橋,也是重慶主城區在長江上的第一座橋樑,帶動了重慶市的經濟同步發展,已成為重慶的著名景點之一。

新建成的重慶長江大橋複線橋,為提高重慶長江大橋的通行能力和改善重慶長江大橋通行壓力以及作為改善重慶市環線交通的重要路橋項目,朝天門長江大橋建成後,將實現與重慶近郊交通主幹道的順暢連線,聯網互動,擴展重慶的經濟“動脈”,帶動重慶整體經濟的同步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

正橋全長1120m,最大跨度174m,橋寬21m,四車道,兩邊各有2米人行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長江大橋
  • 外文名:Yangtze River bridge Chongqing
  • 建成時間:1980年7月
  • 開工時間 :1977年11月26日
  • 大橋類型:T型剛構橋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所屬國家:中國
  • 號  稱:橫跨長江的第一座公路大橋
  • 通車時間:1980年7月1日
  • 橋樑長度:1120m
  • 地理位置:石板坡和南岸區黃葛渡立交之間
  • 橋  跨   :174米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建設歷程,大橋類型,大橋位置,維護設施,重要文化,服役力度,交通路線,

建設歷程

重慶長江大橋於1977年11月26日動工興建,1980年7月1日建成通車,比計畫提前6個月完工。它跨越長江,北連南區幹道,直通重慶站朝天門港區;南接川黔公路。全長1120米(包括橋台架空部分),北引道長496米,南引道長1725米,其中南橋頭設有雙孔隧道一座,2003年隧道拆除,並新建了南橋頭立交。南引道末端和北引道路交叉口均採用半立交,正橋7墩2台,共8孔長311米。 主跨度174米,屬於T型剛構橋。該橋由上海市政設計院設計、重慶市橋樑工程公司施工。2003年12月在原重慶長江大橋的基礎上。新建了重慶長江大橋複線橋,為了提高重慶長江大橋的通行能力和改善重慶長江大橋通行壓力。於2006年09月25日複線橋正式建成通車。
重慶長江大橋地理位置

大橋類型

重慶長江大橋是一座三跨連續梁橋,在大橋建設過程中,需要簡支梁、懸臂樑連續梁、斜拉體系、有推力拱、無推力拱……幾乎涵蓋了所有橋樑的施工方式,其複雜和頻繁的體系轉換充滿了風險和挑戰,這在國內非常罕見。
據二航局項目部總工程師汪存書介紹,建大跨度的鋼拱橋,最大的難度是拱橋無外來支撐力、承載力,全靠鋼拱自身的力學設計精度。552米跨度鋼桁系桿拱橋上部鋼桁結構的安裝,是朝天門長江大橋最有特點和最具技術難度的關鍵施工工序。此外,整個橋樑用鋼達到五萬噸,比北京的國家體育場“鳥巢”的用鋼量還多,而其使用壽命可達到100年。
作為改善重慶市環線交通的重要路橋項目,朝天門長江大橋建成後,將實現與重慶近郊交通主幹道的順暢連線,聯網互動,擴展重慶的經濟“動脈”,帶動重慶整體經濟的同步發展。

大橋位置

重慶長江大橋又名石板坡長江大橋,位於重慶渝中區石板坡和南岸區黃葛渡立交之間。
重慶長江大橋橫跨長江風姿雄偉,已成為重慶的著名景點之一,橋頭有葉劍英的題詞,兩岸的橋頭堡雕塑:《春夏秋冬》,由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創作,將虛幻的時令擬人化,表現了人生四季。

維護設施

正橋全長1120m,分跨為86.5+4×138+156+174+104.5(m),最大跨度174m,懸臂端梁高3.2m,根部高11.0m,吊梁跨度35m,橋寬21m,四車道,兩邊各有2米人行道。
上部結構由兩個單室箱梁組成,較三肋式節省材料,施工方便;採用三向預應力懸臂澆築法施工,3天強度要求達到R30;在國內首次採用帶有加勁型鋼氯丁橡膠管的預應力彈性伸縮縫,伸縮量可達200mm。橋墩採用等截面空心鋼筋混凝土結構,橋墩豎壁與箱梁肋版對應設定,自基礎襟邊至橋面高60~70m,採用滑動模板施工,每晝夜可升高2.8~4.0m。
南橋頭有雙孔隧道1座,各長311米。南北道路交叉口均採用半立交(已於1999年改為全立交)。
石板坡長江大橋橫跨長江風姿雄偉,已成為重慶的著名景點之一,橋頭有葉劍英的題詞,兩岸的橋頭堡雕塑:《春夏秋冬》,由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創作,將虛幻的時令擬人化,表現了人生四季。
設計:上海市市政工程設計院
施工:重慶市橋樑工程公司

重要文化

稍微上了一點年紀的人,說起石板坡長江大橋都津津樂道。“當時的口號是‘人民大橋人民建,我為大橋做貢獻’。”工人、軍人甚至幼稚園的學童當時都參加了這座橋的建設。作為政府的“一號工程”,全城人民都出動了,甚至一些幾歲大的小孩也跟著大人在珊瑚壩碎鵝卵石,整個珊瑚壩出現萬人碎鵝卵石的壯觀景象。
終於大橋提前半年完工,於1980年7月1日,向黨的生日獻禮。而長江大橋合龍後的一周內,大橋上還是人頭攢動。重慶女作家虹影在她的半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中也記錄了當時的盛況:“1980年重慶長江大橋建成,從城中心跨江通南岸,南岸人興奮若狂……”
重慶橋建總局委託重慶美術學院院長製造橋身的雕塑。他們創作了題為“春夏秋冬”的雕塑。剛開始公開的圖案中,雕塑全部裸露,但當時“人體美”的概念顯得有些前衛,雕塑設計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抨擊。迫於輿論壓力,最後不得不給雕象穿上了“外衣”。

服役力度

石板坡長江大橋作為重慶主城區城市幹道組成部分,交通流量非常大,截止2008年,已經通過汽車超過30億輛次,是中國車流量最大的大型跨江橋樑。該橋原有設計日交通流量為2萬輛,但實際日交通流量已達8萬輛,必須擴大通行能力。拓寬方案最終確定在原橋上遊方向新建一座連續剛構橋,即石板坡長江大橋複線橋,與原橋相距5米,全長1,103.5米,寬19米,設計日通行能力8萬輛,於2003年12月正式動工,2006年8月28日竣工通車。
複線橋2003年12月28日石板坡大橋複線橋破土動工。由於石板坡舊橋無法承載急劇增加的通行量,因此政府決定在其上游造一座複線橋,兩橋並列,中間距離相隔僅25米。
考慮到兩橋相隔很近,如果新橋採取與舊橋完全相同的橋樑外觀,應該在景觀上是最為匹配的。但新舊兩橋並列的橋墩將在航道上形成“巷道效應”,不能滿足通航要求。而如果要保持同樣橋型又滿足通航,就只能在新建的橋布跨時取消一個橋墩。這樣一來,新橋的通航孔跨度變成了330米。用混凝土梁跨越330米是個難題,主要是當跨度增大時,混凝土梁的承載能力會被結構自身的重量消耗掉,因此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減輕結構的自重。經多方研討後最終決定在330米跨的中部108米採用鋼箱梁取代混凝土梁。在每邊混凝土梁和鋼箱梁之間採用2.50米的鋼-混接頭過渡。
該橋主跨達到330米,成為當時世界第一跨徑梁橋。

交通路線

乘坐12路內環、115路、120路、319路、419路、429路、611路、808路、809路、819路、862路、872路至長江大橋北橋頭下車,或乘坐12路內環、112路外環、120路、141路、301路、302路、306路、308路、313路、315路、321路、322路、346路、351路; 361路、372路、382路、429路、810路、862路、898路至石板坡下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